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大凡国内外著名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位优秀校长。校长的思想与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品位。那么一位优秀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诠释校长的角色定位。
一、校长是思想的领导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作为校长首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占领教育思想的制高点,率先接受教育改革新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教师。其次作为校长要潜下心来“静观、慢理、缓断”,明确自己的使命,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努力挖掘学校的灵魂与内涵,为学校发展谋划定位。如中国近代的湖南一师第一任校长孔昭绶先生,他提出“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的思想,为了实现他的教育思想,他用人唯才,聘请思想进步的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任教。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名人辈出: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任弼时、蔡和森、李维汉、谢觉哉、周谷城、田汉等,一师师生载入《辞海》者达46人。一位有校长思想的校长,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再如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北大的蔡元培, 晓庄师范陶行知等,他们哪个校长没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哪个不是如雷贯耳,他们都是中国教育的巨人和脊梁,他们用思想托起了中国教育的春天,开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河。诚然,现代诸多校长角色错位,忙于社交应酬,喜好跟风作秀,导致作风浮躁,认识浅薄,急功近利,少有人潜下心来思考:教育应该坚守什么,造成教育本色缺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呼唤更多献身教育,坚守教育理想的校长回归,还教育明媚的蓝天,还孩子灿烂的笑脸。
二、校长是理念的践行者
校长的理念、思想区别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与可行性。也就是说,校长必须将他的理念与思想化为办学实践行动。从这个角度看,校长应该是思想的践行者,成功的校长更是思想的成功践行者。在学校发展中校长要敢立潮头,乘风破浪。这样才能激励教师们积极追随,大胆践行,结成教育同盟,从而实现教育理想。
迅速崛起的洋思中学,当时是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蔡林森校长是逼到绝路而获得重生。一切从“0”开始,他毅然决然地提出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教师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只有这样才能关注每一个人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蔡校长带领洋思教师痛定思痛、先死后生,杀出一条血路,在实践中他们开展“四清运动”,践行着“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选择、不挑剔学生”的质量观和学生观,大胆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极大提高。洋思大胆改革等做法,在当时是需要勇气与胆量的,但洋思的缔造者蔡林森校长凭着对教育的执着与挚爱、对信念的坚持与坚信,用思想、用理念、用行动提炼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洋思正是在这些个理念的引领下才从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发展为全国名校。洋思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先进理念的践行者中,还有现代名校长李烈。她的“以爱育爱”育人理念是她长期躬耕践行在教育试验田提炼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教师一辈子要践行的教育信念。李烈校长成为当下优秀校长的楷模。
三、校长是师生的服务者
传统校长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并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学校,追求师生对校长决定的服从。而我认为优秀校长的职责不是“管”教师,而是为教师的成长服务,帮助每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使之终身献身教育事业;不是“管”学生,而是激发每位学生发展潜能,使之快乐成长,成全学生的幸福人生。校长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首先要为教师发展服务。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观念、态度、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校长要善用“四子”,一是“定尺子”,校长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积极献言献策,学校的一切制度来源于教师,他们就会带头遵守,身体力行,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二是“搭台子”,即校长要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广泛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让教师尽情舒展才华,积极张扬个性,使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三是“举旗子”,校长给教师“压担子”不如为教师“举旗子”,“压担子”是校长逼着教师发展,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幸福感,其持续发展的能动性大打折扣。优秀校长若会为教师“举旗子”,就能照亮师生前进的方向,引领全体教师为实现教育理想而奋斗,从而使学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四是“搭梯子” ,校长要为教师搭一架让教师不断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梯,一架让教师看见了一些“风景”后,还想攀爬到高处去领略更多更美的“风景”的长梯。作为校长要合理规划教师成长目标,引导每位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计划书。如我校持续开展的“青蓝工程、锻造工程、名师工程、特师工程”的校本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提供一个阶梯式的持续发展平台,使教师专业成长经历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持续发展和壮大。再就是校长要舍得送教师充电学习,让教师们走近名师,仿效名师,追随名师,成长为名师。其次校长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孩子们创造最适合成长的环境,每位校长要担当起“为学生的一生储备幸福”的责任,这是社会赋予校长的责任与义务,是教育赋予校长的使命与诉求。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学生开学演讲中说道: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校长引领全体教师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德行修养作为我们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家庭培养优秀子女,为孩子奠定幸福人生。
我认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校长。只有校长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当好领导者,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校长躬身践行,兑现承诺,才能将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只有校长当好服务者,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家界市敦谊小学)
