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碳循环模型-数据融合:前沿与挑战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地碳循环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但其模拟和观测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融合模型和观测数据以减少陆地碳循环估计的不确定性、提高其可预测性,已成为陆地碳循环研究前沿.文章综述了陆地碳循环模型与观测各自不确定性的来源和特征,介绍了数据同化和参数估计这两类模型-数据融合方法的数学原理,其实质都是在考虑模型和观测各自误差的基础上,实现模型和观测信息的最优融合.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陆地碳循环模型-数据融合的挑战和研究热点,重点讨论了真实和虚假的模型"异参同效"及其可识别性,地
其他文献
运用一种适用于高马赫数、低雷诺数流动条件下的磁流体力学(MHD)计算方法研究气动力/热特性.采用经典Hartmann流动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布置磁场的分布形式、改变磁场强度研究磁场对磁流体流动的影响,包括对激波的控制作用及对壁面压力和热流密度的影响,进而得到磁流体条件下的气动热加热特性.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磁场对流动的影响主要通过无量纲互涉参数体现,给定来流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提高
期刊
级间热分离是固体火箭飞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程研制中,地面试验往往不能完全覆盖飞行状态级间分离的全部环境条件.为此有必要掌握级间热分离过程的天地差异性,使得地面试验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飞行环境.本文以爆炸激波管级间分离试验这一新型分离试验技术为研究背景,结合理论模型和数值仿真,比较分析了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中三类工况下初始分离过程中腔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规律,并推导了能够近似描述压强变化的分段
期刊
主发喷流干扰研究是面对称重复使用飞行器设计中不可避免和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地面风洞试验发现主发喷流干扰在跨声速来流条件下呈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并从流场机理分析了其峰值出现的原因;然后针对典型亚跨超声速来流条件,采用多组分冻结流计算方法对地面风洞试验和真实飞行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可能引起试验和计算结果差异的因素之一——模型舱内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期刊
文中为研究2000~2019年济宁市植被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变化状况,研究以MODIS-NDVI为数据源,利用GIS与RS技术,对其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计算,并引入多种动态变化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济宁市植被覆盖整体表现出明显垂直分布的空间变化特征,具体呈现为由北向南植被覆盖度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各等级植被覆盖度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研究将区域植
期刊
虽然加速度计、视觉和激光传感等技术已在形变及振动测量中得到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但大型工程结构的多点同步高精度形变及振动测量依然是挑战难题.利用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发展了一种非接触式形变及振动测量新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基于毫米波感知的多点同步形变及振动测量理论与方法.从多目标感知的基带信号模型出发,系统阐述了毫米波多点测振原理和振动信息反演提取方法,开发了原型测试系统,搭建了测试实验平台,与激光位
期刊
~~
期刊
重金属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引发了粮食安全危机,还直接危害着动物和人类健康.土壤线虫作为陆地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指示生物,不仅会对重金属的毒害产生复杂的防御机制,其肠道微生物还被证明可以协助宿主抵御重金属胁迫.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其评估方法,以线虫为模型概述了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行为、生理、生化三个方面的影响,总结了动物对重金属暴露的应激响应,主要包括细胞
期刊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现存有大小淀泊143个,享有"华北之肾""华北明珠"等赞誉.白洋淀目前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大部分地区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且季节性变化明显.结合已有调查研究数据、历史文献等,对白洋淀近70年来的生态环境演变进行了详尽阐述.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淀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白洋淀沉积物中重金属Cd污染由20世纪的中
期刊
多量度指标(multimetric index, MM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淡水生态系统生态评价的方法,它能综合各种与生态有关的量度信息,并为进一步评价和管理提供一个易于理解的分值.准确评估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学状态必须扣除自然变异的影响和解决自然环境因子与人为干扰因子之间的协变问题.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在上述两个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当下主要利用三种方法提高湖泊和溪流生物评价的准确性:按生态区或藻类物种
期刊
由河北大学和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共建,于2020年3月开始建设,2021年6月12日正式开站运行。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具代表性的淡水浅水湖泊湿地,在调洪蓄水、稳定气候、污染修复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时代背景下,以"河北雄安白洋淀湿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依托,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湿地生态和环境长期野外监测和观测试验平台,旨在成为承担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