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高中学生并不喜欢“满堂灌”的传授性语法教学,他们更愿意自己发掘语法规律。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即教师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就有更多的机会表达想法,构建自己的知识领域。如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授语法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难题。上学期,我校英语科长上了一节任务型语法探究课,我听后感触颇深。这节课上,教师设计了大量语言参与活动,学生从Lead in—Approaching the grammar—Discovering the grammar—Defining the grammar—Understanding the grammar—Applying the grammar, 即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接近语法,发现语法,定义语法,理解语法到最后应用语法。整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以这节语法课为例,浅谈其如何与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五个方面。这节课上,教师选择了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语言技能;通过独立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了认知和交际策略;课后作业的设置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意识。
  一、教学话题体现真实性原则
  David Nunan 提出:任务型教学话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并掌握语言。只有真实的话题,学生才不胆怯,并乐意接受,从而快速融入课堂;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差异性,真实话题会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有话可说,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第三方面,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大量真实语言的输入输出,就是为了日后在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在这节The third conditional 课上,教师以“weekend”作为主题开展所有课堂活动和任务。她从一次月考入手,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逐层引向深入。
  Boys and girls, you just finished your monthly exam. (Individual work)
  1. How about your exam result?
  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are not satisfied with it?
  3.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no lessons at weekends? (Pair Work)
  4. If I were/did…this weekend, I would….
  课堂以真实情景话题导入,由浅入深,各个问题之间构成信息差,学生的热情马上被激发起来。考虑到学生们虽然学过The second conditional, 但可能印象模糊,所以教师在大屏幕给出英文提示的同时,又口头给出了提示。这样帮助学生进行了复习,并为即将接触的The third conditional 提供了相应的背景知识,导入非常成功。
  二、教学环节体现灵活性原则
  按照一般规律,大脑活动有四个阶段:接收材料——过滤筛选——加工内化——运用监控,相应的传统教学环节是输入——练习——巩固——运用。但这样安排很难给学生留出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其实,教学环节“反其道而行之”,“先运用,再学习”也是一个大胆而成功的选择。因为运用也是学习,在运用的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内化,在内化中就培养了创造力。英语教学研究发现,这种 “先用后学”的方式近似于自然环境下的学习。试想一下:我们从小学说话,哪个小朋友是先学会了主谓宾的语法结构才会开口讲话的?都是在自然的语境中不断接受大量语言的输入,慢慢就会讲话了。如果说以前是“先学爬,再学走,走稳之后再学跑”的话,这种在“运用中学习”就是“连滚带爬地往前跑”。比较多的学生喜欢这种“刚学了就卖”的程序,他们感到很刺激,有挑战性。
  笔者认为这节课的精华之最就是Approaching the grammar 环节。成功导入话题,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一段话:
  Last weekend, you had much homework and it was rather difficult. If it had been easy, you would have finished it before going home. Maybe you had a lot of complaints about last weekend, so I’d like you to express at least 3 complaints to your partner, using this pattern:
  大屏幕上打出提示:If I had done…, I would have done. …(Discussion—group work)学生们马上融入这种真实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果上个周末我能早点回家的话,我会做什么呢?教师让大家4人一组,彼此交流各自的埋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讨论过程中时不时听到会心的笑声,他们的句子也相当精彩。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就是以“语用为目的”。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彼此并不知道对方要讲什么,所以小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了经验,也培养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语言技能。
  三、教学活动体现分层和相依性原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的这一观点放到今天其实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我校每班至少50人,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智商、性格、态度,认知方面有差异,在学习中就势必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教师就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难易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设计能从多维度、多层次切入学习任务,那么不同的学生就都能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体会到成就感。教学活动设计除要体现分层性之外,还要遵循由简至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相依性原则。任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级级升高。
  在“Discovering the grammar” 教学环节中,教师呈现了3个例句,有趣并有点儿夸张,然后让大家动脑分析并回答问题。
  1. If I had finished it before going home, I would have played football till my legs were broken in the afternoon.
  2. If I had played football all the afternoon, Daddy might have beaten me black and blue in the evening.
  3. If Daddy had not beaten me black and blue in the evening, I could have watched TV throughout the night.
  Questions: How about these three sentences, real or unreal? Something happened in the present, past or future?
