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优化思路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强化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但仍然存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创新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政府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应该起综合导向作用。文章据此提出了全省协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协同优化思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政策协同 优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212-02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以及科技工作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大力加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进程和调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江苏省政府特别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以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設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发展。
  二、江苏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
  截至2013年年末,江苏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45.1万户,比上年增长10.5%,注册资本47568.1亿元,增长12.4%,其中个体工商户379.4万户。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16.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1.5%,高于上年同期2.2个百分点。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GDP比重达67.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2.3%。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经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8.7%,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升高,随着各地区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然而,随着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竞争愈加激烈,加强科技创新成为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虽然总体来看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水平与产业升级转型能力的提升。
  (一)科技创新意识处于萌芽阶段,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针对全省科技创新的具体情况,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大部分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融资困难,而难以从资本市场融到资金,其融资渠道不畅通。经调查,现有的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享受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还不够广,只有80%左右的企业得到一些税收抵扣,如技术开发费所得税加计抵扣等,多数企业仍然没有享受到优惠。虽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在部分行业形成较高的产业集聚和较强的研发能力,但是,缺少龙头企业仍然是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一个软肋。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产业竞争力和创新推动力不足,能够成为行业导向、占据行业相当份额、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标杆民营企业不多。
  (二)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面临挑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技术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难以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经营活动不够稳定,所以科技创新技术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制度完善、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这样才能使其经验和能力有效地发挥。由于民营企业本身制度的不完善,不能让员工看到发展前景,导致创新型人才远离企业。同时,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并没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从而忽视技术创新,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不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聘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落后。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科技资源仍需进一步整合
  从全省实际情况来看,产学研结合的绩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科技和经济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仍不合理,政府的资源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虽然科研经费的规模在不断增长,但是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在减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影响企业与其合作深入、有效地推进与展开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选择开发研究项目,科研机构只要认定技术成果研发出来就算成功,这些都与企业自身创新发展战略不匹配。所以研发单位在进行研制技术产品时,往往不考虑市场需求,导致技术成果商品化有很大风险。
  综上,我们认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效应,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此提高全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三、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优化思路
  根据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在2009至2013年,江苏省凭借卓越的创新氛围、企业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1名,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93家民营科技企业跻身全国500强行列。经过我们对多家民营企业的实地调查和对企业主的深度访谈,我们认为,江苏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效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江苏省最具活力与实力的重要力量,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深化科技创新概念。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资助方面,2011年共有200个项目被批,2012年达230个,至2013年迅速增长到366个,政府平均资助强度达到41.2万元。   1.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由于财政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全省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平均每年增长高达19.9%,2013年研发投入约930亿元,占全省总投入的65%;与此同时企业技术性收入也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增多,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为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江苏应引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发展,围绕“十二五”科技规划和科技创新工程行动计划,营造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考虑到目前享受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比例较低,相关政府部门应加紧研究针对省、市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落实,激发更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风险投资机制应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创新效应。江苏的风险投资体系已经有3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是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初创时期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全省应逐渐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政策引导外资、民资参与全省风险投资,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打通融资渠道,服务企业融资需求。
  3.各部门应协同制定创新政策,重点提升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围绕发挥民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省建立了中小企业统计调查制度,对小微企业按月统计、按季分析,及时掌握中小企业发展动态。对产业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分别制定了单项支持政策,立足产业发展和企业带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土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瓶颈问题。同时也建立了中小企业风险预警制度,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指标和市场环境进行定期预警预测,及时做好调控工作。我们认为,各部门应协同制定创新政策,重点提升龙头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政策协同效应,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和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二)优化企业人才资源规划,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江苏专家的会谈中表示: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把江苏省科技人才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决定一个企业的科技力量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1.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队伍。江苏省科技厅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走进企业,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企业院士工作站”计划。目前,已建院士工作站142个,引进院士158人,带动企业投入15.3亿元。并且深入实施“江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江苏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外籍科学家,重点培养一批创新攀登学者、科技型企業家和企业博士。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现已着力提高技术人员比重,聘请高素质技术人员,加强薪酬管理来吸引创新型人才。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全省也组织科技部门走进企业,建立“科技政策辅导员”制度。从全省科技系统中遴选1091名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对首批确定的8425家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开展政策辅导、咨询和培训,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科技政策落实工作网络,优化创新格局。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2.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多方协作共享人才。江苏省科技厅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部署开展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组织省内120家高校院所和70家省属科研院所的1000多个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学科(领域),3200多个学科团队与2180多家省内企业进行了对接,建立各类“校企联盟”2900多个,服务企业科技人员达14000多名,共同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改善企业研发管理水平。政府应帮助企业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部门建立联盟,加强人才交流,共享人才,以此发挥联合效力,协力共赢。
