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药原则和应用方法简介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m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93-02
  
  抗生素(kangshengsu)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一般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1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受临床病菌的变迁和耐药性的增长影響,如何合理利用抗生素,对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和缩短病程以及改善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用药的基本原则:
  1.1 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抗生素来说,它主要使用在细菌感染上,其中的一些品种还可以作用在真菌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上。不过,如果只是由单一的病毒感染或者非感染造成的发热时,是不能使用抗生素的。在进行确认病菌时,需要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可以达到的感染部位的浓度选用恰当的药物。如果病菌还没有确定下来,或者病情十分危急时,可以按感染的部位、患者的病史和患者的年龄以及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对所有感染中较为常见病菌的种类和目前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为基础而制定的。所以说,临床医生要十分掌握经验性治疗方法,并对当地有关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细菌药敏资料等都十分了解,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
  1.2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对于重症深部的感染,要使用菌作用很强,血和组织浓度很高的抗生素。例如:早期金葡萄败菌症,头孢唑啉以及头孢噻吩等,都是很有效的抗生素。不过,由于患病时间过与长久而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噻吩的抗感染疗效不及头孢唑啉。这是因为,头孢唑啉血的浓度和组织浓度都比头孢噻吩要高,它的半衰期也很长。所以,感染部位可能达到很高的浓度。对于酰尿类青霉素来说,它不仅有作用很强大的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还具有很高的血浓度和组织浓度,以及较强的膜穿透力。所以,对链球菌属和绿脓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和肺部感染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都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2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关键问题
  合理选择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2.1 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所有抗生素都有很多种作用特点,所以,在选用药物的抗菌谱时,必须要适应所感染的微生物。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有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其中,链球是造成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它对青霉素十分敏感,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最先考虑青霉素,如果青霉素不能使用的话,可以选用红霉素或者第一代头孢菌素,最不能使用庆大霉素,这是因为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很不敏感。抗生素中,头孢菌素应用得较为广泛,但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都不相同。就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三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弱,二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居次,一代头孢菌素的作用最强;对于阴性杆菌,一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就没有三代头孢菌素的作用强了。所以说,对于金葡球感染时,要最先考虑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
  2.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很不稳定,一些容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肠杆菌属以及绿脓杆菌等,对很多种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据相关报道,北京地区的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了60%至70%,所以,红霉素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萄的有效药,只能用来作为备用药;一些抗绿杆菌的作用也受细菌的敏感度下降,例如:羧苄青霉素和磺苄青霉素等,所以被酰尿类青霉素代替了这些抗绿杆菌。
  很多种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菌种不菌株对同一种抗生互派敏感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再加上抗生素被使用得比较广泛,细菌耐药性每年都会有所增加,所以,需借用正确的药敏结果,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选择抗菌药物,以增加临床感染治疗的成功率。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病毒性或疑似病毒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对每种病毒感染都不是很有效的。例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者,因病毒而致使用抗生素就没有一点的益处。只有在确保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抗生素的。例如: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这时只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只需要使用病毒灵或者板蓝根或者病毒哇就可以了。只有出现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热或者白细胞数升高等,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在使用后,经常出现引起致微生物很难检出,并且临床表现也不是很典型,给临床确诊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时会延误治疗。所以,只有在病情危险的情况下,并认为是由细菌感染的高度可能时,才可以使用抗生素。
  3.3 肠道疾患慎用抗生素:因为有些慢性肠炎就是因使用抗生素所致。如长期服用土霉素、氯霉素及毗呱酸等,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3.4 预防用药的合理使用:目前由于使用抗生素比较混乱,在一些外科手术前后,多数情况下为了预防而使用抗生素。但通常情况下,清洁无污染或者伤口污染程度较轻的,感染率不高于5%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但对于一些较大的手术,例如:心脏外科、肝胆、肾脏、胰和脾以及骨科或者妇科类的手术时,可以短期进行使用。
  3.5 局部用药的合理使用:人体的皮肤和粘膜部分在用药时,很容易出现过敏反应,也容易造成耐药菌的产生。所以,对于皮肤或者粘膜可使用新霉素和杆菌肤等抗生素,其它一些抗生素最好不要使用。如果眼粘膜和皮肤烧伤时,使用抗生素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3.6 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人们对自己身体防御机制要有全面的认识。当身体出现毛病时,不能全部依赖抗生素,而忽略了自己体内存在的抵抗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或者数量不足时,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就会下降,这时,即使使用抗生素也未必有很大的效果。所在,在不宜使用抗生素时,可以采取其它措施,改善自身的状况,提高自岙机体的抵抗力。