  这三个句子一方面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关注,就像建筑楼房时的脚手架一样,学生不会讲,教师就帮助学生讲,让学生在初学时感到了成功和安全,就会对语言学习更有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划线处的动词形式,结合以前的知识储备,有能力说出正确答案。至此,教师才在大屏幕上呈现本课的语法题目:The third conditional 并建议大家认真阅读课本93页,自己找规律,给语法下定义。教学活动层层依附,一环扣一环:既有侧重语言交际功能的对话和讨论,又有侧重语言形式的归纳总结;既有直观呈现的观察任务,又有留给学生时间的思考任务; 既有教师让学生尝试接触新语法,也不忘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较好地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脚手架原则”和“在做中学”原则。多样的教学活动既满足了善于开口表达学生的需求,也给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语言参与,分析例句,查书,总结归纳等活动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于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交际策略和认知策略。
  四、教学任务体现文化渗透原则
  在最后一个环节Applying the grammar中,教师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幽默的作文, “My friend Jack’s Crazy Weekend”。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就一定要利用各种资源了解外国同龄人的课余生活。在搜索素材的过程中自然就加深了对外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学生还会与本国文化相比较,这样又提高了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促进了跨文化意识的发展;而要体现“Crazy”,学生必须发挥想象力,大胆构思,最终落实到书面上,将本节课的语法学习从Involvement (参与)到Inquiry(探究)再到Induction(归纳),最后实现了Incorporation(整合)。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五个要素 高金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第2期
其他文献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有别于备课和上课。它重在一个“说”字,要求教师不仅要说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要说出这种教学方法的选择意图和达成目的。实践表明,这项活动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考查教师基本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说课的几种模式    1.结构型说课  这种模式也叫做“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师生对教学过程的互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如田地里韭菜一茬换一茬,不管改革后的理念如何,也不管成果是否丰硕,我们都在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认真反思,想推陈出新。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也并没有落后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强调结构,以此来区别这五种容易引起混淆的that从句。  关键词:that从句 宾语从句 定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主语从句 强调结构    众所周知, that可以引导多种从句,而这些that从句往往把学生弄得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常常叹息“不识庐山真面目”。这里,我主要谈谈由that引导的五种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it
期刊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以知识为主题;以大量的笔头机械练习为中心;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因而,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展开思维与想象,难以发挥创造力。虽然也能获得某些知识,但是,真正的能力未能提高,真正的素质未能培养。  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变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变为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导”使“主体”活跃起来,自觉自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中考对考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题。其书面表达题是一种指导性写作,对写作内容做出了提示,主要通过图表或文字形式来提供,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范围做出了指导和限制,词数一般要求是80个左右。本文我们就从近几年江西省中考书面表达题命题特点、例析答题思路以及答题技巧方面与各位同仁探讨,望多批评指正!    一、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我省中考英语试题,书面表达形式多样,既有
期刊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些学生抱怨英语单词记不住,语法枯燥、难懂,无法掌握。其实,这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一味追求“速成”,这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学生必须扎扎实实从日积月累开始,循序渐进,擅于归纳、总结。现针对英语学习中“一……就……”的表达方式,归纳如下:  一、as soon as…  例如:(1)I came as soon as I heard the new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采取了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收效颇佳。  以下是我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的基本做法:  外语教学的过程就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要围绕语言的输入输出情况而展开。本文分析了英语输入输出训练的要点。提出了增大语言输出训练、巩固词汇输入教学的观点,对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 输入输出 策略研究    高中学生的外语输入情况众所周知都是依靠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在课后听英语录音带,进行背诵,看英文书籍等,这些都可以统称英语知识的输入。语言有输入渠道,同时还要有输出训练,在课堂上回
期刊
An undated file photo shows two girls discuss in front of a laptop.“Unfriend” has been named the word of the year by the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chosen from a list of finalists with a tech-sav
期刊
在主、从复合句中充当宾语的从句叫作宾语从句。宾语从句是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重点语法之一,同时也是各地中考的命题热点之一。要学好宾语从句,掌握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宾语从句的语序  无论是表示陈述还是表示疑问,宾语从句都要使用陈述句语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例如:  He said that he had left his watch at home. 他说他把手表忘在家里了。  The teac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