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抑扬的完美结合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起伏跌宕才能引人入胜。要造成曲折、形成波澜,常用抑扬手法。抑扬可以造就转折、形成波澜。但要注意把握抑扬的分寸。作为手段的抑或扬,既不能不足,又不能太过。抑扬不足,显示不出反差,文章无法形成跌宕的气势;抑或扬太过,则会引起读者对真实性的怀疑,或削弱文章的艺术美感。只有恰如其分,才能使文章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真实可信,充满美感。
  抑扬结合的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
  如《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先借王夫人等人之口,把贾宝玉贬得一文不值,“混世魔王”、“孽根祸胎”、“疯疯傻傻”的恶名一股脑儿往他头上扣,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给人一个极坏的印象;待宝玉出场时,却不料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宝玉给人全然不同的感觉:才华横溢,英俊飘逸,十分惹人怜爱。这里作者运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造成了一个波澜,使得文章曲折生动,妙趣横生。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巾并不少见。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蝉》一文,先写蝉的知知不休,此为“抑”;当朋友说到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在黑暗中等待多年才能得到一个夏天的生命,90天电要好好活着时,作者感叹道:“哦!那是蝉的生命的意义!”这就上升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此为“扬”。又如《丑小鸭》一文,以“抑”笔开端,先写丑小鸭处处受冷遇、遭排挤:兄弟姐妹嫌弃他,连鸭妈妈也嫌他丑,鸡啄他、猫撵他、人赶他,猎狗面前也是个“狗不理”……笔频出,层层设“抑”,反复铺垫,就把“抑”这一部分渲染足了。文章到了结尾部分才把笔墨集中到列’丑小鸭美的抒写上来,“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扬”得充分。再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先写阿长令人讨厌: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懂得许多“我”听得不耐烦的规矩。读到此处,那阿长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真是坏透了,这是一“抑”。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接下来便是她讲的那个长毛的故事,这一来倒让我对她肃然起敬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这是一“扬”。得知是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我”气得“极其严重的诘问”,这是二“抑”。至此,作者不惜笔墨,重点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当她把“我”“渴慕”已久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的感觉是“像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又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这是二“扬”。行文到此、“我”对长妈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结尾的抒情“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最忌平铺直叙,而曲折有致,富于变化的文章则会使人兴趣盎然,手不释卷。记叙文怎样写得富于变化呢?要使记叙文富于变化,关键不是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如果所写的事件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所以,要使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就要打破常规:要写美先写丑,要写好先写坏,要写易先写难……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会使你的作文变得“峰回路转”,摇曳多姿。当然,“欲扬先抑”也可以反过来用,叙述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先扬后抑”。
  抑扬结合的第二种方式是先扬后抑(也叫欲抑先扬)
  如《蚊子与狮子》一文,作者先集中笔墨细写了蚊子斗败狮子的壮举,这是“扬”;最后再写蚊子得意忘形、不慎被蜘蛛消灭,这是“抑”。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达到情节的大起大落、章法的大开大合,凸显着曲折变化的情节。又如,《伤仲永》第一段写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是为“扬”;第二段写仲永“泯然众人矣”,是为“抑”,,这里“扬”是引子,是由头,“抑”是目的,达到劝诫警示、发人深省的写作目的。这种抑扬法用“抑”的消极效应而产生激人奋进的效果。再如《威尼斯商人》节选的剧情中:夏洛克一直居于这场官司的上风,一切都表明他是这场官司最大的赢家,这是先“扬”;可当鲍西娅提出割肉时不能流血、不能超过或轻于一磅时,夏洛克的风头急转直下,迅速败北,这是后“抑”。作者先花大力气为夏洛克“扬恶”,又笔锋急转,为安东尼奥“抑恶”,把夏洛克捧得越高,就把夏洛克摔得越重,加剧了戏剧冲突,增强了嘲讽的意味。
  表达褒扬、肯定、喜爱的“扬”先出现,“扬”是手段;表达贬斥、否定、厌恶的“抑”后出现,“抑”是目的。前文的“扬”是为后文的“抑”蓄势,“扬”为“抑”伏,“抑”因“扬”显,“抑”得巧妙,“抑”中显旨。作者似褒实贬,文章因作者态度的反差而有让人深思的哲理、错落有致的波澜、犀利有力的嘲讽。
  运用抑扬结合的写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抑”和“扬”的分寸
  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时,不要把事物贬抑得一无是处,总要留有“扬”的方面。运用欲抑先扬的写法时,如果扬得过了头,就会喧宾夺主,贬抑就没有了力度。
  2、注意“抑”和“扬”的比例
  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如果“抑”的成分过多,“抑”和“扬”的反差比例失当,“扬”就显得无力。
  3、注意“抑”和“扬”的适时转换
  如果“抑”得还不到火候就“扬”,或者“扬”得还不到火候就“抑”,“扬”或“抑”就会不得力,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抑”或“扬”过了火候,迟迟不“扬”或迟迟不“抑”,也会影响到“扬”或“抑”的效果。“抑”和“扬”转换的最好时机就是内容上前后很自然地形成转化关系的时候,用“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做标志。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临江中学)
其他文献
你班同学组织了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城市内是否可以饲养宠物(猫和狗)。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介绍讨论的情况,并说明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期刊
I.完成句子  阅读下列各小题,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  1. He has made it clear that he_________(宁愿睡觉也不愿逛街).(than)
期刊
2008年高考湖北卷多项选择题在整体的考查方向和范围上与去年相比无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特别是对英语中的各大词类(尤其实词)在所创设的特定语境中对词汇识记的考查更显得突出些。考查内容如下图所示:
期刊
观念即思想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看法和处事原则。正确的观念能产生积极的信念、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对个人而言,改变观念,你就能改变命运。是观念,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  人的本质是观念,与人打交道,大多数是在与某些观念打交道。人与人之间能力不会相差很多,但观念会相差很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首先就来自有正确的观念。我们常说胜败一“念”之差,按现代的说法就是
期刊
上  篇  【真题聚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
期刊
一、2009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并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试卷的命制比较理想地完成了2008年高考英语学科的考查目标与任务。为使本项工作稳妥发展,日臻完善,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学校参考。
期刊
回顾湖北自主命题的这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在命题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即越来越重视教材。暂且不说语言知识的考查,单就语言运用题来看,试题源于教材,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这不得不让我们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高考与课本的关系。我们不妨先看看近几年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语文试卷的语用题。  2006年湖北高考卷第21题  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
期刊
where可用于引导定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其用法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时有考查,现将其用法作一归纳和分析:
期刊
Friendship with oneself is all important, because without it one cannot be friends with anyone, else in the world.
期刊
命题主旨与形式  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考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干扰项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