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疆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来源 :云南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扎实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400.638万元,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覆盖13个乡镇50个村小组,受益2061户8522人。这些项目的建成,使项目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近年来西山区团结乡成了人们的新去处,好去处,被誉为春城昆明的后花园。处处四季花团锦簇,蜂飞蝶舞,终年花香果甜,总面积为356.68平方公里的昆明后花园,近日,记者慕名前往,采访了这位
我国农业部中欧技术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安排了部分农垦垦区和农场的领导干部于2005年10月中旬前往法兰西共和国,考察法国农业政策及家庭农场经营等方面的情况。
云南与老挝山水相连,有711公里的共同边界。历史上两国边民一直友好相处,互通有无,2002年,云南与老挝进出口贸易额达,1655万美元。我国已成为老挝第3大贸易伙伴。
江泽民同志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全面、彻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众望所归的英明决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总体
<正> 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一些企业应用了计算机之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并使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尽快的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盲目地引进购置了计算机,但却不注意引进、购置前的基础工作,从而使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正>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投资体制的改革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投资体制,要解决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中央财力不足,而地方、企业的预算外资金不能为国家所用;另一方面,既要开放资金市场,开拓聚财之道,又要控制住投资规模。解决这一矛盾,既不能走统收统支和集中计划的回头路,又不能放任自流,助长更大的分散和盲目性。
南涧县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71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11元。为了提高全县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南涧县根据中央和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南涧实际,积极开展了推进农民专业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小康社会进行了描述。这是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既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鼓舞
<正> 国家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下同)的分配关系,是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迄今为止的理论和实践还不能说已经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作过大致的轮廓性的描述,即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但那是就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言的。况且是以全部生产资料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