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证带学”模式在中专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中学、小学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学生很小就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具有相当的了解,但一些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中专校之前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计算机。从整体来看,中专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又是中专生的必修科目。作为像机电专业这种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的时候,经常是觉得“学无所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于当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考证带学”模式来加以解决。
  
  一、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考证带学”模式
  
  1.“考证带学”模式
  “考证带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设定学习的最终评价目标“考证”,从而产生的一种由教师带领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式学习,而教师从旁指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式。以我校为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我校中专生的课程设置安排中是学习一学年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设计。我的整个实施过程计划如下:
  首先,在一年级上半学期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剖析并系统地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学习的开始就告诉学生,我们的目标是“考证”,并以这种方式作为他们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并对学生加以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教学任务设计成多个教学实例。联系本专业,让学生产生“原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对我专业的学习还是有帮助”这么一个印象,从而为使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工具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动机理论也体现了这一点。学习动机的驱力理论指出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是使需要得到满足。
  其次,通过第一学期的系统学习,在第二学期中。可以以实训的形式对学生在上学期所学知识进行“考证”的相关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唉,这个我们学过”,同时这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不畏惧“考证”。而学习成就动机理论也指出学习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第三,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学习中,回忆第一学期所学,进入一个自己分析、相互协商、共同探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兴趣驱动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出实际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学习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学习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的能力。
  第四,随着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达到学生教学生,而教师只是从旁指导的境地,直至最终完成整个“考证带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并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
  而我认为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夸奖和鼓励都要贯穿其中,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和强大的推动力,往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过程的关键。
  
  2.“考证带学”模式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通常来说,每个学习的过程在结束的时候,往往体现学习成果的最终形式就是“证书”,例如我们的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结业证书等等。而计算机应用基础利用考证的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有技能的体现。同时通过证书的取得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价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证书的获得也让学生得到一种被承认、被认可的感觉。
  由于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追求。中专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成就感。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考证带学”模式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就是简单而又快捷的方式之一。
  另外,从就业方面考虑,中专生面向的对象就是市场,市场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既需要人才在某些专业领域中出类拔萃,又要人才在各个方面有所了解。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考证热”兴起的原因。为了提高中专生的就业能力,考证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可以更好地实现中专生就业教育的目标。
  
  二、“考证带学”模式中“证”的选择
  
  “考证带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与否与其中的“证”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对了“证”,这种“考证带学”模式就会产生良性效果。选错了“证”,往往这种模式就造成学生学习的“痛苦”。总的来说,我认为“证”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实用性原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使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工具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以致用,并给我们的中职生增加就业的资本。所以,“考证带学”模式中的“证”的选择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也只有这样的“证”才是有含金量的。以我们学校为例,中专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之后要取得ATA证书,也就是要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tIT),这个证书由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放,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技能含金量的。
  难易适度原则。“考证带学”模式中选择的“证”难易要适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微软的MLC的认证,虽然是国际认证,但是面对的考证的学员主要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们通过获得微软的国际认证作为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太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劲,就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价格适中原则。中专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而目前这个软件相关方面的证书主要有四种:微软的MLC认证、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认证、劳动部的OSTA认证和信息产业部的CEAC认证。我们要在这四种认证中挑选性价比最高的证书,让我们的中专生可以以最少的经济获得最大的利益,特别是对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学,这点就特别重要。我们学校中专生考取的ATA证书就是属于劳动部的OSTA这类,价格在100块钱左右,大多数的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
  
  三、“考证带学”模式实施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
  
  每一种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考证带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同样如此。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考证带学”模式的应用中,必须把过程性评价与最终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性评价作为衡量学生实际应用技能水平的标准,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过程性评价也很重要,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又将会影响最终性评价的结果。又例如,学生之间互助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整个“考证带学”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都是不一样的,而在学习中教师的力量往往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而现在的学生独立性都非常强,大都缺乏互助意识,这也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考证带学”模式在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还在尝试,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的严密逻辑为先导,收集、整理、筛选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前期信息,使信息在逻辑化的基础上呈现可用性、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往往在前期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忽略了主要
“萝卜每500克都卖四五角钱,可怜的扇贝也才卖这个价钱,说出去谁信。”辽宁省大连开发区大李家镇的扇贝养殖户苦不堪言。据了解,2007年同期4元/千克左右的扇贝,2008年2元能买3千克
工艺美学兼具工艺学与美学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贴合人类的审美需求,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实用性。天目釉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油滴天目釉与曜变天目釉两大类,其
在路面工程中,由于沥青路面常时间地受到日晒、雨淋、风吹、冰冻等自然因素侵蚀,产生了诸多的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其耐久性、抗滑性、抗裂性、抗损性,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嵊泗贻贝文化节上,嵊泗县华利水产有限公司和一广东客商签订了320吨干贻贝的订单,每吨价格比去年高出了500元。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审美在发展过程中构成的艺术文化蕴含,对舞台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今舞台艺术设计应吸取传统文化的优势,使用其表现手法,结合其独特的
2009年3月17日,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动物工程系与浙江银丰集团共同举行了“银丰企业冠名班”开班仪式,双方签署了在动物工程系畜牧兽医专业设立“银丰奖学佥”协议,并商定
<正>~~
期刊
扁平化设计被广泛运用在全球导视系统设计中,二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向大众传递简洁高效的视觉接收效果。本文在阐释扁平化设计、导视系统的概念以及发展观念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