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r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民众自觉接纳的决策共识,环保传播也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消费社会泛娱乐化环境凸显了环保公益广告的环保传播和宣扬教化功能发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挖掘环保公益广告的核心价值,发挥其积极的公益效用,能指引人们树立环保思想,使“人人环保”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环保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明确其发展困境,提出拓展制作主体、健全资金保障体系,注重创意表达方式和积极推进全媒体传播3个提升对策。
  关键词:环保公益广告;创意表达;新媒体;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艺术传播形式,承担着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理念的角色,如促进生态保护等。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手段,对人类心灵的熏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于公益广告中,引导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群体的环保积极性是直面环境问题的有效着力点。同时,充分发挥制作主体的作用,更多地进行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性表达,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化大众是保证环保主题公益广告发挥自身社会价值的主攻方向。
  1 环保公益广告发展现状
  1.1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
  公益广告是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公益观念、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非营利性广告[1]。该类别广告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86年贵州电视台播出的广告《节约用水》被普遍认为是我国公益广告的开端[2]。公益广告以服务公众利益、提供情感契合点为显著特征,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公益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得到彰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益广告在理论和教学实践、广告制作技术、广告投放媒介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了透视我国社会风貌、道德水准和审美逻辑的重要参照。当前,广告向专业化、产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公益广告的创意主题独特鲜明,其制作技术日渐成熟,艺术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这可以从广受好评的央视公益广告《筷子》《FAMILY》等作品中窥见一二。此外,公益广告因其并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故鲜有明确的市场份额的经济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描述,但是,公益广告在地铁、流媒体等线下线上媒介渠道的大量投放依然可以投射出其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优势地位。
  1.2 环保公益广告的发展
  环保公益广告是公益广告社会功能中生态保护功能的细分广告品类,它旨在建构环境议题、宣传环境保护思想以及倡导绿色低碳意识。环保公益广告伴生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及其次生问题,它发挥着绿色广告强化绿色意识的效用[3]。全球性环境风险共识的形成加快了环保公益广告的全球化趋势。国内“两山”理论及“美丽中国”等施政理念的贯彻、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转向等理念、行动的变化为环保意识的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环保公益广告以其情感诉求策略、创意表达方式对观众进行软性引导。当前,我国环保公益广告已成为与政治类公益广告、民生类公益广告并行的三大公益广告主题之一,发挥着规范人们的行为思想、促成“人人环保”和引导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3 环保公益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环保公益广告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呈现出了内容多元化、受众多样化、表达策略注重“共情”的转向形势,符合新闻专业主义以公共性和社会功能为核心的要求[4]。但是,由于环保公益广告难以跳出节能、环保、保护动植物等既定研究对象以及环保长时期处于弱势话语框架下等因素,其在内容关注面、受关注度上具有先天的劣势,虽然环保公益广告能对观众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认知产生一定影响[5],但是其在吸引受众注意力、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层面与其他广告仍有一定的差距。从传播链路角度来看,差距的形成集中于传播主体、创意技巧和媒介投放这3个方面。
  1.3.1 环保公益广告制作主体较为单一
  环保公益广告作为公益广告的组成部分,面临与公益广告相似的窘境,即缺少制作主体。我国的公益广告多由政府部门制作和发布,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就曾是负责公益广告整体规划等相关工作的主要部门。环保公益广告的设计和推广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虽然政府大力支持环保公益广告的发展,但其支持力度毕竟有限。企业以营利为首要目标,环保公益广告经济效益不明显、回报周期长等劣势条件降低了企业投身公益的热情。“人”始終应是文化内容生产和输出的主体[6],企业(家)公益意识薄弱、角色缺位等,使企业力量缺席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进程。社会的发展使公益广告成了必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难以维持环保公益广告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完善的支撑机制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链条,公益广告的制作得不到长期的、稳定的投入,其制作质量得不到提升,广告投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环保公益广告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社会价值自然得不到传递。
  1.3.2 环保公益广告创意表达有待提高
