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圣手李尚朝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尚朝和我同乡,都是巫山人。对,就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那个巫山,也是昔日“朝云暮雨”如今“高峡平湖”的巫山!他生长在大溪,我老家在横石溪,都在长江边,相隔数十里。他先做教师,后当警察,从家乡经万州再上重庆。我一直做教师,也从家乡到重庆。人生轨迹同中有异,没有交集,也未能交往。但他写诗,我在诗歌研究所工作,彼此互相关注。不久前,接到他的电话,然后见面,都是外表朴质、性格内向的同类人,感觉相识好多年。古人早有“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的说法。但这些话有时不管用,就拿李尚朝来说,举止、言谈低调,心性平和、谦逊,却是集诗人、书法家、音乐人于一身的多面圣手,他的诗歌、散文、书法以及歌词、音乐,虽不乏质朴、温婉之品格,但绝非含蓄、内敛所能概括,显露更多的反而是灵动、张扬、厚重、苍凉等特色,不仅如此,将多个艺术门类关联起来的则是他始终不曾放弃的诗性坚守与人文关怀。
  一
  先说诗歌。早在1985年,还是巫山师范在校生的李尚朝,就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他因此得到莫大的鼓励,于是坚持下来,三十余年发表一千多首诗作,出版个人诗集《天堂中的女孩》《风原色》《大三峡那光》《诗画江山》《李尚朝诗选》《最后的圣光》等,有作品入选大学、中学教科书,被各种选本收录的多达上百首。其中大学本科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他的诗歌《月上中天》,述评认为,他诗歌中浪漫主义情怀的抒写,在20世纪90年代的诗坛中是绝无仅有,却符合人类未来的最高理想。?譹?訛在此期间,他获得多种奖项,包括《南方都市报》主办的“首届奥克杯世界华文文学邀请赛”一等奖、第三届“相约北京”图书奖一等奖、公安部文联颁发的“2014中国公安诗歌年度诗人奖”等。诗评家蒋登科还专门为他主编了评论专著《李尚朝诗歌品鉴》。此外他还出版有散文集《时光之羽》《那流光一幻》,报告文学集《一个世纪的跨越》等。
  我们都知道,诗歌创作需要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必然受到诗人社会经历及人生体验的制约。正是有了这种制约,作品才彰显出个性,李尚朝诗歌创作也是如此。从题材上看,他的诗歌主要抒写爱情、山水、民生疾苦、风土人情、动物植物,这些虽然是诗人创作的共同选项,但从中我们也能发现他独有的气质。打开新近出版的《李尚朝诗选》,第一首就是《天堂中的女孩》(1998):
  来自天堂的女孩,原本就为
  擦亮我多情的眼睛
  或者昙花一现,或者泪流成河
  将灵魂留下来
  身子随风而去
  让我的爱情一波三折
  或者飘飘欲仙
  或者枯瘦如柴。
  这首篇幅不长的诗,将繁复波折的情事简化、淡化为清澈甚至透明的词语。但稍加品读就会感到,在昙花与眼泪、灵魂与身体、飘飘欲仙与枯瘦如柴的两极之间,有一股情思在奔涌,恰似一座活火山,随时有冲破诗行喷薄而出的可能。只不过,如此刻骨铭心的情感,被诗人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给隐藏、锁闭起来,而诗歌的张力与魅力也就在情思的遮蔽与敞开、奔突与节制之间得以生成。当然,有人会发问,这些不正是很多现代诗都有的特征吗?没错,的确如此。但作为李尚朝的老乡,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首诗应该还潜藏着带有特定地域文化因素的个人体验。看到此诗的标题——天堂中的女孩,我很自然地想起家乡的标志性美景——神女峰以及充满传奇与浪漫色彩的巫山神女。在传说中,西王母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不仅帮大禹治水,还幻化成美女石,成为乡民的守护神。大约两千年之后,她又被宋玉唤醒,以新的姿态从辞赋中走出,再度成为“皎若明月舒其光……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的仙女。自此之后的又一个两千年,经由包括李白、杜甫、苏轼、陆游以及舒婷在内的众多诗人的想象、演绎与重塑,巫山神女作为集美艳、多情、忠贞之佳丽、情人以及爱神于一身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假如我们带着这样的诗学眼光与文化意识再读这首诗,是不是会觉得,这个“来自天堂的女孩”仿佛闪耀着神女的风采?而整首诗似乎也是“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苏轼),“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李白),“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杜甫)等悠远情思的现代回响呢?
