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新游客新动力新问题(二):塑造旅游行业的十大消费趋势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满意。不过,大部分的旅游和接待业企业都对他们的顾客不够了解,也很少有企业能足够细致地监测消费者行为模式以保持竞争优势。但是,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旅游市场营销人员保持对消费者行为的敏感度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本文将阐述塑造旅游行业的十大消费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实现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很多一线政治教师都尝试过许许多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案例
在ESR-GC-Computer联机的动态装置下,用固定床微型英催化反应器,研究不同硅含量SAPO-5(22),SAPO-5(19),SAPO-5(5)及AlPO4-5和HY分子筛是丙苯裂化反应的催化活性,ESR幅值特征。
描述钨柠檬酸化合物的合成及羧基配位形式,并着重讨论扭曲配位对C-O和M-O的影响。
旅游规划是所有旅游科学研究成果付诸产业实践的最集中和有效表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甚至提升普通百姓福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旅游规划起源较早的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全面验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旅游经济系统运行中为数不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业形态,旅游规划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精华,无论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成果的实用性还是产业发展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同学们看来,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相比,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小,但做起题来常无从下手。以下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同学们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产生的困惑。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更新期”,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正呈现三个趋于“新常态”的转变:一是目标导向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资源配置从以政府为主向市场决定转变,三是要素体系从旅游产业自身小循环向国民经济整体大循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制和动力亦将发生新的变化,转型升级毫无疑问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国内外发展实践显示,文化创意是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加速器、创新源和驱动力,开启了旅游产业走向新常态的三条有效路径:在提质增效中塑造品牌、在市场创新中创造价值、在体系融入
过去的研究一致表明旅游业可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Frechtling,2006),并对旅游目的地文化起加强作用。此外,旅游对旅游者本身也有益处:旅游可以帮助旅游者消除日常生活的疲劳、学习游览地的历史文化和增强与旅伴的关系。而且,旅游可以让员工回归岗位后更加高效,甚至让人变得更加健康。令人遗憾的是,学者们对旅游的个人益处关注不足(Sirgy,2010)。
本文介绍了以HP 9826A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负注锁”滤波特性自动测试系统和用程序控制仪器的编程技巧,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更多还原
做了20多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娃娃抓起。因此,我把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学校开展的“诵经典”活动,把践行经典文化《弟子规》作为班级德育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以本科交换生的身份来到香港学习,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然而,当时我能到的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就是香港新界的罗湖火车站。直到1984年,完成了新加坡的博士论文调研后,我本打算回美国,后终下定决心要到中国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