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理论研究评析与展望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是传承中药临床功效和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的基础与核心理论.随着科学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性味理论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以阐明其科学内涵,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文章对中药性味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梳理出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脉络.同时,结合本课题组提出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探讨中药性味理论的科学内涵.通过对中药性味理论研究评析与展望,分析并讨论中药性味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象”诊察是中医诊查的关键手段,象思维则是贯穿整个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思维模式.“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而知行合一是象思维的基本要求.象思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
升降散是杨栗山治疫十五方的基础方,反映了杨栗山对温疫病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的认识.文章从升降散的组方思路分析杨栗山对温疫病认识的传承与创新,基于升降散的理解指出
近年来,国内外对真实世界研究的关注度日益增加,2010年起中医学者在真实世界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推动了中医药领域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知度
目的:观察并研究针刀疗法治疗跖筋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病例3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封闭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刀疗法,每组各
《易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巨著,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医学等各种门类的知识.它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医学领域,指导着人们的保健及疾病
在新医改下,基层医院药学既充满着机遇又面临挑战,为使基层医院药学工作适应新医改革要求,确保新医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医药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探讨新医改中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实施微创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本院实施微创等离子消融术的78例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在红外热成像的指导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只进行针刺治疗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的临床疗效差别,为儿童BP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B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结合针刺组(37例)和针刺组(35例)。针刺组患儿行针刺治疗;推拿结合针刺组患儿在每个疗程首日接受红外热成像检查面部温度,将每个患儿面部进一步细分为额、面颊和下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
雷神山医院C5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多处于中期炎症吸收不良阶段,其病理演变规律是湿毒伏于膜原,湿困中焦、枢机不利,上侵太阴、湿毒郁肺;其中痰瘀闭肺是关键病理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