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來臨 企業如何踐行環保新政?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2035年,要使生態環境品質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現代生態文明四個階段。
  按照理論發展,「十九大」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可見將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重要的戰略位置。
  實際上,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六大領域、三大途徑:
  一、生態空間,包括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環評、戰略環評等。
  二、生態經濟,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第三產業等。
  三、生態環境,包括水、氣、土、生、渣,生物多樣性等。
  四、生態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的紅頭文件、政治性制度、各種標準等。
  五、生態生活,包括共用單車、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光碟活動等。
  六、生態文化,生態道德、生態教育、生態GDP等。
  生態文明的三大途徑指的是: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
  2016年12月,習近平主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制度化。尤其提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更加嚴格的環保法
  可見,未來幾年環保制度會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嚴格。那麼,近幾年的環保法有哪些新的變化呢?
  自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規定了很多企業要履行的「義務」,也禁止了很多違規行為:比如防止減少污染破壞,接受檢查,清潔生產,減少環境污染和危害,遵守總量指標;不得偷排漏排,篡改、偽造監測資料,不使用嚴重污染工藝、設備和產品;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承擔侵權責任等。
  企業在履行業務和接受檢查時,還要注重幾種監管手段:現場檢查、查封扣押、按計罰、限產停產停業關閉,嚴重的可移送拘留,或追究刑事責任。
  其中,企業違反排污可以按日連續處罰,目的就是倒逼企業盡快整改到位,實現達標排放。
  《大氣污染防治法》經過連續修改,從2015年起新增了很多條款,也從嚴了很多管理制度,特別在燃煤和其他能源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對秸稈的焚燒、養殖業排放的臭氣、過量性的化肥等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水污染防治法》經過2017年6月份全國人大修訂,總體上框架有變化。有以下幾處亮點:放低公益訴訟門檻,明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加強跨界流域監督,加大處罰力度,排污許可證範圍擴大等。
  2015年全國人大修訂了《環境影響評價法》,新舊環評法相比,有幾點變化:一、環評審批不再作為核準的前置條件;二、將環境影響登記表審批改為備案;三、環評未批先建取消限期補辦手續;四、未批先建由縣級以上環保部門處罰;五、未批先建罰款與項目總投資額掛鉤。
  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實施。有幾項規定:第一,由「費」改「稅」,不再徵收排污費。第一,對應稅人、不應稅人、減稅人、應稅污染物做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其中規定「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30%的,減按75%」,「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按50%」。目前,該法還未考慮把碳稅加進去,將來會逐步考慮。
  企業如何踐行環保新政?
  第一,樹立公平競爭的理念
  很多企業一聽到「環保」,就感到壓力不小。儘管如此,企業仍然要堅持公平競爭,這樣才能把那些落後的、黑色的、不重視環保的企業淘汰掉,從而打破過去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魔咒。
  第二,加大環保投入
  一方面加大技術上的升級投入。例如:淘汰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優先使用清潔能源、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和設備,優先採用廢棄物綜合利用、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
  另一方面,加大污染防治上的投入。嚴格執行「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重點企業安裝監測設備並正常運行,提高環境事故應急能力。
  第三、提高管理水準
  首先,建立內部環保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其次,企業應該增加資訊公開: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總量、超標排放情況、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第四,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激勵
  針對節能減排的企業,政府在財稅、採購價格等方面都有優惠政策。對於那些轉產、搬遷進行綠色轉型的企業,都有—系列支援。企業要仔細研讀環保相關政策。
