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归有光在《项脊轩志》回顾了自己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引出自己同祖母、母亲及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呼唤和谐是这篇散文的主题,文中主要表达了归有光对和谐自然、和谐亲情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和谐来自于心灵深处,而人世的不可预知使和谐成为缥缈之梦,尽管亲情的和谐是世间最美好的乐章,然而自我自私是不和谐的内在原因,利益是斗争的导火索,难以自得其乐的破旧小屋,无法实现和谐自然的梦想。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在内心深处呼唤和谐心灵的世界。
  【关键词】归有光;和谐;心灵;亲情
  在明代散文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艺术珍品。作者叙写当年的书斋,生动回顾了自己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生活和志趣,引出自己同祖母、母亲及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然而,当我们深入阅读这篇散文时,我们会被其中呼唤和谐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呼唤和谐的主题使得这篇散文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孔子说:“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意思是说和谐是最为可贵的,自古以来那些圣明的君王都以和谐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不论是大事小事都遵循和谐的原则。如果不能和谐,即使手足也会同室操戈,何况与其他人相处?我们呼唤和谐,希望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昌盛。
  《礼记•礼运篇》里记载孔子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意思是说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负责工作,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不单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单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让老人有人养老送终,让年轻人得到重用,让年幼的孩子能快快长大,让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这就叫理想社会。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虽然是一种社会理想,但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要求,是儒家社会伦理的主张。可见儒家思想非常讲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的第一步,便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1.1 难以自得其乐的破旧小屋,无法实现和谐自然的梦想。归有光生活过的项脊轩并不是一个华美的屋子,相反这屋子非常陈旧狭小,作者说“项脊轩,旧南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而且是一间“百年老屋”,我们可以想象这间小屋实在破旧不堪。不仅如此,小屋平时“尘泥渗漉”,阴雨天气“雨泽下注”,又朝向北方,得不到阳光,“日过午已昏”,中午一过屋子就显得很暗。人与自然要和谐,首要在于人的生活环境要适合人的生活,如果生活环境过于恶劣,不适合人的生活甚至生存需要,和谐就显得很牵强。这时候就需要作为个体的人的精神境界较高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依靠不断的努力,改良周围的环境。在这种情形下,要想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生活自得其乐实在需要很高的精神境界。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然而归有光给我们做了示范,教导我们在不利的环境中学会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于是他将小屋“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这样便可以不漏泥漏雨;“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前面开四个窗户,再在院子里围上围墙,挡住南面的太阳,日光反射过来,屋子就显得很明亮。如此一来这间小屋已经就很好,完全没有先前的那种破旧衰败,这就是人力的功效,改造的成绩。
  如果就此停止,那也只是一座小屋而已,没有更高更深层面的意义,但是归有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环境,告诉我们真正的和谐是努力的结果。他在院子里种植“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他在屋子里的书架上堆满书,他可以“偃仰啸歌”,也可以“冥然兀坐”,倾听自然“万籁有声”,那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如果不是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小鸟不会依人,庭院不会有如此宜人的氛围。反过来再看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况,有些人我们都怕见到,这些人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同事,甚至有些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认识,但是当我们见到这些人时就有一种恐惧感,更不必说那些小鸟。
  归有光以自己的努力告诉我们,和谐的开始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决于人对环境的改造与适应。
  2. 亲情的和谐
  2.1 自我是不和谐的内在原因,利益则是斗争的导火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自然的和谐较容易做到,当然这种和谐还没有上升到最高境界,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和谐相处。相较之下,人与人之间做到和谐就显得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可以让自然为我服务,而别人不容易为我所用。原因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真正的“我”,只有我可以支配别人,没有谁可以支配我。因为有了“我”,就有了“我的”,每个人都要得到“我的”东西,这时冲突、斗争就产生了。
  因为利益的驱使,归有光的家族也不免走向斗争与分裂,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原本平静的大家族开始分崩离析,走向没落。归有光在文中说他们家“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一家人原本都是一个整体,但是后来“诸父异爨,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各位叔伯分家,各有墙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冲着西家的客人叫,鸡也栖息在原来的大厅里,庭中开始用柴篱隔挡,后来直接砌成墙。几十上百口的大家族,现在各自为政一片混乱,哪有丝毫的和谐?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混乱的脚步声,鸡鸣犬吠之声,锅碗瓢盆交响之声,妇女间拌嘴之声,你争我吵的声音,到处都是乱做一团的情景。
  家庭没有和谐,社会哪有和谐可言?也许归有光正是借大家族的分裂告诫世人:家庭的离乱就是社会动荡的前奏,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每个家庭的和谐作为基础,假如每个人都少一点利益之争,也许和谐社会就在眼前。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一个社会,上上下下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争,这个国家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2.2 亲情的和谐是世间最美好的乐章。归有光在这间小屋周围既体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看到了大家族明争暗斗的内幕,同时也感受了人间最美好的亲情。使我们看到和谐的音符就在自己身边,归有光在文中说他们家有一位奶妈常常对他说:“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某地方,你过世的母亲曾经在那里站过;奶妈还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归有光写到这里说奶妈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了,奶妈也跟着哭了。归有光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归有光内心的痛苦。
