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对福建省某三甲儿童医院的30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共情疲劳量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01份,有效应答率为97.7%(301/308).有81.4%的儿科护士发生共情疲劳,其中,轻、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分别为39.2%,33.2%和9.0%.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中,共情满意平均得分较高,二次创伤压力得分较低.共情满意水平较高(≥中度占98.0%),中重度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0.2%,中重度二次创伤压力发生率为5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工龄是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儿科护士普遍存在共情疲劳,其中主要以轻中度共情疲劳为主要表现,且存在中、高水平的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二次创伤压力,年龄为30~40岁和低年资(工龄<5年)的儿科护士产生共情疲劳有影响.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更加积极了解分析引起儿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轻护士的共情疲劳.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内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形势,企业要制定更加灵活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车间调度方案,同时在调度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环保和能耗的指标要求。在作业车间系统中,通过设备调整的方式使得产品加工路径变得柔性,可以有效提高车间调度的效率和灵活性,但是柔性加工路径的增加也相应提高了车间调度问题的复杂度,以往的研究验证了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
近年来,无人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智能交通领域,无人汽车和无人飞机两类无人系统已逐步成为交通参与者和交通监管者。然而,交通场景复杂多变,给以视觉为感知手段的无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面向交通场景,基于对多目标跟踪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目标检测为基础的交通场景多目标跟踪方法,实现了以无人汽车与无人飞机视角为主的多目标跟踪方法,对提升无人系统在面对交通场景时的多目标跟踪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公路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无论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困扰交通管理部门的难题。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是全球公认的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更是给ITS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为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缓解交通拥堵和提升交通效率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网联与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届时,道路上会呈现出普通车辆、网联车辆、自动驾驶车辆以及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等多种车辆混行的场景。由于交通场景的变化,传统的交通模型与分析方法将无法用于评估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系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