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姿态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批评者。作为教研员,我总希望基于教学改进,对课堂教学做出诊断,即敏感发觉其教学缺憾,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培植合理、科学课堂的意见。所以,在教育的语境里,我是一个天然的批评者。
  其实,在中国文化的场合里,即使教育研讨带有学术性,可是毕竟是大众话语场合,大家讲话还是讲分寸的,即顾及教师的可接受度,说话中批评的语态也比较委婉,话说三分。
  可是,教师都是对于话语尤为敏感的,即使你有所藏锋,人家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从对方立场看,公开一堂课,要做出准备,付出心力,而且评课与人关联,公众的看法或许会产生连锁效应,便利或不利于这个老师在学校的发展。
  听好话,是令人愉快的;而提出意见还要人和颜悦色地接受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像我这样,多批评的姿态其实未必恰当。我的反思就在这里。
  听闻,某地进行教学督查。要到访的学校闻风而动,老师们忧心忡忡。而到访日,被听到课的老师说自己没有烧高香。再听到课的评说,知情人告诉我,他一天不高兴。一个人的评课发言,如此深刻影响一个老师的情绪,而那些评课中的所谓真知灼见也未必在这个教师这里产生了正面的效应。由此,触动了我的思想。我的批评者的占位,似乎与我坚持批评的初衷,也是矛盾的。
  另一例。在一场邂逅的大雪中,我去农村学校听了一节课。评课中看到老师们围拢过来,个个有一双渴求的好奇的眼睛,似乎我们都能口吐莲花一样。这一刻我内心突然温情起来。因为我知道,我到这里只是一日,我听课只是一节。这些老师在这里教了许久还要教许久,奉献无数课堂。他们做到的是我做不到的。对待他们,我满怀敬意。
  所以,这次我嘴下留德。以理解的态度谈,在现实处境的老师,或许尤为关注在老师需要完成学业指标的条件下,所关注的提高教学效率,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积累的经验。我看到了他们做出的种种探索,分析这些努力导致的结果。最后与他们分析,这种教学姿态与课堂形态,不免带有负面性,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带有制约性。他们理解了,给了我掌声。
  之后,一位老师告诉我,你的理解让我们感动。他说,我是坐在你的对面,那个睁大眼睛,鼓掌最热烈的男生。
  我不知道,在批评之外,以理解态度而传达出来的声音,还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其实,在那次教研返程的时候,我与同事交流,还是感觉悲观的。做教研越久越觉得,这件事辛苦而少效率。陪伴的教研员对我说,这里的老师学历基础不高,你说要他们读书,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来教读,他们是很难做到的。
  以我的一条建议,未必人人听得进去,要做到更难。我知道,教师,普通教师,未必会因为别人的教学建议而改变课堂,教研所做的规劝多数时候是少效果的。可是,当教研后老师说,他感动了的时候,我知道暖心的话,或许比批评更为有效。
  我需要修正我的教研姿态。批评需要建立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那些普通的老师,我们给予他们的理解和偏爱太少了,甚至他们与我们这些所谓遥远处来的人,有这么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都不多,这难道不是作为教研人,我需要反思的吗?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表现得主动,主动学习才能有良好的效果。低年级学生活泼贪玩且好动,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精神。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识字课堂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识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提高孩子们识字的能力,巩固孩子们识字的成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低年级孩子形
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等诸多责任,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借鉴资料。因此笔者认为高三作文复习有进一步回归教材的必要,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坚持关注教材,夯实基础,以达到融会贯通、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著名作家毛志成认为“中学生应写大气文章,必须注意三大:眼大、心大
爸爸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好几家共用一口土水井,几十个人都喝一口井里的水。  发洪水时,井里的水就变浑了。大伙把浑水挑回家,沉淀了泥沙才能喝。干旱时节,井水很少,没法供应那么多人家。大伙只好到几千米外的地方挑回一担担水,非常辛苦。  这些年,新农村建设快速进行,家家户户门前建起了新的水泥井,还安装了灵活轻便的手压水泵。井水冬暖夏凉。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干旱时节,总有鲜活的水源灌溉着家园,滋润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