  (三)政府协同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即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应协同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新模式。
  1.以技术合作为根本,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近年来,江苏省共举办各类大型产学研活动60余次,累计组织企业1200余家,专家教授800余人,建立了专家库和企业科技创新数据库,目前已录入重点企业500余家、专家教授600多位。今后,还应该以企业技术合作为根本,不断完善专业园区产学研支撑平台,主动牵线搭桥,每年定期开展北京科技行、上海科技直通车、南京科技直通车等活动,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以企业院士工作站为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大批专业领域内权威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拓宽合作领域。
  2.以成果转化为重点,不断培育产学研合作产出。2012年,全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40余项,获得专项资金3亿多元。截至目前,全省共立项省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总投资达到50多亿元,获得扶持经费达到11.2亿元。各项目分别依托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了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和企业院士工作站。这些项目的顺利开展,对加快该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该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因此,今后应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不断培育产学研合作产出成果。
  3.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企业来最终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政府引导、由企业来主持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2012年,就全省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和企业技术需求,省政府相关部门带领部分科技型企业前往上海、南京、青岛等地开展产学研洽谈活动;组织100余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赴南京理工大学寻求技术支持;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来江苏省企业考察,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为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寻找突破口。我们认为,今后应进一步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自愿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前提下,以委托研发、技术成果转让、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项目合作,促进创新资源、技术成果和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630078);江苏省社科联社科研究课题(13SQC-043);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3251)。]
  参考文献:
  [1] 刘震宇,李时椿.江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2)
  [2] 李秀琴,汪霞.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0(5)
  [3] 李岩.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2013(11)
  [4]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R].北京: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7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模板种类规格选择、模板安装方法、模板支撑形式、模板拼模体系和模板现场管理等多种角度出发,探讨降低模板工程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模板工程成本 模板拼装体系 降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83-0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小区,地下二层,地上10~18层,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层高3.8
期刊
胸有光明顶,山高人为峰;怀有穿云梯,水深脚为底。  一个体制外的城市经济专家,以46部专著的“业余爱好”,3000万字的“成果”,约千万读者的影响力以及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弹奏了一曲中国知识分子胸怀坦荡、追寻民富国强、国民寻梦的动人旋律。他的实践证明,人只要有正能量的梦,就有追求的动力。“有梦能修千里渠”。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城市经济研究的标杆人物”、广州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廉。  一、立足专业
期刊
摘 要: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着眼新发展特点,确立校园文化建设时代理念;着眼新媒体现状趋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水平;着眼新媒体功能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领导等,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 校园文化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172-03  新媒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企业管理劳动高报酬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把管理劳动纳入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并肯定了管理劳动“是作为资本职能的形式”参与价值创造的劳动。接着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劳动高报酬作出理性分析:不管是从劳动力价值看管理劳动者是更多教育与训练资源构成的高素质劳动力,还是从劳动性质看管理劳动是高责任、高风险的劳动;不管是从劳动过程看管理劳动作为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与简单劳动之间的倍率上升,还是从劳动结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应该在节能减排中起到好的模范示范作用。因此,以本次研究为模式,推广切实可行的节水习惯和方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整个社会将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 教育 用水现状 节水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167-02 
期刊
摘 要:针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毕业设计过于模式化,合作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从毕业设计映射出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索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创新方法研究;对培养采矿工程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改革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目前煤炭行业发展需求,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从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介绍了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矿山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促进采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采矿工程学科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178-02  一、引言
期刊
摘要:从新生代员工管理的角度,以河南省物流业为研究背景,探讨物流业内部服务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并就此提出如何对物流业新生代员工实施有效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服务质量 新生代员工管理 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17-02  一、引言  河南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首要成员,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优势,
期刊
摘 要:主要对产学研用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统计学专业为例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对该专业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经管类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统计专业 产学研用 人才培养模式 农林高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4-
期刊
摘 要:新农保政策执行已近五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新疆为例,从政策宣传、保费缴纳、基金监管三方面来反映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保政策执行状况;从政策本身、老年人和参保人三方面总结了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同时针对参保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度不高,新农保制度本身的不够细化,加之即将执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得加强制度建设越发紧迫,以及养老金额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