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生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如下提问:
  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我引导学生回忆:求三角形面积需要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他们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兴趣高涨,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
  =(长×商+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四、教给“尝试”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干扰,首先会想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也看个位,经过尝试发现这是错误的,这时就应调整思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可能会从反面考虑,看最高位,也可能综合考虑,既看最高位,又看个位,还可能整体考虑,看各位数字的和或积,经过不断的尝试,摒弃错误,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尝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否则学生一旦思维受阻不能调整自己的思路,不能另辟蹊径,就无法继续学习。
  总之,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其他文献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三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兴趣引路法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
期刊
语文公开课作为一种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形式,是每个语文教研组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语文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益尝试与必经之路。笔者在参加的一些公开课上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平时课堂上恨不得挖地洞藏起来的“差生”在公开课中却很活跃,这不得不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态不同。公开课上,教师更像一个“大度”的“宰相”,可以包容学生的不同解读意见,可以原谅学生的不妥言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性,使素质教育和抓好双基并进,一直是广大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对重复法——种朴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几种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性 重复法 实效性 新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新目标教材使用中的困惑    我区英语教学自2005年起采用了新目标(GO FOR IT),这是一套
期刊
学生的知识要靠自己的实践探究而生成,教师应给学生学习的条件,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要求之一。少年儿童具有本能生成知识的可能性,它的发展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生成是不可限量的,也是不可估算的。因此,“教师不能预设成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强硬地规定于学生,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生成和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
期刊
所谓“双基”,从传统的内涵上说,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重视语文的“双基”训练,即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一提起“双基”,有人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双基”已经不合时代潮流,应在改革中退位。本人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一、任何改革应以继承为基础    在改革中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点。《课标》中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14载的教学生涯使我愈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班主任工作仅靠时间和汗水是不够的,它需要科学和艺术,需要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积淀育人的智慧。  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启迪。它是这样写的:“你给我讲了一千遍大道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妈妈、老师都是这么说的,语气、神态都差不多,一出门我就给忘了。可你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像一阵清风吹过,不经意间,我的心弦为之颤动,智慧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一个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艺术对每位学生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思想较活跃、自卑心理较强的后进生而言更是如此。  [关键词]班主任 后进生 爱心 思想工作    职业学校后进生大多数思想活跃、单纯,但多数同学心理又有许多矛盾、失落、疑虑、自卑等情绪,是非观念不清,把老师、家长、同学的善意批评理解为跟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首先,课堂提问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再次,提问能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水平的进展情况,  现阶段,缺少提问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然不太多见,但为提问而提问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与美育关系入手,谈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将美育渗透进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愉悦    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这说明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一、正确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的崭新天地,知识经济迅速来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支撑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显著标志。如何让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更具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围绕这个问题,笔者通过观摩、比较、实践,摸索出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那就是给学生的语文学习留一些写作空间,把“写”挤进课堂内外,真正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情思都飞扬起来。    一、整体聚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