  我们再来看一首小诗吧,这首诗的名字叫《木子树》(2007),它同样引起我强烈的情感共鸣:
  木子树,叶红了,我也想这个样子
  站在风中,美几天,任人看
  这样的时光不多,过几天叶就落完了
  光着枝丫,落满鸟粪,无药可医。
  此诗语言非常简洁,但意象却很鲜明,对木子树的情感,談不上敬仰,也说不上赞美,但通过巧妙而自然的移情手法,将自我的人生期许表达了出来。全诗既智性丰沛,又透露出一股悲壮与苍凉之情。木子树,曾经是我国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果实是做蜡烛、肥皂、油漆的原料,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对它的种子的需求逐年减少,木子树也开始自生自灭并渐趋消失。在我小时候,家乡就有不少木子树,树叶由青变黄、变红,煞是好看,叶子落尽之后,剩下蜡白色的木子在寒风中瑟瑟晃动,男人上树采摘,小孩、妇女在树下捡拾。比我稍小几岁的李尚朝应该也有类似的经历与记忆吧?!
  篇幅所限,我们只能简析两首短诗,它们一言情、一咏物,都染上家乡风情,颇具个性特征。但实际上,这类将纯真、浪漫与古典融于一体的抒情之作只是李尚朝诗歌的一部分,他从三峡中走出来,和我们一样经历了时代的巨大变迁,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他的关注与思考,他希望将自己的发现与思索呈现出来,于是有了因三峡工程带给“三峡人”的“苦与乐,爱与怨,磨砺与辛酸”?譺?訛:
  你走过的瞿塘
  不是我走过的瞿塘
  你走过的瞿塘威武雄壮
  我走过的瞿塘悲壮苍凉
  你看见的是风景
  我看见的是沧桑
  (《瞿塘》,2006)
  也有了“将人类背在身上,负重前行”?譻?訛的宏愿:   即使被囚禁,也要做一把刀
  为他的苍生,为他的悲悯
  即使长满了青苔,他也要保持着
  最后的威仪,最后的锋刃
  (《最后的圣光》,2014)
  纵览李尚朝的整个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始终坚持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担当意识与审美意识、生命体验与诗性探索的紧密结合,注重情感的真诚与思想的深刻,反对语言的雕琢与技巧的炫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诗歌,绝不仅仅是语言。当语言被人用滥了的时候,它会显得多么的苍白,而只有情感是金,不能被轻易淘去”“当我们大谈诗歌技巧的时候,我觉得我们面临的困境不是技巧的不够用,而是诗歌思想的不够用”?譼?訛。应该说,这正是近百年新诗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新诗创作的正途与坦途。
  二
  其次,我们来看李尚朝的书法。在书法上,李尚朝是练过童子功的,上小学时接受老师的启蒙教育,并坚持用毛笔记录母亲唱书的内容;初中毕业考上中师,又得到专业书法教师的指导,作品也屡屡获奖,并开始参加全国多个地方的交流展览。此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向诗歌、散文,书法反倒成为自娱自乐式的“潜在书写”,直到通过新的传播媒介——博客——公开展示并得到媒体报道之后,才引起普遍关注,进而中国邮政推出限量版珍藏邮册《国家名片: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尚朝》(2015)、《时代先锋:书法名家李尚朝翰墨丹青耀中华》(2016),今年春节还专门邀请他书写了《福禄寿喜》有奖贺岁明信片。今年两会期间,他的两幅作品又经由《收藏与投资》杂志“翰墨迎两会专刊”送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手中。李尚朝还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聘为“名家讲堂”签约艺术家。就在笔者写作本文的此时,又传来他的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习近平引经据典主题展》优秀奖的消息。
  众所周知,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传统深厚,名家辈出,经典无数。书法,作为一种抽象化的注重形式之美的艺术门类,要求研习者不仅能够明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及各大名家、名帖的基本特征,熟悉种种纸笔墨砚的功能及用途,还得加强用笔、用墨、用水以及线条、章法、韵律、意境方面的修为,而书法之外的文学、艺术及文化素养也会渗透进创作之中,参与作品境界的建构。不仅如此,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既要尊崇传统,更要守正出新。如此说来,在书写工具与古代截然不同的现代社会,要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实非易事。
