专访中铁工业总经理李建斌:建设制造强国需要“精准创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枚大国重器掌握在了中国人的手中。
  5月28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工业”,600528.SH)获悉,其旗下的中铁装备集团(下称“中铁装备”)已经正式完成超大直径15米级岩石隧道掘进机(TBM)的研发,一举突破了国外最大直径14.4米的纪录,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
中铁工业总经理李建斌在盾构总装车间

  岩石隧道掘进机被称为掘进机之王,广泛应用于山体隧道掘进,该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品牌把持。为了在关键技术上打破国外垄断,中铁装备成立TBM设计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逐步攻克TBM整机机电液集成控制技术、长距离硬岩环境下高效掘进技术等难题。特别是在超大直径TBM的研制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已完全具备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TBM整机技术和制造实力。
  如今,“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TBM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靓丽名片。目前中铁装备已研制出适应不同复杂地层的硬岩隧道掘进机近20台,应用于10余个国内外隧道工程项目。
  即便已经连续6年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中铁工业总经理李建斌依然充满忧患意识。多年高端制造业一线的从业经历,让李建斌深刻认识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历史进程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迫切需要‘精准创新’,运用正确的战略和方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何为“精准创新”?在李建斌看来,就是解决市场急需或引领市场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等多种手段,通过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引领前沿、找准策略,提升创新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业应该走怎样的路线和策略?企业作为市场经营和创新的主体,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谋求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铁工业总经理李建斌。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高端制造业的创新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李建斌: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一旦国外企业受某种因素影响,停止向中国出口,我们甚至无法制造完整的产品。
  同时,特殊材料和制造工藝的技术难题我国未能得到根本突破,用于高端制造的原材料和工艺受制于人。我们也尚未掌握代表前沿技术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的核心产品工业机器人及系统软件还主要来源于国外“四大巨头”。
  此外,在创新深度和创新主动性上,我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的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的机制和氛围。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应该如何突破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


  李建斌:在制造业创新中,我们面临着和打赢脱贫攻坚同样的境遇: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仍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存在。同样的,我们已经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关键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两者都“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因此,发展制造业我们可以借鉴脱贫攻坚方略,采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在建设制造强国中实施“精准创新”,解决发展先进制造业“卡脖子”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精准创新”在制造业具体如何实施?


  李建斌:首先,要在制造业的创新中体现市场需求的导向性,满足不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市场有需求而尚未实现有效供给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创新。
  以高端装备隧道掘进机为例,中国的掘进机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自主的研发制造技术,产品及服务优于世界老牌的掘进机企业,但主要短板在于制造掘进机的主轴承、减速机等核心部件仍依靠从单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企业进口,国内企业无法提供优质的产品,导致我国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不强等。
  我国制造业还有很多类似的境遇:在终端,我们掌握了设计研发制造技术,但市场的上游和基础环节我们未能形成有效供给;基础零部件供应企业研发制造的投入成本大、研发周期长,而末端的下游企业又急需进口零部件用于产品制造,自然而然就不断地加固了国外企业市场地位的“护城河”效应。
  精准创新的导向性,就是要解决市场这种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不匹配的问题,政府也要在深入梳理产业链失配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国制造业基础环节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其次,要在制造业的创新中体现对重难点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聚焦,牢牢把握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紧盯世界前沿技术和领先技术,以此实现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
  发展制造业,创新是核心,而技术创新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的发展实践证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无论是掘进机、船舶,还是高铁、大飞机和无人机,我们都是在突破了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之后,才培育发展成产业。
  再者,要在制造业的创新中注重策略性,区分轻重缓急和具体问题,既要懂得“合纵连横”,也要学会“暗度陈仓”。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仍是大趋势,专业分工和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逻辑,关起门来搞建设必然会导致产业发展落后。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同样的逻辑,需要多学科、多组织、多系统的共同合作和发力,例如,智能制造系统就涉及自动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电子信息等多个技术和专业领域的支撑,闭门造车不但成本巨大,而且必然走向失败。因此,必须保持开放和协作的精神,吸纳世界各国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同时拥有先进制造业的“杀手锏”和博弈能力,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其他文献
采用一种经济有效的非碳纳米包覆技术制备超细SnO2颗粒包覆α-Fe2O3核壳形式的纳米结构材料。这种技术仅涉及两步低温(300℃)熔盐反应。相对于纯的α-Fe2O3纳米颗粒,所制备的α
热血or悲凉?@机器猫:看着西二旗街道上的滚滚人潮,不由得热血沸腾。@奎_峰:在西二旗挤地铁的时候上一秒还淑女绅士,下一秒都和野兽一样,看着一些妆容精致的女生和我们挤在一起很
在低压下采用粉末冶金法,使用粗尺寸空心微球制备出不同相对密度的钛空心微球复合泡沫材料。在压力为60~70 MPa,通过冷压制备得到不同相对密度的泡沫钛。研究冷压压力与空心微球
研究Zr52.5Cu17.9Ni14.6Al10Ti5块体非晶合金由于铸造过程中表面与心部冷却速率差异诱发的表面软化层对其室温压缩行为的影响。通过逐层除去铸造表面软化层,块体非晶试样表现
考虑实际焊接中热-机械的直接耦合效应,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来研究不同焊接顺序对薄壁6061铝合金焊件焊后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采用单道TIG焊接实验来验证
排版工作人员在打印编排文件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遍校稿时把大标题设为标宋、加粗,下次再校对时又让你改为黑体、加粗的情况,虽说工作量不是多大,但在十几、几十页的文件中去翻找
四驱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辆车,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达成四驱。但你似乎很难找到第二个像奥迪这样的品牌,将机械形式的Ouattro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并且一直保留到现在。
采用蛇形通道浇注技术制备半固态7075铝合金浆料,研究浇注温度和弯道数量对半固态7075铝合金浆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为680-700℃时,可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半固
大同矿区由于古窑开采、小煤窑私挖滥采形成了众多在地表浅层燃烧的暗火火区。针对这些火区特点,利用Landsat TM/ETM温度反演、无人机和地面红外热像仪等集成分析技术监测马
采用浸镀的方法在纯铝基体上浸镀镍基镀层,然后在450-550℃温度范围内用扩散复合的方法制备Al/Cu双金属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Al/Cu结合体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