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利用趣味实验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言”一节的教学中,除了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还要注意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用毛笔蘸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张白纸(事先浸泡过酚酞试液)上写下“欢迎你到化学世界”,鲜红的大字,使学生惊奇不已,让学生感到自己即将迈入化学知识的天地,觉得兴奋和激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倘若实验室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也可用酒精溶液和月季花汁代替,效果也是一样的。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以及熟练、准确的实验演示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都有影响。热烈、生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有序的学习场景,能使学习者学习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可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绪言里的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或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被污染的河流进行参观等,以便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就可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纸片、石头、土块、木块这些物质哪些能够燃烧,哪些不能燃烧?此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做出判断,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的正确结论。接着教师又拿起纸片和轻轻掀起自己的头发问:头发、纸片、木块,点燃后哪一个燃烧更剧烈呢?这时,学生个个会不甘示弱,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还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教师趁学生灵性已被启动之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把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一张团成纸团,另一张展开。问:如若点燃,哪个燃烧更旺?从中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会再一次地争相做出准确判断: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在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学习并理解了知识。在此课堂教学中,以三个问题为主线,进行了三次小组讨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积极交往的课堂就谈不上学生潜能的开发。
  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怀疑、善于质疑。有些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有些学生不懂得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要在化学课中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根据教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尤其是要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
  五、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二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才能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盲目性,更好地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上“分子的性质”一节时,一开始教师可在黑板上不动声色地写下“50ml+50ml≠100ml”这个会令学生费解的式子,在学生不知所措时,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此时“50ml+50ml。”真的不等于“100ml”。究其原因,学生仍然困惑,教师又可通过演示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例子:小米与黄豆混合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米进入黄豆的空隙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就要有意地选择透明度高的玻璃杯进行实验,把混合的速度放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分子之间有间隔是导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小于100ml的原因所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则循循善诱对学生给予指导。只有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别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除此以外,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说过“好的教师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其实应该说成“好的教师就是一门好的课程”。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可见要突破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就必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期刊
目前,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中小学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抓手,教师日常教学所涉及的教案设计、课前预习、课堂质疑、小组活动、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以及作业设计、课后实践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它研究的范围小、周期短、过程易操作、成果有实效,是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幸福之路的有效方式。  但在近几年的教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小课题研究起点和要求较低,参与者鹊起,自然良莠不齐,出现了研究过于随意、研
期刊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这一良好习惯作为首要任务,并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让课前预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关键词:良好习惯 方法指导 高效预习  高效的课前预习指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短、容量大、效果好、能力强。只有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了预习
期刊
统计教学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且数据多而复杂,还有很多例题需要试验,所以统计活动所用时间较长。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解决教学时间短与统计时间长的矛盾。笔者特结合十余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做到“三心两意”,即三个用心、两个留意。  一、用心做好课前文章,打好提前量  一是精选题目。  所选的问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
期刊
摘 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多元智能的开发者。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人本化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和智慧,培养学生的乐学、爱学精神。这是我对教师角色和崇高职责的认识。在对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改革中,我以“促”为核心,努力探究,有了点滴体会。  关键词:以趣促学 以求促学 求知欲 以能促学 多元智能  一、以趣促学  例如教学生认识“
期刊
摘 要:《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却很难走进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原因有:《红楼梦》内容太丰富,结构太复杂;描写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繁杂小事,远离现代生活;一般的主题介绍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大众对《红楼梦》的熟知度不高。基于此,要让孩子爱读红楼,语文老师要上好一堂红楼导读课,可以利用影视、书评等资源引导孩子初读红楼;从赏读精彩的情节、赏析精美的诗词、了解红楼的基本艺术手法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品读红楼。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不良现状入手,倡导挖掘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可能存在的某些游戏性因素,探索游戏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游戏的教育内涵,从字、词、句、段、篇的语文游戏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 语文游戏活动 语文素养  针对学生对语文课厌倦的情况,教师如果不转变角色、更新观念、改变教法,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方法,结果会是学
期刊
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所以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我经常看中央10台,其中很多节目与教育有关。有一期节目叙述了一些故事,并由这些故事阐明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益。其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我印象比较深:  第一个故事,作者叙述他小的时候,一分钱一分钱地攒起来,目标是买连环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小学时就把《三国演义》、《
期刊
“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山东省乳山育黎初中坚持不懈地践行着这一理念,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中创新工作方法,灵活活动形式,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目标引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教育的渐渐性、发展性原则,学校构建了《学会做人德育目标化体系》。把学生做为“人”的成长主体,以学生人文需要和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分别构
期刊
一直以来,学生的作业都是由老师来评价。老师评价的作业由判对错号加上“优良差”等级来划分,到后来鼓励用语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好,但自始至终是老师一个人在唱作业评价的“独角戏”。  然而实践却证明,学生在写完作业后,先自评自己的作业,并将自评的话语写在作业本上,再交给老师来评,效果会更好。  学生每次作业自评前,都要认真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确保无误后才会写上自评语交给老师。老师从学生认真的自评中看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