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波:一生做11万件好事创世界纪录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捡起了路上的垃圾、为孤寡老人理了发、赶跑了小偷……把11万件小事坚持做了40年,直到把平凡坚持成了伟大。6月10日,中国世界第一认证世界纪录官网发布消息:世上做好事最多的人是中国好人沈汝波。
  他立誓一生做10万件好事,并40年如一日践行自己的誓言,共做好事11万余件。6月1日,他走了,享年58岁。
  “要像雷锋一样,做一辈子好事”
  1978年,18岁的沈汝波走进军营。他出生在山东临清,家里兄妹五个,他是老大。家境贫寒,于是他早早帮父母分担养家的责任。 “认吃亏,别占便宜。”这句父母从小经常叮嘱的话,沈汝波一直记在心里。
  在那个年代,能够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去保家卫国,是所有年轻人心中无上荣光的事,沈汝波也不例外。沈汝波所在的炮十师三十三团七连炮四班是“英雄师”里的“英雄班”,班长是连里的“学雷锋标兵”,经常为当地居民做好事。“那时候就是这种氛围,人人抢着做好事。”
  一次谈话时,指导员靖贵山提到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在沈汝波的心里激起了波澜。是啊,怎样才能督促自己,一辈子把做好事坚持下去?目光所及,他被书架上的一本书吸引,“《十万个为什么》,那么我能不能在一生里,完成10万件好事”?“他指着那本《十万个为什么》说,这一生我要做十万件好事。我很惊讶,提醒他这可不是几年、十几年能做到的,是要用一辈子做的事。可他说,一定要做到。”
  几天后,靖贵山把沈汝波下决心一辈子做十万件好事的事情在全连做了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在那个年代,年轻人许下类似的豪言壮语并不鲜见,随着时过境迁,很多人也就渐渐淡忘了。可沈汝波却真的把他的诺言,用一辈子时间来兑现。从许下诺言那天起,他给自己下了任务,每天至少做4件好事,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在部队6年,沈汝波换了6个岗位,养猪、养鸡、挖煤、种菜……哪里有需要,哪里最脏最累,他就毫无怨言地去哪里,而且在每一个岗位上,表现都非常出色。尽管在部队工作忙、训练辛苦,但沈汝波一有闲暇时间,就去帮战友和驻地百姓做好事。他承诺的10万件好事,在部队里完成了8600多件。
  1984年,沈汝波退役后来到秦皇岛市蔬菜公司。像在部队里一样,他啥活儿都冲在前。
  1991年,沈汝波和单位几位党员成立了党义服务小组。业余时间,他为困难户、残疾人、军人等免费理发。
  沈汝波从蔬菜公司下岗后,妻子没工作,孩子上学,全家仅有的固定收入是他每月230元的失业金。即便如此,他刚拿到第一个月的失业金,就给部队的战士们买了一车西瓜送去。
  2003年,沈汝波租房开办“党义理发店”。他在店里公示: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和现役军人免费理发,节假日所有人半费,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婴儿上门服务……
  “党义,就是为党和社会尽义务。”沈汝波这样解释店名。
  家里日子过得紧巴,沈汝波和妻子甚至割过草、捡过废品。有人计算过,多年来,沈汝波为别人免费理发、按摩,如果收钱的话,早已超过百万元。
  “只要活一天,就要把好事做下去”
  2015年7月,他查出患有食道癌,做了手术之后,一次次的放疗、化疗,150多斤的体重瘦到了80多斤,只能吃流食。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把好事做下去。”面对重病,最淡定也最坚定的人,就是沈汝波自己。手術清醒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志愿团队成员打电话:“咱们的巡逻和义务服务不能停,我归队了马上跟你们一起去。”
  即便躺在病床上,他做好事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手术的刀口还没完全愈合,他就在医院捡垃圾、拾烟头。看到化疗室门前散乱着十几双鞋,他吃力地弯下腰一双双摆好;看到病友头发长了,他就叫妻子取来工具,跪在床上给病友理发。
  团队该去哪里服务了,谁家的贫困老人头发该剪了,更是他时时牵挂并一次次叮嘱队员们要替他做好的事。
  一位爱心市民送来2000元钱让他补身体。这本来可以让贫寒的家境缓解一点儿压力,他却转手让妻子买了10份慰问品,挨个送到10个困难户家里。“我这样做,就是把一份爱心放大成10份,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出院后,尽管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可每当做起好事时,他似乎就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慰问部队、看望养老院老人、清理小广告、捡垃圾、给孩子们作报告……有啥义务活动,他总要坚持参加,别人根本拦不住。有时走不动了,就让别人搀着去,“我去了,哪怕干不了啥,对大伙儿也是个支持”。
  今年年初的省人大会议,身体已经难以承受奔波劳累的沈汝波却坚持“爬也要爬去”!他说,人大代表是党和百姓赋予的责任,不能辜负这份信任。会议期间,每当看到路上有烟头、垃圾,他都要吃力地弯下腰捡起来。
  病房里,他把好事做到了生命最后一刻
  5月4日,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一位癌症患者捐了500元治疗款。
  沈汝波在本子上记的“正”字,停留在1.6万多个,算起来是8万多件。而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因为即便一天为100多人理发、为30多人按摩,他都只算一件好事,还有很多他认为举手之劳的小事,根本就没计算在内。“只说8万多件,是为要给自己留个目标,留个动力,还要继续朝着它努力。”
  5月31日晚上9点,夜色沉沉。
  党义爱心团队的成员王勃和王凯风尘仆仆地从辽宁鞍山赶回秦皇岛。他们紧紧抱着手中的包裹,一下火车,就急匆匆奔向市第一医院。他们抱着的,是沈汝波最后的一个心愿。
  当天,他们代替病重的沈汝波,在鞍山接过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亲手授予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秦皇岛党义爱心团队分队”队旗。
  当这面鲜红的队旗在病床前打开,已处于弥留之际的沈汝波眼睛里又有了光彩,手臂也在努力向上扬,似乎想敬一个庄严的军礼。也许是心愿已了,4个小时后,与病魔斗争了三年的沈汝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他太累了,该歇歇了。”按照他的遗愿,亲友们流着泪,为他穿上了最爱的绿军装。
  沈汝波的事迹影响着众多的人。去年年底,沈汝波创建的党义爱心团队扩大成党义志愿者公益服务中心,集结了22个分队,1万多名成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沈汝波在自费做的“雷锋纪念胸章”上印上的两句话,有人来到他的小店,他就送几个。他要用这样的方式,传递“雷锋精神”。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分别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集中采访报道了沈汝波的先进事迹。如今,整个港城已经被沈汝波的精神感染。一年多来,超过60万人次投身于“全民洗城”“烟头革命”等志愿服务活动,
