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宝鸡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生态农业,降低生态赤字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着手,提出了宝鸡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科技武装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关键词】生态赤字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0-02
  
  生态赤字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由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二者共同决定。生态承载力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系统资源的丰富程度,生态足迹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二者的差值即为生态盈余(赤字),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脆弱性)。如果一个地区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就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领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赤字,使农业发展于良性循环之中。
  
  1 降低生态赤字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降低生态赤字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以用生态赤字来衡量,故降低生态赤字是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保持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必须以降低生态赤字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整个理念,就是经济系统的增长规模绝对不能超出生态系统可以永久持续或支撑的容纳范围。
  农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有持续的资源供给,同时又必须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容纳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而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可持续发展不会进一步消耗世界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会因为过度的对地球承载能力和繁荣能力的开发而导致生态债务(朗克和哈尼,1992)。
  可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就是降低生态赤字,扩大生态承载力,保证农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环境的容纳能力持续健康发展。
  1.2 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条件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旦出現了生态赤字,就表明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农业发展就会失掉后劲和依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降低生态赤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农业来说,既不能引入,也不能借贷,只能靠自身系统内部的修复与养殖。所以我们应当像重视财政赤字一样关注生态赤字,从保护环境入手,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能流物流通畅,保证高效运转,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 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产生了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非理性行为。农业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力和技术的贡献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态赤字,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农业生产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1.4 降低生态赤字是实现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业产品的产出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降低生态赤字,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满足人们对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需求,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活与生存质量,使人、社会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和良性循环,从而使社会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
  
  2 实现宝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类在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然而宝鸡市本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993—2004年宝鸡市出现生态赤字且有上升趋势,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达1.426hm2表明宝鸡市生态发展不可持续。那么,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并良心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平衡的大生态农业结构;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与农林牧渔相结合,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生物、工程和农业这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第一,宝鸡应当依托我国唯一农科城—杨凌农科城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致力与孵化和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发展生态无害化技术,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支持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
  第二,发挥政府在发展生态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数项目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的利润产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生态农业的核算机制,重视生态环境效益,并将其纳入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三,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尤其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向农民公布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让广大民众真正意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
  2.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一,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减少非农业占用耕地,促进土地复垦,种植农田防护林带,积极引导 农民使用有机化肥,减少化肥对土地的侵害。保护水资源,控制水环境污染,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当用污水灌溉农田。合理开发和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情节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接收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视觉。对于平面设计而言,要使得广告设计作品迅速捕捉到受众的吸引力与注意力,就必须对文字、色彩与图形等一系列元素进行设计,促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作为视觉要素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对平面广告的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平面广告中视觉冲击力营造的必要性出发,分析视觉冲击力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探讨平面广告中视觉冲击力的营造途径,以期为提升平面广告设计
“谢不杀之恩”rn1992年,我在武汉一所大学读中文,也许因为有一手好毛笔字,被选为系里的宣传干部.
1 验案rn张某,男,32岁.头摇肢颤,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神经脱髓鞘症”,求治2年余未见好转.于2009年5月22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王庆国教授因其言语謇涩,“振振欲擗地
本文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 EDA软件仿真,用于电子技术课程
张某作为一个新闻影视学院大二的学生对自己学的专业媒体创意很困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因而求助于我.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首先引导学生对改变后的理想状态加以展望;然后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在本院2018.4-2019.3年段中选取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的护理
目的:将哮喘患者治疗作为论述中心,就呼吸护理干预的效用进行揭示,观察其重要作用.方法:纳选10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时间范围为2016年8月-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法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卧床保守治疗继发截瘫的安全隐患,以及在此类患者中应用可灌注骨水泥锚固螺钉的前景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的胸腰椎压缩骨
周英如,女,四川成都市人,毕业于高教委成都翰林艺术学院,先后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画院山水画高研班、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与研究吴休导师工作室.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
河北省蕴含着多样优秀传统文化,各色文化品牌是他的一张张“金名片”.在拥有众多优秀的文化资源的同时,缺乏了有效的发掘与传播.因而探索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