  我国公益广告创意明显落后于商业广告[7],环保公益广告亦是如此。作为一门劝说艺术,环保公益广告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与商业广告相近的低效劝服问题。第一,环保公益广告创意表达的艺术感染力较为逊色。这主要表现在广告的文字、图片等文本内容层面,比如,对环保政策、口号的宣传居多,作品过多聚焦理性说教,难以产生传导受众的情感记忆点及视听震撼力。广告中,“软广告”和“硬广告”呈现较为明显的效果差异,容易使其走上同质化的老路,消解观众的兴趣与热情[8]。第二,受固定思维限制,环保广告创意思路狭窄,故事性不强,缺少反转剧情。这主要表现在环保公益广告的“立意”设定和“元素”选取上。在“立意”方面,环保公益广告话语表达具有明显的直线式思维范式,比如,与雾霾相关的公益广告,大多以难以呼吸的画面、难以看清的元素作为表述画面;在表述水污染方面,立意落脚点在“污染前”“污染后”等场景的转换对比上。当受众已经能够预想到一则广告内容和走向时,也就意味着该则广告的失败。在“元素”选取上,环保广告陷入了程式化、符号化的认知窠臼。这些广告的创意普遍缺乏原创性和震撼性,广告的艺术魅力表现不足,影响了其传播范围和效用。   1.3.3 环保公益广告投放渠道失衡
  当前,信息传播经历了大众传播范式到新媒体传播范式的转变,分众、即时、互动成了公益广告传播的媒介环境。环保公益广告已经突破技术层面的掣肘,由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但因其非商业化的性质,环保公益广告投放的渠道依然集中于电视、站台、路牌等传统传播媒介,新媒体传播特性并未得到彰显,网络的主导性较差。比如,环保公益广告在电视媒介的播出受到播出时段、频次、广告排期等因素的影响,其播出平台的灵活性以及受众覆盖面积的广泛性方面均无法与商业广告相比;此外,受广告费用的制约,网络环保公益广告的投放及触达效用更无法与商业广告相提并论。环保公益广告网络主导性差的现实使它们只能投放于公交、地铁等公共媒介资源,传播形式的单调、新媒体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等因素,导致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社会功能被弱化。
  2 环保公益广告发展对策
  2.1 拓展制作主体、健全资金保障体系
  回应社会的关切,为大众提供更多的环境产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也是各级政府施策的重要考量。信息技术的自我赋权使网络社会孕育了新的社会主体,它们主体性更高、视野更开阔[9],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市场主体,企业不能长期缺位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行之有效的广告策略。环境公益广告在未来更能迎合大众心理[10],一个好的环保公益广告更能有效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联系,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11]。因此,广大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策略,将环保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行视作树立形象、传播声誉和扩大影响的公关手段。政府正确引导作用的发挥以及企业力量的进场将为环保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行提供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
  2.2 注重创意表达方式
  环保公益广告由文案、视觉形象、叙事结构等诸多元素构成,例如,形象和色彩运用都属于视觉形象范畴。传播效果显著的重要前提便是传播内容本身表达的出众性[12],内容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13],在媒介变革的当下,技术等硬件设备的投入已不再是决定广告质量的主导因素,文案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叙事结构及情节的铺陈等故事性元素日益成为环保公益广告创意表达的策略依赖。感性广告诉求蓬勃发展是对消费者需求转向的回应。首先,环保公益广告文案创作中要合理组合感性与理性文字。感性文字亲切柔和,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理性文字体现逻辑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展示诉求对象的特征等事实性信息。其次,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上,要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摆脱思维定势;在视觉形象方面,要采用漫画、水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拒绝元素、色彩等同质化现象,以丰富的画面延展性和艺术感染力,达到公益广告以文化人、教育引导的目的。
  2.3 积极推进全媒体传播
  全媒体传播语境下,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共振应成为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公益性质广告除了要继续利用以电视媒体为主体的传统媒介,还要以移动网络媒介为载体,充分利用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和APP进行公益传播,实现广告的曝光率的提高和传播链路的完善,最大限度地扩大环保公益广告的公益内容传播效果。在具体路径上,环保公益广告推广主体应着力探索建设“市场+公益”的广告传播形式,建立广告、企业和投放平台之间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推动我国传媒体系的“一体化”建设[14]。迅速跟进传媒领域最新的技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产业链是公益广告转型必不可少的环节[15],探索市场化路径、进行全媒体传播将是环保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思路。
  3 结语
  在风险社会环境下,环保公益广告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作为一种非营利性艺术传播形式,环保公益广告在主题社会性和表现大众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有助于民众生态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从整体上看,我国环保公益广告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如何提高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等四力成了风险社会环境下各方思考的问题。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宣传的途径,增加了宣传的手段,将环保理念宣传置于融媒体的作用环境中,真正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实现有导向有态度的传播,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性举措。
  参考文献:
  [1] 高萍.公益广告初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11.