  58岁,年轮定格于此。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优秀党员、优秀士兵、优秀公民的本色,诠释了在和平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秦皇岛日报》2018.6.4等)
其他文献
近期,教育部等部门重拳整治校外培训,然而,家长们对此的心态却很“纠结”:一些家长对一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的课外补课花销头疼不已,一些家长却对培训减负“高兴不起来”……  “补课一条街”清静了  校外培训机构热火朝天,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也引发了家长焦虑情绪。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了治理的指导思想、任务、分工、步骤和时间节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名言曾让无数教师引以为豪。但近年来,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敢于严厉批评、适度惩戒的越来越少了。失去惩戒权的教师们感叹:面对学生,我们只授知识不教做人了。  “惩戒学生,我們怕”  罚站不敢罚久,批评不敢说重,只要家长一来闹,学校多半处于弱势,接着老师被要求写检讨、扣工资。这是数位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反映。  江苏一名小学教师表示,有一位同事因为布置的作业大半学生没
期刊
柴胡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在将近80年的使用过程中,它一直被当作感冒退烧的特效药。此次修订柴胡注射液药品说明书,是因为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有关儿童的严重报告较多。  2018年5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2018年第26号)》,要求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修订增加“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中的内容。新加
期刊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服从组织决定是理所应当的。通常情况下,组织决定是由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产生的,合法合规合理,自然应当坚决执行。但也会有些例外情况,领导班子的集体决定提出了一些明显违纪违法的要求。这个时候,“服从组织”和“盲从领导”就必须要严格区分开来,否则就很容易触碰纪法红线。  如何区分“服从组织”和“盲从领导”?党纪国法就是标尺。在党纪国法的框架内,坚决执行组织的决定,哪怕存在探索尝试的改革创新
期刊
谣言往往会造成极坏的影响,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本文从舆情实战出发,结合多年处置经验,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网络谣言作为例证,进行拆解。  你无中生有 我以快打慢  【释义】此类谣言危言耸听,完全捏造事实。因传者和受者盲从跟风心理,形成“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定势,极易蛊惑人心,加剧社会恐慌。常见于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  【对策】以快打慢 “无中生有”
期刊
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 在你眼中,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上我今年的气质了;在别人眼中,去年的衣服已经配不了你今年的体形了。  不离不弃 家里停电了,电脑给手机充电,手机给电脑供网,相互扶持不离不弃。  健康无价 当下流行语:家人爱你,卧床三年试试?朋友再多,借50万试试?不保健,换个器官试试?有社保,住个ICU试试?不要去试,一试全剧终。这清楚地告诉你一件事:预防大于治疗,生命中最靠谱的事情就是投
期刊
2014年,印度新德里开了一家名为“蒂哈尔美食广场”的餐厅,这家餐厅表面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这里的员工很特别,全都是已定罪并且正在服刑的杀人犯。实际上,这家餐馆是南亚最大的监狱蒂哈尔监狱的一项试验,帮助即将刑满释放人员适应社会。  狱警提议开一家囚犯餐厅  2014年1月21日凌晨三点,印度新德里蒂哈尔监狱的狱警穆罕默德·阿西姆接到电话,称十分钟前犯人巴尔·克里尚·格罗弗试图翻越监狱的围墙越狱,幸好
期刊
法国的反恐事业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溃败,法国“圣战者”们从叙利亚和伊拉克纷纷回流;另一方面,一些极端分子即将结束服刑,法国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放虎归山”。  450名极端分子将重见天日  在付出血与泪的代价后,法国反恐体系总算振作起来,接连挫败了数起恐怖袭击阴谋。据法国电视台报道,1月16日,警方逮捕了一名策划袭击法甲联赛赛场的33岁男子;3月20日,属
期刊
有人说,戛纳电影节成了影坛浮世绘。觥筹交错、俊男美女,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生意,抑或一场赌局——花上足够的金钱和心思,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进而获得更大的名声和机会。“什么‘戴着皇冠掉眼泪’,就看你豁不豁得出去。”  作为一个素人(即普通人),我痴心地想去戛纳电影节走一次红毯。我疯了吗?没有。2017年,我常浏览的淘宝店的女店主Lin就在红毯上摇曳生姿。还有一位女微商,在微博晒出红毯照。她们可以,我为什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尊礼、重礼,而餐桌礼仪就是最好的体现。但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不同,餐桌礼仪也不同。各国餐桌礼仪又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讲究呢?  进门之前先脱鞋  如果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如果吃饱了,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  坐地上吃饭  泰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