  3.7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应更严格:当出现混合感染、原菌不明而造成严重的感染、耐药的慢性感染时,通常情况下就会联合用药,通过联合用药来减少用药的剂量,或者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低时,联用易涌入组织的药物。如果盲目的进行联合用药,不仅难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反而会增加毒副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的机会。有效的联合大多依据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繁殖期杀菌剂(内酰胺类)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的联合常可获协同作用。而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制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联合有产生拮抗的可能,一般予以避免;必须联合时,宜间隔用药。
  4 结语
  抗生素只有在合理的使用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从患者的病症或者患者病情恢复状况、患者家庭的经济能力等方面考虑选择用药。在选药时,医生还要注意药物的敏感度高和抗菌作用强、无不良反应以及组织渗透性较好的药物。除此之外,还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药物从研制到生产和使用,每个过程都十分繁琐,医生应该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作为一项具体的工作内容加以把握,以提高抗生素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谷君英.浅谈如何使用抗菌药[J].医药世界,2006,8
  [2] 刘玉媛.我院门诊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分析,2006,6:
  [3] 张培林,丁新瑞,高金生 科学研究的方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7
  [4] 于嘉滥用维生素有害无益。首都医药 2001.8
  作者单位: 255213 山东万杰医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316.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2-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关节畸形。是一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我院是一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国专病中心,每年都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 治疗; 新观点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3-02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目前有近4千万糖尿病病人,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 ,居世界第二,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在治疗上缺乏针对病因的特效手段,目前饮食治疗是
期刊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1]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6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0-02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方法:强化细节管理理念,重新修订切实可行的“手术安全核对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规范交接流程,将患者评估的高危因素在手术间的白板上重点提示。结果:交接过程中手术科病房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掌握情况达100%,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经过及时补救后,手术均顺利进行。结论:应用细节化管理理念,不断完善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管理,是确保了
期刊
【关键词】临床护理;护士催费;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3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77-02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医疗欠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护士站,因住院费用问题发生的纠纷占护患纠纷的40%左右[1].因此,促进护理沟通技巧,消除因医疗欠费而产生的纠纷十分重要。我科2010年6月-2011年7月,通过更新催
期刊
【摘要】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一个主题,即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和义务,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可见社会对医疗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静脉针输液已不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而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的静脉留置针将代替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
期刊
【摘要】通过对颅脑损伤住院患者65例的观察,总结了医护工作者对突发性外界暴力所致的颅脑损伤因发病急、危,只重视了以抢救生命为主,而忽视了临床营养的合理实施,就容易导致医源性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如何合理为颅脑损伤患者补充营养,值得我们探讨。营养治疗原则应结合病情,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合理营养是维持机体健康,促进患者病体康复的物质基础。若不重视临床营养治疗,就容易导致医源性营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在朱王堡卫生院支农过程中,为基层基础的医师、护士、患者提供药学信息服务的实际工作经历,总结了基层医院药学存在的局限,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信息,协助解决基层的药学服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药师; 药学信息服务; 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90-01    药学信息服务是指医师或药师进行药学信
期刊
【关键词】麻醉学;产科;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5-01    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开始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体会如下。  1 方法  1.1采用一點穿刺法针内针技术。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一般应在短时间内调整和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需要范围。  1.2 影响平面调节的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8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按两组分成各140例,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材料: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