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材料作文题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sh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材料”是相对于名人故事、寓言传说等有一定情节的材料而言的。“非连续性材料”一般有2~4段,其特点是:材料所涉及的时空等元素不连贯,具有相对独立性;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指向某一个话题;材料一般用议论性语言表达;材料中往往有重复出现的概念。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②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津
  我们就以上文题,谈谈考生该如何对非连续性材料作文题进行审题、构思。
  审题全面精准
  (1)扫描初审,大体把握。两则材料表述的观点有所不同。材料①强调的是“视野要远,梦想要高”;材料②强调的是“保持生命的低姿态,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2)找准关键概念并明确其内涵。材料中,关键词“高”(“高处”)、“低”(“低处”)重复出现,有特指意义,考生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进与退”“崇高与平庸”;“往低处走”多指居高位者、已有成就者放下身段的一种姿态,考生举例须与此吻合;“人往高处走”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勇敢无畏”。
  (3)找准联系,避免孤证思维。行文时,考生须立足辩证法,在突出中心论点的同时,适当论及联系或者对立的观点。如不能只扣“纳百川”写宽容与虚心,离开“胸有‘高处’”,只扣“低处”写平凡的生活等。
  (4)展开层进思维。构思立意时,考生既要回答“是什么”,又要論述“为什么”“怎么办”。例如就材料②来写,作文就要深入“低到尘埃里”的实质和行为方式,不能停留在阐述什么是“低到尘埃里”这一层面。
  立论鲜明辩证
  面对非连续性材料作文题,考生立论的策略是:集中一点,不求面面俱到;取其一项切入,其他材料可以旁及;说理力求辩证,视角新颖。
  (1)扣住材料切入,鲜明地亮出论点。
  庖丁解牛:陈佳婧同学的作文《为光明勇攀高峰》引用顾城的诗开篇,用语简洁,观点鲜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的,我是一个跋涉者,我为了心中的光明,向更高处攀登。我的脚步,永不停歇。
  (2)扣住材料切入,创新立意,赋予论点以个性化内涵。
  庖丁解牛:汪雨果同学的作文《低调是一种境界》先扣住材料,切入话题:
  世上有太多的人一味地向上“拼搏”,抱着一颗浮躁、喧闹的心从不停歇,却全然不知,在那巅峰之处等待他们的,是将他们劈伤的名利的利刃。
  接着该同学赋予“水往低处流”以独特的内涵,在以陶渊明、蔺相如为例进行论证之后,进一步阐述“低调也是一种境界”的意义:
  他们都是不懂得“低调也是一种境界”的糊涂之人。他们不知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低处有低处的风景,低处有低处的智慧,低调也是一种境界。
  作文最后以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结尾,强化中心论点:
  张爱玲说:“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让我们以低调的性情,让心灵植根低处的泥土中,开出绚烂之花。
  (3)扣住一则材料“反弹琵琶”,边破边立。
  庖丁解牛:周琪同学的作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由材料①切入,“反弹琵琶”立论: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想说:不想攀高峰的游人也是智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接着,作文引入时代活水进一步阐述,破中有立,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今,刚入社会的学生眼高手低,劳苦的体力活不入他们的法眼,高薪水的技术活他们又缺乏经验。于是他们在就业的十字路口犹豫、徘徊、不知所措。此时,他们不妨放低自己的姿态,不汲汲于追求高位,甘愿做一颗钉子,钉稳、钉牢属于自己的木板。只有低到尘埃里,才能绽放生命之花。
  (4)以辩证的眼光整合两则材料,“跳出材料”立新论。
  庖丁解牛:王闫东同学的作文《身居青云上,常怀流水心》从反思历史切入,以“我却说”亮出新论,富有辩证思维和个性色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几乎概括了古代中国士人们的崇高追求。无数学子在科举之路上争先恐后地直奔高处而去。这固然无可指摘,但平步青云之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最初的理想?