  归有光在项脊轩“束发读书”,“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可是,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苦读不能换得金榜题名,归有光内心充满了失意落拓,但是由此感受了亲情的可贵与和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这种亲情始终伴随着归有光,如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充满了凄伤哀婉,令人动容,和谐的亲情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世间最美好的乐章。
  3. 和谐来自于心灵深处,而人世的不可预知使和谐成为缥缈之梦
  3.1 心灵感应与天人合一。任何一种和谐,都离不开心灵的敏锐与澄澈,离不开宁静幽远的内心世界,只有一个人内心极度平静,才能达到与外界的相通,才能感觉出天地万物是自身的一部分,当然归有光还不能有这样的境界,因为他只是一个求学者。但就作为一个学习者,归有光在项脊轩:“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他可以凭借自己敏锐的耳力辨别来人的身份,这不能不说是心灵的澄澈所致。作者说“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四次遭受火灾但是没有焚毁,实在是一个奇迹,作者认为一定有神灵的庇佑。古人认为天人可以合一,实际上就是人与周围世界的完全相通。《中庸》里面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认为诚心到了极处就可以知晓万事万物。《易经•系辞》里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本身无思无为,寂静不动,但是至诚达到极点,就可以感通天下之事。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3.2 人世沧桑生命无常的慨叹。归有光格外看重亲情与爱情,他八岁丧母很少有母爱,但是在本文中,归有光写到了祖母与奶妈,感情深挚;也写妻子,他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我们可以想象归有光和他妻子琴瑟和谐,夫唱妇随,感情极为深厚;妻子回娘家告诉小妹说她婆家有一间南阁子,回来后又以小妹的口吻告诉丈夫说:“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然而“其后六年,吾妻死,”作者深爱的妻子去世,这是归有光人生最惨痛的事情,和谐的爱情面对上天的安排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生命的骤然失去,无常的到来,使归有光看到了人世的沧桑,以至于“室坏不修”。在“久卧病无聊”之时,他“使人复葺南阁子”,虽然重修南阁子,但是“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项脊轩也就真正废弃了。而妻子在世时栽种的枇杷树,现在都已经“亭亭如盖”。行文读至于此,无不使人涕泗交流,亲情爱情的和谐待到最后却是一声长叹,我们的理想将在何方? 
  然而,归有光对于和谐的追寻却使我们继续了他的梦,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和谐,不仅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地球人的梦想,我们渴望和谐,我们也追求和谐,我们也能得到世界的和谐,这也许就是《项脊轩志》另一层面的内涵所在。
  收稿日期:2010-09-20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接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使一个孩子一直都碌碌无为。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切地感受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
期刊
【摘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听、说是交际的重要方面,其中“听”是交际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培养   1. 听力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婴儿出生时什么都不会说,她的妈妈在一旁:“叫妈妈,叫妈妈”,也许当时孩子只是睁者一对大大的眼睛望着你,并没学会说“妈妈”两个字,但在几个月之后,总会有偶然的那么一天从孩子的嘴中兴奋的叫出“妈妈”。如果当时他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妈妈”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职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状;解决办法  How lift th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谈了几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课堂;方法  Shallow talk the scene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Zhang Hong  【Abstract】The scenario teaching is a mathematics classroom re
期刊
初中语文课难教,篇幅长,字数多。要想在短短的两三节课内上好一篇阅读课,实属不易。目前的教育界同仁们颇感棘手的是如何在与堂课中实现阅读与感知的完美结合。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的途径,即将阅读课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把握结合起来。  要始终围绕重点段落,设计教学过程。整体感知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文章主旨还只是浅表性的感知和印象。文章的写作特色鉴赏,语言的感知和积累还必须建立在对文章重点
期刊
学生们是否愿写、是否乐写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尽管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了许多功夫,可在实际写作中,仍然存在着学生“咬笔杆”写不出、写出的作文内容贫乏、千人一面等等现象。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愿写和乐写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练笔是乐写的基石   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尝试着用随文练笔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挖掘所学文章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会感到作文教学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怕的学习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合理引导,训练有方才好。现就自己的作文教学谈点看法。  1. 挖掘生活,源于现实   “要为文、先做人”,说和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现的是人的表现,我们在作文中不能只着眼于技能的传授,必须时刻把整个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引导学生写出亲身经历的事,抒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艰巨任务。本人通过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 发挥内因,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通过学达到目的,并起作用。只有发挥了内因的积极作用,教学效果才明显,只有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学的过程才有良好的结
期刊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养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灵活;把握;地理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Vivid confidence 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 make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和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语文学习方式。本文就初中作文评改这个教学环节如何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评改价值;实施方法;操作流程  Independence, coeration, investigation-the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review to change a way im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