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的实验内容,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多数是验证前人的观点,而且需要实验进行验证和演示,所以说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做好物理教学实验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意识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近几年的高考中,物理实验试题的分值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考试题目中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的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更重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所以,物理教学要重视实验内容的教学.
1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我的具体做法是:
(1)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包括: ①选择仪器装置,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做好预演工作,教师要亲自用这些仪器装置做多次实验,便于掌握操作的熟练技巧,也可发现仪器装置有无故障,若有问题应及时检查修理,并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把握好处理故障的措施.②了解掌握实验的准确度,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措施.③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选用合适的演示方式和方法.演示实验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验水平来决定演示方式和方法.①先做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和推理建立概念与导出规律.②先讲理论与分析推理,然后做演示实验加以验证.③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推理.④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条件下,老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这样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是一句空话.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来唱主角
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例如: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需实验仪器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总结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愿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在实验中学会了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技巧,并掌握了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稳定).
2.2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如“弹力的产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许多学习用品往往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2.3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将两个铝质易拉罐剪成的铝圈分别用胶带纸粘在吸管的两端,并将其中一铝圈剪断,将吸管搁在一个废灯泡上,用强磁铁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此,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因为我们教师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我们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4重视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人才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新能力是人才的重要标志,所以,高中物理实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日后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也必须具备科学素养,在物理实验中要培养学生使其形成科学素养,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实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安排,因此也叫做设计性实验.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更加方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学生实验的灵活性和知识技能,从而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设计性的实验也是近年高考的主流题型,目的是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高考的考试科目,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教学也就是完成了物理教学任务的70%.而且教师要注意到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探究能力提高的帮助作用,认真准备实验的教案,保证实验课的成功.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志趣.使物理实验课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1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我的具体做法是:
(1)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包括: ①选择仪器装置,熟悉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和性能.做好预演工作,教师要亲自用这些仪器装置做多次实验,便于掌握操作的熟练技巧,也可发现仪器装置有无故障,若有问题应及时检查修理,并充分估计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把握好处理故障的措施.②了解掌握实验的准确度,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措施.③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选用合适的演示方式和方法.演示实验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验水平来决定演示方式和方法.①先做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和推理建立概念与导出规律.②先讲理论与分析推理,然后做演示实验加以验证.③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推理.④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条件下,老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这样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将是一句空话.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来唱主角
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调动了获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例如: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所需实验仪器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总结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愿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在实验中学会了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技巧,并掌握了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稳定).
2.2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或协助教师做实验,为学生动手创造条件.
如“弹力的产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许多学习用品往往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2.3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去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将两个铝质易拉罐剪成的铝圈分别用胶带纸粘在吸管的两端,并将其中一铝圈剪断,将吸管搁在一个废灯泡上,用强磁铁做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此,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
我们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因为我们教师课堂讲评小实验、小制作,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同时,我们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4重视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人才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新能力是人才的重要标志,所以,高中物理实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日后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也必须具备科学素养,在物理实验中要培养学生使其形成科学素养,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实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安排,因此也叫做设计性实验.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更加方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增强学生实验的灵活性和知识技能,从而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设计性的实验也是近年高考的主流题型,目的是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高考的考试科目,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教学也就是完成了物理教学任务的70%.而且教师要注意到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探究能力提高的帮助作用,认真准备实验的教案,保证实验课的成功.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志趣.使物理实验课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