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现之于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再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再现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所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喜欢采用情境再现教学法。以下就是我经常采用的几种情境再现教学法:(1)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2)表演体会情境(3)图画再现情境(4)实物演示情境。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例如教学《瀑布》这一课时,我就在备课时,上网搜集世界各地的瀑布以及瀑布的声音,重点把作者感受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会,如果不这样,老师即使讲再多,学生也无法体会作者的感受的。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课堂上学生表现相当活跃,从他们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这一情境再现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表演体会情境
  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这样,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呆板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像“小品”一样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表演我又归结为三种。
  1.片段式表演。这种表演是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也最能即时反映效果的一种形式。教学过程中就某一角色做的一个动作、说的一句话进行表演。这种表演费时少,参与面广,很能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如《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这一课的教学多处体现了这样的设计,比如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安排了三次片段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青蛙、小鸟的心情与它们的个性。这样的表演过程不仅保持了语文教学重朗读、重熏陶的本色,而且在形式与效果上都有了提升,即组织形式由单调向生动转变,智能培养由一元向多元拓展。学生自我的表演过程不仅涉及处于核心地位的语言智能的发展,还调动了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等等的协调参与。因此,不论是参加表演的、还是旁观的,都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语言、神态、动作来掌握知识、体验情感、深悟文韵。因而,这种“围绕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为充分地得到多元智能的培养与发展。
  2.综合性表演。这种表演往往安排于课末,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深层感悟,并且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角色的自由选择、内容的自由选择、表现方式的自由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比如上一课的教学表演中,文静的女孩通常都选择演彬彬有礼的小鸟,性格外露的男孩选择演固执而又目光短浅的青蛙,不擅长运动智能的则选演平静叙述的作者,大家可以各取所需,自由发展。
  3.创造性表演。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由细节所展开的表演。这些细节是学生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的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比如上一课的教学,我们先让学生凭想象创作一幅青蛙跳出井口后所见到的图画,然后创造性地表演劝说在井底的其它青蛙的过程。结果,有的说:“青蛙弟弟,这是我跳出井口后见到的最现代的房子、汽车和公园,外面的世界可精彩啦!”有的说:“妈妈,原来天比这井大多了,我们再不能整天呆在井底了。”由此可见,这样的表演对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还有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也比较喜欢设计一些情境表演一番,然后再让学生作文。毕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学生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我觉得表演这种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三、图画再现情境
  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我在教古诗时特别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帮学生背诵记忆,效果非常好。如我让学生背诵《敬亭山》这首诗。内容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就画了一排大雁往日边飞去,然后是一片大大的云朵在空中飘着,下边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在半山腰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位面山而立的诗人。这样学生有了具体的形象,背起来毫不费劲,效率很高。
  四、实物再现情境
  实物再现情境就是直观教具的演示。直观教具的演示是指借助照片、挂图、板画、标本、实物、模型等为辅助手段来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提供生活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生活场景之中。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说明类的文章,都可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来激起学生学习、观察的兴趣。
  总而言之,各种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再现教学法,或者几种情境再现综合使用。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再现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浓厚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其他文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必须降低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几年来,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低年级开始
期刊
主动学习是有动机的学习,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极好。被动学习则相反。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小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之下处在“被学习”的状态,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别人而学习。小学生大多数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的能力越来越低。主动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如何让小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发现有效预习可以开启小学生语文主动学习之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
期刊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许多语文老师都会制定出了周密的总复习计划。诸如“拉网式”(又称地毯式)、“链条式”(又称“串珠式”)、“训练式”(又称题海式)等等复习方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进入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识字教学的开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
期刊
内容摘要: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每个幼小的心灵中都有一个宏大的世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让家长及学生认识写日记的好处,逐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帮孩子选取日记内容,用激励评价激发孩子写日记的热情,日记就会成为教育教学的极好资源。  关键词:激发兴趣 选取内容 赏识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可见,写日记已日益成为低年级教学中很重要的
提要: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妥善处理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本文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从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脱节的原因、表现入手,阐述了搞好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低年级 语文教学 过渡衔接  一、引言  曾有人说: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学科,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所学校最为重视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方法与策略。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激情 奖励  一、灵活多样的引导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
以往的应试教育,围绕考试而教,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只是围着考题转,这种“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只会成为机械记死知识的工具,毫无自己发挥创造的空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逊于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西方学者独占鳌头。  素质教育无疑是对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学生有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中写作观念的正确、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成败。每一种已流行或正在流行的写作观念都是在某种教育理论的“沃土”中孕育而生,并与特定历史时期相适应。本文通过对若干组好似互为对立的两种写作价值观的简单观照与讨论,试图给写作教学带来些新的思考,以期更好地适应学生与时代发展的双重需要。  关键词:写作理念 比较研究 适应发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