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b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应用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增加治疗有效性,改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肺癌患者 有效性 肺功能 免疫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segmentectomy on lung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Method: A total of 152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7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bectomy,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oracoscopic segmentectomy. Clinical efficacy, lung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ung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CD4+, CD4+/CD8+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D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segmental resection is ideal, which can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improv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it should be further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Thoracoscopic segmentectomy Lung cancer patient Effectiveness Pulmonary function Immune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Yichun 33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32.003
   惡性肿瘤中,最严重并且最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就是肺癌,并且发病率在目前癌症发病率中居第一[1]。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开胸将肺叶切除,但是患者在手术后感受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随着器械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技术被广泛使用,使肺段切除术有了一定的可行性[3]。和传统的肺叶切除术进行对比,使用肺段切除术具有疼痛少、切口小、化疗等后续治疗患者的耐受力增加等,但是手术后对肺功能的影响,需要使用大样本进行研究。所以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使用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有效性进行对比,增加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资料以及随访资料都具有完整性;②在手术前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显示符合手术条件;③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人员完成,手术前对患者的肺部结节直径进行诊断,显示<3 cm;④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前磁共振成像、CT以及手术后的病理学进行证实。(2)排除标准:①出现肺部感染、气胸、肺纤维化、尘肺等患者;②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者;③有肾、肝、心等严重疾病患者;④之前患有严重的胸部外伤;⑤依从性较差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手术前根据肿瘤标记物、各种影像学检查等对患者的恶性病灶确诊检查,然后进行淋巴结清扫、肺叶切除术;对于诊断确定手术前疾病的位置位于外周的早期恶性病变、位置较深的良性病变等使用肺段切除术;手术中对于楔形切除结节,要快速冷冻之后送检进行检查,早期的恶性病变者,进行10、11、12、13组淋巴结采样,并正式为切缘阴性、淋巴结患者使用肺段切除术,并对患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4-5]。将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后确诊为良性结节的患者排除,只对手术后经过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研究。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选取侧卧折刀位,并选取3处小切口,根据疾病的肺叶选择操作孔和观察孔[6]。
  1.2.1 对照组 根据手术前的相关诊断,对病变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进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中将肺叶连接的韧带分离,肺门组织解剖,并将支气管和相关的血管进行分离,并切断和闭合[7]。确定患病肺叶的范围,闭合肺叶组织,之后完整地切除肺叶组织。最后止血、放置胸腔引流管、逐层闭合切口。
  1.2.2 研究组 将腹腔镜由观察孔不断的置入,将胸腔镜器械逐渐置入操作孔,并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将胸腔中的粘连肺叶或者组织进行分离,然后切断相关的支气管、血管[8]。患侧肺通气,首先确定其他的肺叶复张充气良好,之后将肺叶支气管进行切除,所有的肺裂、肺组织、气管平面切断缝合,都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9]。将淋巴结清除后,使用无菌注射用水,检查支气管残端、肺是否出现漏气现象[10]。最终进行张肺-止血-放置胸腔引流管-逐层闭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疼痛感较强;有效:疼痛感较低,肺功能逐渐恢复;显效:患者已经恢复,可以下地活动。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其中包含: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T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O%)、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FVC%。(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在抽取静脉血2 h后,使用TC500流式细胞仪对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的数量进行测定,并计算CD4+/CD8+比值。临床上通过测定CD4+、CD8+等T细胞数值以及CD4+/CD8+细胞比值来判断机体维持免疫平衡状态:当CD4+细胞下降、CD4+/CD8+比值下降或CD8+上升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相反,当CD4+细胞上升、CD4+/CD8+比值上升或CD8+下降时,则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好转或恢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51~74岁,平均(63.2±1.5)岁;研究组76例,男44例,女32例,年龄52~73岁,平均(62.3±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57,P<0.05),见表1。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胸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优化,所以近年来肺癌患者使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技术逐渐成熟[11]。目前胸腔镜手术的治疗以肺楔形切除以及肺叶切除为主要方式,在胸腔镜下对肺段进行解剖性切除目前临床中虽然已经展开,但是需要有经验的手术者更好地掌握手术,并对肺组织间的界限、血管、气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12]。传统的肺叶切除手术,虽然可以保证病变组织的切除范围,并且手术方式比较简单,但是患者在手術后会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影响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13]。和传统的肺叶切除术进行对比,胸腔镜手术具有愈合后瘢痕小、出血量少、胸壁肌肉切断少、手术切口小等优势,并且手术中不需要撑开肋骨,所以不会对肋骨产生牵拉,手术后期恢复较快,并且在胸腔镜操作下,可以更好地保证纵隔淋巴结清扫和解剖性的肺叶切除,方便将标本取出,同时也更加的安全[14]。
   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患者的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对比中,后者均高于前者。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手术前心肺功能无法忍受第二次手术或者是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都可以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所以可以判断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治疗肺癌中,具有根治性、安全性等特点,并且有促使患者恢复时间减短等优势,在清除病灶中,可以較好地保障肺组织的正常运行,真正的实现微创,这对之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领导性。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以分为妥协性和意向性适应证,妥协性适应证包含的有心肺功能较差,并且对手术不耐受的患者;意向性适应证患者包含的是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或者是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6]。在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提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以适用于肺功能较差,并且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Ⅰa期肺癌患者[17]。肺段切除术,在治疗肺楔形切除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远期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在将患者的病灶切除时,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正常肺组织,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18]。但是对于使用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远期效果具有一定的争议,在早期对患者实行肺段切除术或者是肺叶切除术,患者近五年的生存率以及复发率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对比中,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免疫力较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手术前对患者病变的定位,是手术者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重要根据,进场常规的肺部CT检查,对于确定病变的位置,以及性质具有局限性,然而使用三维重建较常规肺CT以及肺部高分辨CT,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地方有:对病变的性质以及病变的位置确定,和常规的CT对比较好,并且对肺段支气管、肺段血管、斜裂、水平裂等显示可以更加的清晰,对病灶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分叶征等征象的显示有较好的效果[19]。