  让人佩服的是,李尚朝居然在隶、楷、行等多个书体上齐头并进,不仅各有所承,而且还各有所成。据专业人士分析,“他的隶书笔画与形体中,暗藏着《张迁碑》《礼器碑》《孔宙碑》、二爨等各种名碑的影子”“他的楷书深得颜真卿的精髓,其笔黑点画取于颜体的大气朴拙,又承接颜体的丰腴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同时又兼有柳公权的柳骨风韵”,他的行书更是“行笔之间,流动率意,潇洒飘逸,其节奏舒缓,旋律悠然,流连眷顾,往来生辉,早已登堂入室,得羲之之真传”?譽?訛。
  应该说,这样的评价已经很高,是否得当,我是外行,实在无从置喙。但作为一名诗歌研究者,我多少看出,他的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如横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海纳百川》《天下为公》、扇面《揽月听风》《视听江山》、斗方《大鹏长风》、对联《风和天地静,贤修古今同》等,都有与其诗歌创作相似相通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将方正大气与灵动俊逸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风格上讲,虽厚重却不黏滞,虽洒脱但不轻佻,这应该也是书法创作的正途与坦途吧?假如我们要追问李尚朝的书法何以能有这样的修为,我想应该与他生长于既雄奇壮美又秀丽神秘的长江三峡不无关系,正所谓:书外有情,得江山之助也!除此之外,我只能感性地觉得李尚朝的书法作品已经很显功力,但如何进一步集众家之长,创出更加鲜明的风格,甚至达到自成一体的境界,还需努力探索。尽管这个期许非常高远,但我仍然充满信心,毕竟李尚朝年纪还轻,加上具有诗歌、散文以及歌词、歌曲创作的丰富经验,多种艺术修为凝聚一身,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三
  最后,我们来谈谈李尚朝的词曲创作。相比诗歌和书法,始于2006年的作词与作曲,对李尚朝来说,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意外收获,而且这个收获还很可观:由他作词的《神魂颠倒》《感动中国》《巫山云雨》《平湖万州》《在路上》《小狐狸》《爱妃爱妃爱妃》等,在谭圳、王雪、凡间精灵、旋转精灵等音乐人的合作下,已经广为传唱,而他自己作词、作曲,由王可演唱的《水晶》、阿姐组合演唱的《爱情的流沙》,更是大受欢迎。仅就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李尚朝歌曲的題材范围比较宽广,有歌唱大胆狂热之爱情的,有抒发自由昂扬之青春的,有弘扬无私奉献之博爱精神的,有赞美家乡之山川风情的……不仅如此,他的歌词在内容上大都有细节,有形象,有韵味,使情感不虚假,不直白,不粗俗。比如,《一路上》:
  数过星光,问过夕阳
  披过风霜,想过流浪
  孤独伤害了希望与梦想
  敞开你的胸膛
  让真诚陪伴真诚
  让善良依偎善良
  走过人海,经历沧桑
  透过雨水,向外张望
  隔膜虚度了秋月与春光
  抓住我的翅膀
  让心灵寻回时光……
  这首词从形式上讲,节奏明快,音韵铿锵,从内容上看,既对比鲜明,又前后呼应,经历过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历经沧桑的孤独寂寞之旅,才亟须要开启真诚的友谊与善良的交往,更希望像牵手的花朵一样在路上纵情开放。又比如,《巫山云雨》:
  传说中有一片云彩
  落在巫山就不愿离开
  传说中有一阵细雨
  见过襄王就一直徘徊
  传说中有一种色彩
  落在巫山就成了天籁
  传说中有一种爱情
  站上悬崖就不肯下来
  朝云暮雨,千姿百态
其他文献
摘 要:散文创作源于深刻的个体体验,却成功于向公共精神的超越。个体体验的表达要求作者把人生场景转换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深切体会人生的意味;再把人生场景及其感悟转化成文字,建立起完整的意象。向公共精神超越,要求作者怀有置心其中的“精神在场”,实行“当下自我”的突围并聚焦内部生命的心灵叙事,形成写实性的生活化象征。  关键词:散文创作 个体体验 公共精神 心灵叙事  一、散文创作源于深刻的个体体验  (
私房钱   小张已经恋爱好久了,最近就要结婚。今天,在家吃饭,妈妈看着儿子小张说:“以后结了婚,一定要学会藏私房钱。”小张吃惊地问:“妈,我为什么要藏私房钱啊?”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那老婆很厉害,你自己手里有钱,花钱方便一点,你可要记住,藏私房钱一定不要让老婆找到,那会闹家庭矛盾的。”   小张点了点头问:“妈,你说得对,那怎么藏私房钱啊?”   妈妈说:“儿子
摘要:身份认同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共同意识。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母国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本应明晰的身份认同变得模糊。本文通过对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父亲失踪”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当时香港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并寻找金庸武侠小说中身份认同的立场和对今人的启迪。  关键词:武侠文学 金庸小说 身份认同  身份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带有归属感的自我标识。对于一个
