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年龄和性别与肝病相关死亡风险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p85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及比较不同年龄别和性别肝病相关死亡风险的差异。

方法

基于北京市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和北京市死因登记系统,纳入2008年至2015年北京市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的生存信息均追踪至发生肝脏相关死亡事件或到2019年12月31日为止。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事件累积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交互作用对肝脏相关死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16 7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13 969例(83.46%),失代偿期2 769例(16.54%)。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8年肝硬化并发症病死率为10.84%、12.70%、14.37%;失代偿期患者分别为16.70%、19.02%和20.73%。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8年肝癌病死率分别为5.24%、7.49%和10.25%;失代偿期患者分别为9.01%、11.16%和13.50%。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 60岁时女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低于男性,年龄60~69岁时男女性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接近,年龄≥70岁时女性患者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超过男性;而女性患者在多数年龄段肝癌死亡风险均低于男性。

结论

年龄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女性是肝硬化患者肝癌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对肝硬化并发症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社区发生的重要急性感染病,早期充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临床抗感染实践必须要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即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指南推荐的两种方案为CAP治疗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抗菌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是遏制耐药发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从CAP主要病原体及耐药性的流行病学与个体化评、CAP经验性治疗中两个方案的临床实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的影响三方面展开阐述具有临床微
期刊
本文报道1例以肺动脉高压为首发表现的迟发型庞贝病。患者女,27岁,因“反复咳嗽、胸闷、气促7个月余”就诊,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经二联靶向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入院后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示极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睡眠监测提示轻度睡眠呼吸低通气、重度夜间低氧血症,呼吸生理存在膈肌麻痹,最后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提示α-葡糖苷酶(acid alpha-glucosidase,GAA
目的研究LIM激酶1(LIMK1)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LIMK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和GEPIA分析LIMK1在肝癌组织和肝脏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生存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LIMK1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IMK1的表达,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3B
除了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破坏等特征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国内外研究表明,OSA患者多种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均发生了改变,且OSA患者这些免疫功能的改变与一系列疾病如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率的增高相关。本文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及其可能的机制作出简要综述。
目的通过比较门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指标异常比例,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史与肾功能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进行肾功能筛查,收集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史、肾功能指标,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尿蛋白。按肾功能指标异常定义和标准,进行慢性肾脏病(CKD)-1/2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肾小管指标
本文报道1例滥用氧化亚氮(N2O)吸入后发生肺栓塞的22岁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对于存在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纯合C677T突变者,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诱发静脉血栓栓塞(VTE)。尽管200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MTHFR基因C677T突变并非我国患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但对于年轻患者发现血栓形成,应考虑到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并建议进行筛查,避免因相关药物的使用或滥用造成致命后果。
期刊
近十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气短、双肺磨玻璃影起病,最终确诊为安钠咖吸入引起的机化性肺炎病例。患者男,59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活动后气短20 d”从2020年8月起反复就诊,胸部CT显示进行性加重的双肺磨玻璃斑片影,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有所好转。2020年10月11日收入我院,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长期烫吸安钠咖,起病前后因工作劳累烫吸频率有所增加。完善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提示机化性肺炎。最终诊断考虑吸入安
期刊
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PF-ILDs)是指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肺纤维化疾病,以胸部影像肺纤维化进展、肺功能恶化为特征,表现为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生存质量恶化,导致高病死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代表性疾病之一。这组疾病的病因、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各有不同,但在终末期肺纤维化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