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权视域下的90后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挑战与应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通过互联网传播,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交流和娱乐的方式。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在强调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90后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对他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现状探讨了应对思路。
  【关键词】网络舆情 90后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75-01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WiFi的覆盖,人们正在走向信息快速涌现和传播的时代。新的媒体环境和传播介质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郭庆光(2009)指出,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媒介技术的发展重新构建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采取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获得的信息。与之对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教育平台和教育格局的重新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思想较为新潮、理念较为开放、想法较为多元,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他们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大学是学生理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和场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在校的必修课,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但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在随手可得但未经证实的信息面前,他们很容易被影响,甚至做出过激的举动。习璐(2016)指出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型“微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张明明(2014)指出网络舆情以星星之火的速度被大学生熟悉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高校作为党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教育基地,有必要探索一条畅通民意,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稳定化解风险的重要机制。高校大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极易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网络舆情的重要主体。社会舆论环境是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随着网络热点事件的涌现,网络舆情不断被引发。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它的内容已深深影响到网络之外的社会总体的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行为。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90后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对他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现状探讨了应对思路。
  二、现状分析
  文章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开始先设计问卷,再发放在问卷星平台。本次问卷共设25题,共回收有效数据839份,达到预期范围,数据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了上海健康医学院2016级和2017级的学生完成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存在以下现象。90后大学生对门户网站的利用率最高,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在意娱乐八卦新闻,治安管理和经济民生关注较小。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网络舆情能够大部分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状况,有32.78%的人认为网络舆情只能小部分反映出,更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网络舆情完全没有反映国家现状。
  针对于网上的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49.46%的人采取的做法是比较关心,会与周围人讨论,有39.69%的人只是一般关注,浏览观看,仅有8.34%的人非常关心,会积极参加网络讨论,但也有同学表示基本不太关注。当发现参与某事件的大部分网民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时,有大约一半(50.54%)的同学比较相信,但不发表言论,有43.27%的人持怀疑态度,静观其变,少部分人非常相信,并发表类似的观点,极少部分人不相信并反驳观点。当被问到会因为什么原因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更多的人表示对于此事自己有一定的看法,认为凑热闹和认为这是一种权利的人数差不多,分别占18%和18.47%,3.22%的人是因为发泄不满。74.26%的人会因为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偶尔改变自己原本的观点,19.43%的人观点很坚定,绝不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6.32%的人表示会经常改变。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填写问卷的大学生都认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有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主要由社会风气不佳、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和网络规范不健全造成。反映了现存的社会问题:国民的道德素养有所欠缺,群众心里没有准线,比较依赖法律法规和明文规定,社会风气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再加上不够重视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应对思路
  1.国家层面:成敏(2016)指出国家要发挥政府监督作用,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完善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对于违法利用网络技术误导社会群众的行为要给予严厉处罚。第二,对于大学生关心的论坛和网站要给予重点关注,及时跟踪舆论走向,做到24小时的实时监控。
  2.学校层面:而对于学校,辅导员又该如何引导大学生呢?学校可以组织号召各个单位建立舆情监督小组,对那些未被证实以及一些负面新闻进行解释说明,而不是选择隐瞒引起学生们的不信任感。辅导员可以选择和学生们进行沟通,能大致理解大学生们的想法与心态,这样便能知己知彼,用最合适的办法对一些事件进行处理。
  3.大学生层面:Milles和Kathy(2011)研究了Twitter在帮助老师教育学生,发展自我反思的做法,建立了校园兴趣小组来讨论学生的微博学习体验,利用手机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形成颇具实践性的教学经验。国内也有学者对网络舆情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研究,例如,季海菊(2013)指出跨界思维是加强网络舆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转换的新起点。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见识,能够明智地、正确地对一些事件作出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风,对事物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在平日里,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观察社会,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且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及发表的言论负全部责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做到文明发言。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为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成敏.《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5期.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4]习璐.《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5]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4期.
  [6] Mills, Kathy A., and Chandra, Vinesh, 2011, “Microblogging as a Literacy Practice for Education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Vol.55, pp.34~45.
其他文献
【摘要】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根据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提出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42-02  大学物理课程属于学校的公共基础
期刊
【摘要】函数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效果显著。数列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研究一些数列问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数列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求解数列项的最值、前n项和的最值、数列的单调性以及跟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时,都可以用函数的方法开展研究。  【关键词】数列 函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
期刊
【摘要】高校是人才输出的主阵地,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合理,就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就我国当今实际形势来看,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高校体制的多元化、高校收费、就业方式的转变、实施学分制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一些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现实情况的管理体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基本现状和如何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对
期刊
【摘要】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仅一步之遥,但若想走好这一步,却没那么容易。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工作,实现了学生身份转变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身份转变期 平稳过渡 “三心教育” 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69-02  当中专学生无法全部走入大学时,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走向实习岗位。
期刊
【摘要】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更加有效的学校知识。创设情境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亲切。本文以笔者课堂中自己的授课技巧为例,对创设情境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笔者在《植物写生》一课先后有过两次设计上课经历过程。第一次的“满城尽是黄金甲”课堂统统一把抓,到第二次的精缩瘦身课堂设计,两次不同的设计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笔者深深体会到,课堂设计必须有聚焦点,也就是课堂“视点”,本文阐述了笔者以《植物写生》教学案例的小 窗视角的教学分析即课堂“视点”的理解、运用、注意点等方面启示。  【关键词】小视点 大视界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德育课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提升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课 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期刊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成绩优异,而在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则在不断退步,这也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具有更复杂、更抽象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水平较差,这也就导致了高中数学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随着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的快速普
期刊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积淀少,因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加之他们对本族有着强烈的感情。”所以,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时,在尊重他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有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学生民族文化特点,合理的实施引导。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1]而问题解决又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必备能力,本文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问题的合情推理三方面探索学生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 创新意识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24-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