  [2] 刘林清,和群坡.公益广告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29.
  [3] 葛婷婷.绿色广告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L村为例[J].东南传播,2020(11):50-54.
  [4] 位云玲,冯广圣.算法新闻推荐的社会责任反思[J].新闻知识,2020(09):23-26.
  [5] 丁月明.危機与转机: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的优化——以《心动的信号》为例[J].戏剧之家,2019(16):222-223.
  [6] 杨艺,谢慧.融合传播语境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盐城市A镇为例[J].东南传播,2020(07):51-52.
  [7] 王作其.浅谈公益广告的艺术创意[J].美与时代,2007(07):61-63.
  [8] 王灿,冯广圣.情感唤醒与乡村认同:从《向往的生活》看慢综艺热[J].新闻知识,2020(07):62-65.
  [9] 冯广圣.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91-101.
  [10] 李妍皎.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探析[D].河北大学,2009.
  [11] 卜嘉敏,戴蔓琳.乡村振兴语境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研究——基于对淮安市Y镇的调查[J].东南传播, 2020(05):59-62.
  [12] 孙梦婷,何晴,黄蓉.故宫文创的跨媒介传播策略[J].东南传播,2020(09):83-85.
  [13] 王灿.以《风味人间》为例探究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J].戏剧之家,2019(15):79-80.
  [14] 丁月明.试论网络直播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J].东南传播,2020(05):56-58.
  [15] 冯广圣.报业“一体化”转型模型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8(03):94-96.
  作者简介:于姣博(1997—),女,天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媒介经营。
  指导老师:冯菊香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对37位25岁~70岁乳腺癌术后女性对义乳文胸的需求及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研的结果,然后结合国内外义乳产品现状、乳腺癌最新的治疗方案,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消费需求与喜好,为义乳文胸的功能设计及研发方向提供建议,希望义乳文胸产品在功能上能够切实帮助乳腺癌患者重建自信。  关键词:义乳;义乳文胸;需求分析;设计探索  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装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材料的运用对装置艺术有着一定的升华作用,材料的多样化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趋向,艺术家应重视材料的运用及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技迅速发展,设计方式不断转变,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力的提高,设计师的创作环境、创作工具推陈出新,设计作品也以多样化的形
1925年,世界上首个钢管皮革椅——瓦西里椅诞生,它由马歇尔·布劳耶设计而成,在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领域具有关键地位。本文基于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关系分析讨论瓦西里椅的设计
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盲人的生活充满困难,但是专门提供给盲人使用、辅助盲人生活的产品却非常少,并且设计师对盲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存在误解。本文对盲人的双重
现今,互动式书籍设计需要加入多种表现形式的视觉语言,在满足读者书籍阅读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尽力给读者打造充满趣味性和互动体验的阅读空间。本文以探索书籍设计中针对
在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今天,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工作,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日常出行居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宾馆,开始把眼光从繁华的城市转向安静祥和的乡村,将乡村作为自己放松修养的主要场所,这给民
摘要:美国著名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了审美融合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主客一元论,其倡导“五感+联觉”的通感体验,即体验者将自己融入环境,感受空间的魅力和生命力,对室内环境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就审美融合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论述,为现代居住空间环境、展示空间环境、商业空间环境、文化空间环境及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致力于将环境美学融入室内环境设计,打造沉浸式
本文首先阐述文化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总结文化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的乡土性、文化性和体验性的特征,然后分析杨集村的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提出其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