摘要:《劳燕》是张翎的最新长篇小说,也是其战争三部曲中的第—部,小说讲述了—个名叫姚归燕的乡村女孩在战争中遭遇的创伤,以及她在自我救赎过程中与代表不同文化身份的三个男人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的故事。小说以一种期望文化间的平等列话与交流的文化态度书写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局限性,以及对故乡的皈依和向母体文化寻求精神慰藉的倾向。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的不同文化身份以及他们对于女主人公的影响,都体现了文化态度和
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说青春,少年憧憬青春,青年挥霍青春,中年饱受青春的压力,老年人则只有回忆青春了。   青春!青春是什么呢?   辞典上说:“春时草木滋茂,其色青葱,故曰青春”。因用以喻少年。:這是最简单的解释了。   我觉得,不只是少年有青春,中年有中年的青春,老年有老年的青春,三岁小儿,也是青春。那是因为心情处在一种草木滋茂的春天,那时不管什么年纪,都有着青春。   没有青春的青少年也
摘 要:雪漠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描写了他家乡甘肃凉州的风俗、信仰、艺术、语言等西部文化。隐藏在这些文化背后的是当地人的生活本质、心理品格、精神内涵。本文试图借鉴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与探索雪漠小说中所渗透的西部文化心理。  关键词:雪漠 《大漠祭》 西部 民俗 心理品格  远离灯红酒绿的西部虽然暂时背负了经济发展中难以言说的沉重,但千百年来发展缓慢的农业文明却滋生了这片土地深厚的精神内涵。
摘要:姚广孝与高启同为“北郭诗社”成员,两人交往甚密。洪武三年,高启特为姚广孝《独庵集》撰序,评价姚广孝的诗风为“兼采众家,不事拘狭”。高启认为,“兼采众长”说的内涵包括格、意、趣三个方面。通过作品分析,姚广孝的诗歌是符合“兼采众长”的标准,且参游四方、识者所述、冥契默会是姚广孝诗歌“兼采众长”的主要途径。这一诗风也对元末明初的诗坛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姚广孝 兼采众家 诗风  姚
摘 要:“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以洗练沉郁著称的“诗圣”杜甫,亦有风流年少、意气风发的青年岁月。论文从杜甫青年时代漫游燕赵之时所做的《夜宴左氏庄》入手,以史料记载的诗人生平与其同时期的作品为参照,使得青年杜甫意气飞扬、豪情满襟的形象跃然纸上,对比诗人后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思情怀,让人对“诗圣”杜甫历经沧桑的苍凉人生有了更加立体、深刻的认识,对于全面理解杜甫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
摘要:南非小说家库切出生于南非开普敦,深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对库切的文学生涯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贝克特等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越战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库切在他的作品中探讨“人”这一西方核心文化理念,代表作《耻》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化理念 种族冲突 J.M.库切  库切的作品《耻》典型地呈现了“人”这一西
摘 要:卡夫卡在《城堡》中通过对女性头发、体型、服装、首饰等装饰性细节描写,展示了女性的卑微处境,她们既是K.追寻路上的同伴,也是引诱K.堕落的诱惑者,她们具有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性,承载着卡夫卡的多重思考。  关键词:卡夫卡 《城堡》 女性观  《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主人公虽然是男性,但是其中大量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却在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据笔者统计,《城堡》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