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简并PCR结合染色体步移法首次克隆获得粘红酵母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的全长序列信息。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2个内含子,分别位于42~147 bp和315~677 bp处,编码区域总
【机 构】
: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8009-120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简并PCR结合染色体步移法首次克隆获得粘红酵母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的全长序列信息。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包含2个内含子,分别位于42~147 bp和315~677 bp处,编码区域总长为6 801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具备乙酰辅酶A羧化酶典型的3个功能域:生物素羧化酶(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和羧基转移酶(CT)。克隆该基因的CT功能域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利用Ni-NTA树脂柱纯化获得CT的可溶性重组蛋白,浓度为1.8mg/mL,为研究ACC的功能和针对CT作用的除草剂机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其他文献
碱性木聚糖酶在碱性条件下催化水解木聚糖,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等领域。着重对短小芽胞杆菌M-11产碱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了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最佳
为了寻找适合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微量提取的方法,分别采用改进破壁法,液氮研磨法和溶菌酶消化法进行破壁,提取专性寄生菌小麦白粉菌DNA。结果表明,用改进的破壁方法,仅用3~1
出芽短梗霉具有酵母状细胞、膨大细胞、菌丝、厚垣孢子、念珠状菌丝和分生组织状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出芽短梗霉生长繁殖以酵母状细胞(CBS100225等4菌株)或膨大细胞(CBS249.65
培养于麦草粉上的白腐担子菌粗毛栓菌分泌胞外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过超滤、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活性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的用药过程中,筛选耐药突变体。选定1名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抗病毒核酸类药物治疗,不同治疗时期提取血清HBV DNA,用引物P1
探讨鼠伤寒沙门菌在感染鼠巨噬细胞早期与细胞器的相互作用。用pTassC-GFP质粒转染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多抗的溶酶体标志物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
为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异种/同种异株疟原虫治愈后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种/株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经治愈后用P.y17XL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后血清
“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教研室建立了《微生物、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整合课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青
为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互动式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兴趣和智力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其次学习态度
嗜盐古菌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群体生态学以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综述了嗜盐古菌噬菌体的形态多样性、研究方法、起源与进化几方面的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