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

来源 :新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样的词——服装广告中的“‘衣衣’不舍”,饮料广告中的“有口皆‘杯’”,你是否认为写错字了呢?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方式,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音近)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谐音双关。
  古诗中的“柳”与“留”
  同学们,说到柳树,你能想到什么?唐代大诗人王维送别好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曾做了一首《送元二使安西》,诗人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人在送别友人的途中看到柳树,萌生了想要把好友留下的惜别之情。因此,在送别诗中看到“柳”,往往都寓意“留”,抒发着依依惜别之情。
  有趣的歇后语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谐音往往出现在后一部分。这样的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加有趣。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西瓜地里散步 —— 左右逢源(圆)
  无弦的琵琶 —— 谈(弹)不得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下雨不打伞 —— 临(淋)到头上了
  对联里的谐音
  苏轼游西湖时看见一只锡壶不慎落入湖中,突发灵感,给出了一个谐音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不愧是大文豪,把这谐音用得是出神入化,几百年来尝试对下联的人数不胜数。下面这个,同学们认为对得怎么样?
   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其他文献
漫漫人生旅途,会有鲜花遍地,也会有荆棘丛生。晦暗时,请带上感动上路,你会发现,黎明就在不远处。感动,是一缕阳光,能照亮封闭的心灵;感动,是一缕芬芳的花香,能驱走内心的彷徨;感动,又是一泓清泉,能浇灌幸福的心儿,让人生一路花开满地,绿树成荫。今天,我们就以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为例,一起去探究如何写好感动这一主题的作文。  题目:_______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
期刊
奇葩的感觉
期刊
走近作者  洛伊丝·劳里,1937年2月出生于夏威夷,曾随担任军医的父亲迁移世界各地。11岁到上高中之前,她在日本度过。后来她进布朗大学就读,只修完两年课程便结婚了,直到生完4个孩子后才重拾学业,从南缅因大学毕业。洛伊丝·劳里的写作生涯起步较晚,40岁时才开始。结果却一鸣惊人,如今她不但是世界知名的作家,还获得两次纽伯瑞金牌奖。除了写作儿童小说、短篇故事,她也撰写评论、专业的论文。她的写作素材非常
期刊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锡伯族女孩儿,上小学四年级时,为了能有一个更优越的学习环境,爸爸妈妈将我转学到了县城内。那一年,我当选了少先队大队长。从此以后,我更加发奋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2020年,我有幸被选为第八次全国少代会的代表。接到入选通知那一天,我无比兴奋,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县城的孩子能去参加全国的少代会。这意味著如果疫情得到了控制,我将有机会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听听有关红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院子里长出了一棵树,我看了看,认为是棵枣树。  学园林多年、经验丰富的朋友过来看了,说是李子树。  跟果树打了多年交道的爷爷看了之后肯定地说,是樱桃树。  秋天,树上却结出了十几颗核桃。  它用自己的果实,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写作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教育家
期刊
親爱的同学们,这个晚上,可怜的Peter看来是睡不成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看下面的故事吧!
期刊
50%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澳大利亚东岸。大堡礁色彩缤纷、造型多样的珊瑚景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赏。   “建造”如此庞大海底奇观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色泽鲜艳,只能生活在水温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珊瑚虫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也有人称之为骨骼),就是我们
期刊
北方的春天,来得比南方晚一些。不,是晚很多。当南方已经草长莺飞的时候,北方的冰雪还没有完全化尽。已经见风了,天却还是冷的。空气中,满满是冬天不舍的味道。  四月,城市渐渐苏醒,苏醒在和煦的暖阳中。有人喜欢用生机盎然、万物生发来赞美春天,也有人喜欢在萌动的季节里抒发对生命的感叹。而我,每每在这个绿色的季节里,想到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们。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世间的天使。我从事的工
期刊
读过儒家经典的同学一定对“子曰……”这样的句式不陌生,在我国的先秦时代就有诸子百家的说法,“子”即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子曰”出自《论语》,这里的“子”指的就是孔子,“子曰”即为孔子说。对中国人来说,孔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千百年来,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期,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吧!  伟大的圣人  孔子原名叫孔丘,字仲尼,
期刊
首次参加比赛就获得冠军,从此以后,石格菲便走上了她的奖牌收集之路,大大小小共得了40多块金牌,在同年龄段的比赛中几乎没有对手。  走进鞍山市胜利小学石格菲的家中,可以看到墙壁上挂着琳琅满目的奖牌,都是这个五年级女生在击剑运动中为学校、为鞍山市争得的荣誉。  石格菲最早接触击剑是在二年级。有一天放学后,她很兴奋地跑到妈妈跟前,迫不及待地说:“妈妈,我入选‘芳舟击剑社团’了。”妈妈一脸茫然,她也只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