手术中具体的肺段切除应该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制定,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肺裂发育情况以及不同肺段来确定处理肺段支气管、动脉、肺段静脉的顺序。肺段血管游离要保证游离的长度足够,如果出现血管细小,可以使用Hemo-lock夹闭或者是使用丝线结扎,如果血管较粗,可以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进行相关的处理[20]。肺段切除的重点是首先确定肺段界限,一般是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肺段支气管之后,叮嘱麻醉师使用低潮气量和低气压膨肺,并根据萎陷界限和肺的充气对肺段间的水平进行判断。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临床中是安全可靠的,具有选择性、目的性的应用在不能行肺楔形切除的转移癌、部分肺良性疾病、Ⅰa期肺癌中。和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治疗某些疾病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在肺叶切除术上实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以直达病根。但是本次研究病例数有一定的限制,属于回顾性研究,并且手术效果也是根据手术者的专业熟练程度发生,所以,本院会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增加研究的多效性。
   综上所述,对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使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增加治疗有效性,改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国栋,张毅,钱坤,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60岁以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15-18.
  [2] Onaitis M W,Furnary A P,Kosinski A S,et al.Prediction of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General Thoracic Surgery Database[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8,105(1):309-316.
  [3]王献,张灿斌,李纪远,等.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652-2654.
  [4] Bach H,Richardgreenblatt M,Bach E.Protein Kinase G Induces an Immune Response in Cows Exposed to Subsp[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2018,40(3):671-675.
  [5]王宝,邹勤光,孙明侠,等.胸腔镜手术对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PCT、hs-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9):4639-4641.
  [6] Shimizu K,Mogi A,Yajima T,et al.Thoracoscopic Subsuperior Segment Segmentectomy[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7,104(5):e407-e410.
  [7]胡继成,柴小青,王迪,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8-11.
  [8] Shimizu K,Nagashima T,Yajima T,et al.Thoracoscopic Medial-Basal Segment Segmentectomy[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7,104(5):e403-e406.
  [9]国欣涛,焦建龙,魏荣伟,等.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4):306-308.   [10] Yamanashi K,Okumura N,Otsuki Y,et al.Stapler-Based Thoracoscopic Basilar Segmentectomy[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17,104(5):e399-e402.
  [11]耿旭紅,尹希,梁续飞,等.中晚期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J].山东医药,2017,57(6):40-42.
  [12]唐智豪,徐军,蓝志坚,等.单肺通气以及单肺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A1):46-48.
  [13]陈英,李巍,唐文芳,等.随访观察——主病灶切除的胸腔内播散腺癌或鳞癌患者的可选治疗策略[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4):303-309.
  [14]张勃,白吉明,王少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与肺癌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29):3807-3809.
  [15]黄亚玲,毛兵,闵婕,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共患疾病与一年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5):349-354.
  [16]汤隽,赵俊刚,郑福爽,等.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3):3130-3131.
  [17]程鹏,于在诚,谢琳琳.胸腔镜肺段切除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8,47(6):760-762,766.
  [18]张挚,孙丽炜,梁丽敏,等.纳布啡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5):932-935.
  [19]黄麟,郑斌,陈椿,等.探究单孔胸腔镜应用于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叶、肺段及两者对比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4):287-295.
  [20]邓海燕,王海潮.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5):46-49.
  (收稿日期:2019-08-15) (本文编辑:张爽)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拉贝洛尔辅助硫酸镁治疗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例重症妊
辽东山区是辽宁省的主要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药材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该区野生药材资源和蕴藏量占全省蕴藏量的86%以上,同时人工栽植的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占全省97%
【摘要】 目的:探討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CASNS)指引下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不经CASNS指引,研究组经CASNS指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情
【摘要】 目的:探討免疫荧光法联合免疫胶体金法在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来本院接受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的疑似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1 100例,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确诊有70例患者为阳性;免疫荧光法、免疫胶体金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5%、6.4%,三组比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该文以生物化学检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为例,介绍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为后期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
【摘要】 目的:采用三維超声评价绝经前女性的肛提肌功能,并分析其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女性。按照是否绝经分为对照组(绝经)和研究组(绝经前),各30例。分别采用三维超声进行检查,静息时、Valsalva时分别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肛提肌长度,测定雌激素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肛提肌功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静息时
【摘要】 目的:研究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U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在手术前后使用相關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指数、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评价其
摘 要 营造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着眼于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近年开展的“正学风、比勤奋”学习竞赛活动发现的问题,从提高院系教学管理质量、加强教师授课水平,常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悉心研究与思考,探析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学习竞赛;高校教学管理;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 目的:將呼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浓度与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评估两者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畲族哮喘儿童68例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健康畲族儿童6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FeNO浓度及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