  诚然,人生需要向高处进军的勇气,但一颗长居低处、海纳百川的心灵更为重要。谚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却说:“身居青云上,常怀流水心。”
  作文最后紧扣“身居青云上,常怀流水心”作点睛式议论,堪称“豹尾”:
  流水之心,虽不代表恒心与毅力,不能帮助你身居青云,但却是身在青云之上后不可或缺之物。身居青云上,常怀流水心,大抵是人生最理想之境界。
其他文献
名家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郁达夫:“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郁达夫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很
期刊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事实是证明观点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在议论文写作中,考生常常需要引用事例(事实论据)进行论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例证法。恰当地运用例证法,可以使作文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一般说来,在议论文写作中,论证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一定要真实、准确,同时也要典型、新颖。论据是否典型、新颖决定着议论文说服力的强弱。运用有代表性的事
期刊
能力要求  综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可以把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归纳为五类。第一,整体感知。即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分析结构,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主题和感情。第二,信息整合。即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文本,靈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第三,理解阐释。即品味语言,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了解文本涉及的有
期刊
今日的故宫,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又不失现代潮流。而它能走到今天,我们需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单霁翔。  一位会讲段子的“网红”院长  2017年,当“我们做朋友吧”“抱歉,朕想孤单一些”“请自行脑补猴子此时的内心独白”“有时候,朕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这些文创产品收获大众芳心的同时,故宫“掌门人”单霁翔也在网上火了一把,被网友戏称为“被故宫耽误的相声演员”。  如今,单霁翔在网上绝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导航】  放下,是一种有选择的放弃。放下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她总是担心自己会突然病倒,担心各种突发情况。她唯独没想到瘫痪的老伴半夜会掉到地上,而她没有力气将老伴抱回床上。她想将电话打给千里之外的女儿,但最终没有拨出电话,她不想半夜打扰女儿休息。她在心里对女儿说:父母最无助的时候,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却在通讯录里。作为子女,在外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也要面对怎样处理年
期刊
在“蛇精脸”“比基尼”等流行事物形成一股嘩众取宠之风席卷各电视节目时,一股清流悄然出现,洗涤了观众大呼“辣眼睛”的浊流,抹净了演员矫揉造作的“蓝瘦香菇”,取而代之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深情。这真是清流入心,渐入佳境。  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妙语连珠,对中国古典诗词信手拈来,令人叹服。于是有人惊叹,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有人佩服
期刊
弘一法师曾言:“处世,须带春风。”春风,是宽容和理解,是爱和正能量。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人紧密相连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對自己,都应该常带春风;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不该拒绝春风。拒绝春风,就是让自己身处天寒地冻之中。  在俄国文坛,屠格涅夫树敌不少。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屠格涅夫传》里不无幽默地说:“他(即屠格涅夫)有一种既能冒犯保守派又能
期刊
教养是精神与心灵的长途跋涉,是智慧与人格的持久酝酿。教养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共同啜饮的琼浆。人们从中获得了心灵的共鸣,更收获着精神的养料——  善良的童话  一次次高空飞行让思想穿越穹苍,他撷取了一丝空灵回归尘世。圣·埃克苏佩里遇见了忧郁而又善良的小王子。这一次相遇不只属于因飞机故障被迫降在撒哈拉沙漠中的飞行员,更属于沉浸在书本之中的我们。这是一次灵魂的邂逅——我们再度成为一个孩子,心中只有善良
期刊
《朗读者》火了!这档节目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深邃的内涵和充实的灵魂,让人感到醇厚,馥郁。与此同时,《奔跑吧,兄弟》流行于年轻人之间,而节目的欢笑却不能带进现实,如此一来,它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屏幕上是一群人的狂欢,现实却是一个人的孤单。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食品应运而生,快餐文化也开始“侵犯”传统文化的“领地”。不知从何时起,综艺节目涌现出一大批选秀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