  趨勢表明,「環保」會越來越更深刻地影響到企業。企業只有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在轉產、搬遷方面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提高企業管理水準,甚至轉變商業模式,才能適應當前新的環境要求。
其他文献
2018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所有問題的思考邏輯基礎都要改變,以前的經驗和邏輯都不能完全照搬了。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還是按以前的邏輯來簡單的推斷未來,低估了房地產政策調控力度和效率。  解析:  回顧一下大家當初對供給側改革的預期,再想想現在的樓市,你是不是低估了「房住不炒」(房子只住不炒)的理念?  根據這個理念,2017年百餘城陸續採取限購、限貸、限商、限售政策,掐斷樓市投機炒房通道,給樓市強行
期刊
2月28日國台辦公佈31項惠台措施,在許多領域給與台商、台生、台胞同等大陸國民待遇。此次措施幾乎都是我們台企聯及各地台商協會歷年多次反應、爭取的問題,而且涉及部門眾多、影響層面深遠,並非一蹴可及。但大陸能政策性一次同意並全面推動,遠超出台商及各協會會務幹部的預期,不僅顯示國台辦工作的細緻、深入與氣魄,更傳達對台灣同胞的善意和重視,可以說是2018開春大禮,令人振奮。  企業經營利好頻出  大陸經濟
期刊
當前大的問題就是金融風險,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解析:  目前,全大陸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著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產,另外還接受委託,管理著9個省份4300億元基本養老金的投資運營。樓繼偉在發言中說,過去在財政部工作時,也關注金融風險,但不是太關注,「而現在我返回投資界,看到全是風險」。  樓繼偉談到,在他與外資投資機構對話中發現,雖然中國目前在逐步放開一些金融領域,但一些外資
期刊
「一時失志毋免怨歎,一時落魄毋免膽寒……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這首經典老歌《愛拚才會贏》,生動傳達刻畫了台商敢打敢拚、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與踏實作風,也是對本文主人公——豪門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簡廷在波瀾起伏的創業人生的精準詮釋。  從浮雕匾額起步,到汽車旅館裝潢直至承接國際大型建築項目……簡廷在,跳脫寒門,打造「豪門」;數度沉浮,贏在當下,只為雕琢和塑造心中永不凋零的藝術之夢
期刊
同學,我們來聽個故事吧!呼啦一下,大家都圍了過來。且不管故事好聽不好聽,大家的本能反應是想聽。  但如果你說,同學,我們來看個廣告吧!呵呵!大家肯定會一哄而散,即使你的內容精良,製作高大上,但很難一下子就能獲得關注。  為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魔力呢?因為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  讀《人類簡史》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完成從動物到人的驚天跨越,完全在於當時的智人掌握了講故事的能力,讓大家相信如若大家信
期刊
現今,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風起雲湧,經濟新風撲面而來。從飛馳穿梭的高速鐵路到人工智慧的製造工廠,從揮舞指尖的移動支付到「掃碼就走」的共享出行……新技術引爆新產業,新業態激發新活力,新模式拓寬新路徑,新消費締造新變革。「兩會」中湧現出更多的新亮點、新商機令人振奮,精準把握新機遇,是臺商在各自經濟領域發揮自身優勢,掌握主動權的關鍵。  製造強國推進「中國製造2025」 
期刊
隨著消費升級和二胎的放開,似乎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捨得給孩子花錢了。這幾年來,大陸的母嬰消費領域雖然不顯山不顯水,但是規模卻在成倍增長。母嬰電商市場因此水漲船高,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對於很多從業者來說,這兩年反而覺得越來越不安了。  推陳出新的母嬰產品,百花齊放的母嬰品牌,接踵而來的母嬰精品平台。母嬰電商市場的繁榮背後正在凸顯出諸多「暗病」,或許,看似火爆的母嬰市場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健康和
期刊
據早前一份資料顯示,壽命超過2 0 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 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紮堆出現在這些發達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經研究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因此,工匠精神是企業保持持續發展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一個國家工匠精神的匱乏背後,其實是工業文明的匱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業文化以及
期刊
案例重現  近来夫妻债务纠纷問題甚囂塵上,源於不久前著名的「小馬奔騰」猝死董事長遺孀金燕「夫債妻還」案。彼时,她被一審法院判決承擔其夫因執行對賭協議失利而應承擔的回購債務。  她上訴了,在二審階段,最高院下了一場對她來說非常及時的「甘霖」,發佈了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前題和條件,金燕案件有望逆轉。  很久以前,關於配偶的一方債務另一方是否予以連帶
期刊
自從微信開始風行,七大姑八大姨、老爸老媽甚至老闆都已經用上了它,這就讓原先用來吐槽生活吐槽工作的朋友圈變成了危險之地。抱怨生活立刻引來老爸老媽的深切關注,抱怨工作則分分鐘會把工作丟了。越來越多的人將工作帶到微信,當上級加上你的微信時,朋友圈開始淪為工作圈,這些讓單純想用這個平台來與親朋好友間互動的用戶們煩惱不已。  工作的入侵讓朋友圈變味了  這不,許多人對於接到一條老闆在微信申請通過的好友驗證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