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活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生态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引领学校、家长、社会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全环境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德为先、
其他文献
报纸
<正>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冬春之交,西藏林芝发生重大雪崩;进入夏季,尤其“七下八上”后,受“杜苏芮”超强台风影响,华东、华南等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华北、东北相继出现极端暴雨天气,西南、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质灾害多点散发;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多省震感强烈,造成当地交通中断……上述灾害无一不给道路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转和公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更
期刊
模型作为再现现实的简约形式,能够贯通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两个部分,也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模拟科学实践、纠正学生科学误解的有效工具,同时科学建模能力也被认为是所有教育层次都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NRC,2012)。小学作为科学意识和能力的萌芽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科学建模能力的关键阶段。本文以“促进学生科学建模能力发展”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课后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科学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
学位
随着可穿戴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群智感知MCS(Mobile Crowd Sensing)得到了迅速发展。MCS通过大量的移动设备来完成复杂的感知任务,大多应用场景都需要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的感知数据,然而长期参与感知任务需要耗参与者的资源,因此设计激励参与者长期参与的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目前的激励机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大部分金钱式激励机制都将感知任务的报酬设置为固定的
学位
<正>全环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幼儿园积极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全环境育人新格局。
期刊
面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教育,全环境立德树人成为学校提质的核心策略,重塑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对立德树人的深度探究,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道德教育,而是以德为先的全方位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均得到德行的熏陶。为学生打造从课堂到校园、再到家庭与社区的立德教育网络,旨在深化其道德观念,使其在学术追求中始终秉持崇高的道德标准。基于此,阐述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助推强校提质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环境
期刊
<正>研究目的:通过探究抗战时期西南联大马约翰体育思想内涵与体现,了解马约翰在昆时期的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成效,对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的贡献,正确认识西南联大体育活动开展对抗战时期民族复兴的帮助路径以及时代价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查阅。本文以知网、维普与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基础,同时对云南师范大学古籍典藏室、西南联大文库与图书馆等有关马约翰体育活动相
会议
<正>近年来,在济南市市中区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的背景下,济南市市中区经纶小学坚持“培真致远”办学理念、“生长教育”核心内涵,以合育、共育理念为切入点和主线,创建打造“合育人,共致远”全环境立德树人共育课程品牌,更好地把优质资源引进来、聚起来,突破校园的边界,打通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打造适合学生的全环境育人生态圈。作为区域新建校的热点学校,
期刊
报纸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还衍生出了虚拟环境下的校园建设工作新策略。目前,很多高校已经结合全环境育人理念展开了网络育人实践工作,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为全能型社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文章阐述全环境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育人的优化途径,探讨全环境育人理念推动网络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