一、校长是思想的领导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作为校长首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占领教育思想的制高点,率先接受教育改革新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教师。其次作为校长要潜下心来“静观、慢理、缓断”,明确自己的使命,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努力挖掘学校的灵魂与内涵,为学校发展谋划定位。如中国近代的湖南一师第一任校长孔昭绶先生,他提出“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的思想,为了实现他的教育思想,他用人唯才,聘请思想进步的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任教。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名人辈出: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任弼时、蔡和森、李维汉、谢觉哉、周谷城、田汉等,一师师生载入《辞海》者达46人。一位有校长思想的校长,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再如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北大的蔡元培, 晓庄师范陶行知等,他们哪个校长没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哪个不是如雷贯耳,他们都是中国教育的巨人和脊梁,他们用思想托起了中国教育的春天,开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河。诚然,现代诸多校长角色错位,忙于社交应酬,喜好跟风作秀,导致作风浮躁,认识浅薄,急功近利,少有人潜下心来思考:教育应该坚守什么,造成教育本色缺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呼唤更多献身教育,坚守教育理想的校长回归,还教育明媚的蓝天,还孩子灿烂的笑脸。
二、校长是理念的践行者
校长的理念、思想区别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与可行性。也就是说,校长必须将他的理念与思想化为办学实践行动。从这个角度看,校长应该是思想的践行者,成功的校长更是思想的成功践行者。在学校发展中校长要敢立潮头,乘风破浪。这样才能激励教师们积极追随,大胆践行,结成教育同盟,从而实现教育理想。
迅速崛起的洋思中学,当时是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蔡林森校长是逼到绝路而获得重生。一切从“0”开始,他毅然决然地提出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教师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只有这样才能关注每一个人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蔡校长带领洋思教师痛定思痛、先死后生,杀出一条血路,在实践中他们开展“四清运动”,践行着“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选择、不挑剔学生”的质量观和学生观,大胆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极大提高。洋思大胆改革等做法,在当时是需要勇气与胆量的,但洋思的缔造者蔡林森校长凭着对教育的执着与挚爱、对信念的坚持与坚信,用思想、用理念、用行动提炼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洋思正是在这些个理念的引领下才从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发展为全国名校。洋思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先进理念的践行者中,还有现代名校长李烈。她的“以爱育爱”育人理念是她长期躬耕践行在教育试验田提炼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教师一辈子要践行的教育信念。李烈校长成为当下优秀校长的楷模。
三、校长是师生的服务者
传统校长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并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学校,追求师生对校长决定的服从。而我认为优秀校长的职责不是“管”教师,而是为教师的成长服务,帮助每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使之终身献身教育事业;不是“管”学生,而是激发每位学生发展潜能,使之快乐成长,成全学生的幸福人生。校长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首先要为教师发展服务。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观念、态度、行为,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校长要善用“四子”,一是“定尺子”,校长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师积极献言献策,学校的一切制度来源于教师,他们就会带头遵守,身体力行,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二是“搭台子”,即校长要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广泛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让教师尽情舒展才华,积极张扬个性,使学校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三是“举旗子”,校长给教师“压担子”不如为教师“举旗子”,“压担子”是校长逼着教师发展,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幸福感,其持续发展的能动性大打折扣。优秀校长若会为教师“举旗子”,就能照亮师生前进的方向,引领全体教师为实现教育理想而奋斗,从而使学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四是“搭梯子” ,校长要为教师搭一架让教师不断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梯,一架让教师看见了一些“风景”后,还想攀爬到高处去领略更多更美的“风景”的长梯。作为校长要合理规划教师成长目标,引导每位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计划书。如我校持续开展的“青蓝工程、锻造工程、名师工程、特师工程”的校本培训,这种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提供一个阶梯式的持续发展平台,使教师专业成长经历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持续发展和壮大。再就是校长要舍得送教师充电学习,让教师们走近名师,仿效名师,追随名师,成长为名师。其次校长要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孩子们创造最适合成长的环境,每位校长要担当起“为学生的一生储备幸福”的责任,这是社会赋予校长的责任与义务,是教育赋予校长的使命与诉求。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学生开学演讲中说道: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校长引领全体教师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德行修养作为我们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家庭培养优秀子女,为孩子奠定幸福人生。
我认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校长。只有校长审时度势,准确定位当好领导者,才能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只有校长躬身践行,兑现承诺,才能将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只有校长当好服务者,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家界市敦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