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iO3底电极上Bi4Zr0.5Ti2.5O1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Sol-gel法在p-Si(111)衬底上制备了LaNiO3底电极,再利用Sol-gel法在LaNiO3底电极上制备出Bi4Zr0.5Ti2.5O12(BZT)铁电薄膜,对其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其微观结构,发现制备的BZT薄膜具有单一的钙钛矿晶格结构,并且薄膜表面晶粒尺寸均匀,结晶情况良好.对Pt/BZT/LaNiO3电容结构进行了铁电性能研究,在测试电压为25V时,2Pr和2Vc分别达到28.2μC/cm2和14.7V;经过1×1010次极
其他文献
光学薄膜氧气传感器具有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按光学薄膜氧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黄斑视网膜前膜的形态.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黄斑视网膜前膜的形态150例.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
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是日粮蛋白在小肠中主要的消化产物,目前尚不明确这两种物质间的转运干扰.本试验周Caco-2细胞来研究PEPT1转运的二肽吸收是否会改变游离酸性、中性氨基酸的
超声波辐射下前驱体法合成了纳米铁酸镉(CdFe2O4)粉末.以硝酸镉、硝酸铁和脲为原料用超声化学法制得前驱体,再在950℃焙烧15 h,得到平均粒径约56 nm的铁酸镉粉末.得到的纳米
[目的]测定雪莲果中重金属的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雪莲果中的铅、镉。其中以磷酸二氢铵为基体改进剂,可提高灰化
以散射、干涉及衍射为依据,对动态散斑及多普勒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两种物理效应的理论基础及相互关系,用实验方法说明散射及动态散斑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通过分析物体表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虚拟企业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如何评价虚拟企业供应商的绩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研究者提出了不少相关理论,但是很多都缺少可靠的
基于LeRoy与Bernstein的工作,该文建立了计算精确的分子离解能的新解析表达式.应用该公式和作者最近建立的研究双原子分子精确振动能谱的代数方法,研究了一些异核(氢化物)和同核(N2)双原子分子体系部分电子态的分子离解能,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新解析式获得的精确分子离解能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此外,以7Li2分子的23?g电子态为例,使用建立的新公式从理论上预言了尚没有离解能
分析了搭载于中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气泡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结果.考虑到液池上部存在未被排出的气泡,首先通过6个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温度场进行了修正.单个气泡热毛细迁移的数据显示本次实验的Ma数范围达到98.04~9288,极大地扩展了国际上实验获得的Ma数的上限.并获得多组双气泡迁移相互作用位移、速度曲线.通过分析双气泡热毛细迁移时相互影响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热毛细迁移中小气泡被大
系统研究了草酸亚锡在酯化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中的催化活性,并与钛酸四丁酯、二丁基氧化锡和辛酸亚锡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在酯化过程中,以生成的水量表征催化剂的活性,在缩聚过程中,则用产品的特性黏度(IV)和端羧基含量(CTCG)来表征.草酸亚锡具有螯合状的分子结构,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时间缩短,PTT聚酯的性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