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ng124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社会各界对人才的管理越发的重视起来。而公共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仔细思考的。本文中,笔者将就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创新的研究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研究
  所谓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国家政权组织与公共事业单位,对下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预测,考试录用,以及对其工资与保障等事项进行活动与管理的总称。而进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不仅要制定战略战术,还要明确目标和把握策略;将人力资源管理变得科学化与法制化。这些,都是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去不断研究与探索的。
  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1.用人思想保守
  一些公共部门仍然沿袭这传统的用人思想,这些思想保守,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没有获得良好的生产环境,而且没有办法为工作人员提供进步的氛围,阻碍了管理创新的步伐。
  2.选拔与录用机制存在弊端
  公共部门进行人才的选拔与录用,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与公开,仍然残留着传统的选拔机制与录用机制的弊端。这使得人才没有宽阔的与良好的发展空间,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无法有机的进行结合。进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发挥作用。
  3.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不少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过于重视管理的方法,而忽视了开发的作用。使得员工的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自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而且也会使员工缺乏工作热情,消极工作。进而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4.人才流动机制僵化与激励机制相对落后
  人才的流动机制,一是人才的进出机制,二是人才的晋升机制。这两个机制相对僵化,而且机制的设置也不是特别合理,这就严重的阻碍了人才的流动,也会减少员工的公正热情。对于激励机制,一方面是薪酬制度。因为公共部门的员工薪酬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下发,所以很难根据个人表现而获得额外的奖励,这就减少了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虽然公共部门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进行运作的,但是不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很难检查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
  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
  1.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树立新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就是树立以人为本,战略性,竞争性与全球性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现代的人力管理工作,都是以人,以及人的积极性作为工作核心。战略性,是在进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要放眼未来,多支持人才发展,更多的去开发人才潜在的能力,并且用战略性的方法去组织和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竞争性与全球性,是指目前的人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竞争,这必然会要求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竞争性与全球性的管理理念,来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行政性的工作。而要进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就要把这些传统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人力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之后的职能主要就是进行职务分析。之后使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责范围, 以及具体的奖惩方法。这样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并且在此之后,要建立系统的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促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有序进行。
  3.制定新时期的用人制度
  需要管理者打破干部终身制,并且取消干部与普通工作人员的界线,建立一个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一些部门使用的是劳动合同制度,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这样使政府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上升到法律层面,而使传统的行政管理过度到了法律化与规范化的路线上来。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既有效又科学。
  4.创新激励制度
  进行创新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创新激励制度。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的福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也会使原有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所以需要管理者研究不同员工的需求,可以通过事业发展与优化环境等方法,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建立创新的激励制度,从物质方面来满足员工的需求,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热情。
  5.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可以为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而主要方法就是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员工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与思想深度,才能适应公共部门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就是这样一种可以改进员工能力水平的方法,并以此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6.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这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方向。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根据当下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宏观调控,以此保证公共人力资源的质量,并且要与依法治国相一致,要适应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这样的宗旨下进行公共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做到切实的为国家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 钊: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基于行政组织认同的战略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9(02).
  [2]杜治洲: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应对信息化的策略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9(09).
  [3]姚建东: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战略目标和发展趋势[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4).
  [4]房文双:关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06).
  [5]孟义均:论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基于科学技术、公共职能、公共组织、管理理念的考察[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其他文献
哈医大血案的发生,再一次把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敏感的话题我们不能再回避,不得不重视。尖锐的医患关系可以说是现代医疗体制弊端的一个突出点,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的提出,医疗市场经济的形成与竞争也日渐呈现,各种新经济现象,使其尚处在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性质的医院普遍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正在向“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转变
摘要:市政公用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公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和社5yu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市政公用事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是指以市政公用服务为主的市政公用事业部门,普遍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经费来源基本是自收自支,政府对这些单位给予一
无锡市16名侨界人士最近荣获“无锡侨务使者”称号。他们分别为:宜兴市华侨人饭店总经理万文敏、无锡和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萤事长杨健良、无锡市北塘区致公党一支部主委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