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德治国是儒家伦理型政治的一项重要传统,它虽然不乏科学合理之处,但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毛泽东的的治国实践就是对其最有力的验证.21世纪的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和加以实施,并与依法治国并行不悖的;实施以德治国应主要从加强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孙中山生产得到的苏俄(联)援助可说既迟又少。原因-是苏俄(联)为解决中东铁路和蒙古问题急于先同北京政府建立邦交;二是孙中山联合张作霖反对吴佩孚,刚好与苏俄(联)联吴反张的策略相左
中国传统教化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而发生.维新志士们的"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五四"新文化领袖们对国民性问
2 0世纪 30年代 ,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 ,各省市县开展了一次广泛的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这次活动是配合刚取得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进行社会整合 ,加强社会控制而进行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