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知识管理探究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价值的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培养既充满文化自信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所需人才,是时代赋予大学教师的历史使命。在知识型的社会中,知识管理对提升大学教师个人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实现课程思政的高效途径。本文提出结合web2.0技术,共建跨专业课程思政知识交流平台;建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知识管理团队,组建学习共同体;激励高校教师进行反思,强化课程思政主体意识三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课程思政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多种工具获得更丰富的信息。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效地组织、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人们已经拥有的零散知识,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日常生活的低效率。而新时代对教师的知识也有着新的要求,管理知识的能力已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发现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需要去挖掘和更新的知识。
  一、教师知识管理和课程思政背景
  2017年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和2016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应将技术融入师资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反思教师角色,期望教师可以熟练掌握多种技术的方法来传递教学。同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也指出,教师要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全面覆盖学习空间与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新的时代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各门课程都是思政的主渠道、主阵地。2017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国家战略部署。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明确指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该具备“课程思政”自觉意识、中国文化自信和传播意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亟需掌握一些长期、稳定的管理和交流平台将显性和隐性的课程思政知识进行挖掘、存储和共享。如何利用最有效的工具或方法去获取、分享、评价课程思政的知识,做好知识管理,成为大学教师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的关注几乎是同时的。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中知识管理的应用层面,如知识管理与教师终身学习能力架构、知识管理与E-learning整合等。
  国内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针对教师本身的研究,包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教师个人及组织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二是关于实现教师知识管理技术的研究,一些学者特别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学者提出利用博客、Wiki、Moodle等平台与技术实现教师知识管理。三是关于构建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并构建专属于学校的教师知识管理平台。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角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手段是科学有效地探索大学英语中的思政资源,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立德育人双重目标的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其基本内涵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具有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作为受众极广的公共外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却仍然处于摸索及起步阶段,公共外语教育内容如何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教育方法如何做到隐形浸润,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教师如何主动转变教学思路,适应课程思政的需求都成为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王卉,2019)。
  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知识管理路径探究
  第一,结合web2.0技术,共建跨专业课程思政知识交流平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课程识别、挖掘、创造、储存、传播、应用以及系统化课程思政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将教师课程思政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大规模、跨专业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平台,结合使用blog、wiki、社会书签、 diigo,思维大图具有很大的意义。Web2.0信息化时代大学教师将知识管理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超级便捷和强大的资源搜索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学科的老师通过网络平台挖掘、共享、交流、反思其课程思政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和效率。
  与此同时,现在的“95后”教育对象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其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可能高于甚至反哺于教师,那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也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二,建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知识管理团队,组建学习共同体。
  作为个体,教师的知识是相对有限的,知识资源又受到专业的限制。而当前各学科中课程思政的知识的挖掘少之又少,个人的力量薄弱,面对困难,孤立无助的时候容易打退堂鼓。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单位,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组建拥有共同目标的学习团队,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发挥团队力量,建立学习型组织,集思广益,集体备课,通过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打磨,录制微课视频,也有利于同行之间知识的分享与创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激励高校教师进行反思,强化课程思政主体意识。
  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重建教学情境和案例,表达所教学科中课程思政的知识,解释这些知识如何更好滴融入其学科的教学中,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比如,在课程思政个人知识管理建设过程中进行叙事研究,有助于大学教师从理性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师实践行为,厘清自己的隐性教育观,提高原有的经验,强化成成功的教学技能和策略;有助于大学教师寻找和发现教学实践中转瞬即逝的智慧,使这些教学智慧成为个人知识的一部分。鼓励和引导教师们每次实践和分享讨论之后通过叙事的方式在学习通中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这样更加有助于学习者之间进一步地管理、分享、反思与创新教学实践知识,最终促进相互间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个完善的平台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搜索、存储、分享显性的课程思政知识,并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共同交流中不断擦出火花,在不断探讨和反思中深化积累隐性的课程思政知识,并为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的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Wallace, M. J.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8.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4]刘艳闽,杨上影,韦永圣,甘有洪.国内教师知识管理研究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36期
  [5]王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作者简介:
  曾利霞(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周雯(2000-),女,本科在讀,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19CGD071;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1004。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推进,我国各行业对艺术设计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发强烈。高职院校作为此类人才培养及追的重要场所,其校内管理人员及艺术设计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关注,对其展开创新施行的考量。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其次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创新,列举了几项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创新思路  引言:艺术
期刊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并未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升,SPOC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支持学生由浅入深开展多维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教学灵活性与开放性,这也使得SPOC教学模式备受青睐。然而SPOC教学模式于近年兴起,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主要依托网络技术力量,将线下课堂与线上有效的融合,避免了传统教学出现的内容乏味,课时短、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本着专业需求出发,通过SPOC教学模式对
期刊
摘要:在信息时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多模态理论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大学英语多模态理论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探索分析了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多媒体  一、多模态教学理论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期刊
摘要:抗击疫情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人权观,“举国同心”的民意观,“舍生忘死”的生死观,“命运与共”的大同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国精神;大学生;启示  抗击新冠疫情是中国疫情防控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对中国人民的一场大考。中国人民在这场大考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在抗疫的过程中,大学生更加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必须要挺身而出、奋
期刊
摘要:弘扬革命精神、发扬革命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遵义会议精神,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创新路、民主团结精神集中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内涵。17-机制25班已毕业半年时间,学生就业已经平稳,通过梳理该班在校期间把遵义会议精神内化为班级文化,在2018、2019连续两年获得柳州市先进班集体的相关举措,对新时代班级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实事求是
期刊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模式下,针对《工厂供电》这门典型的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采用了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就业要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关键词:工厂供电;教学改革;个体差异  “工厂供电”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讲解了供配电系统的理论、应用方面的知识及设计过程等等与实际工程有着紧密联系的知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通过职责定位、质量建设、关键方向等三方面引入网络教育的方式,探索以时代感、时尚感活化思政教育的感召吸引及感染亲和内涵。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政教育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次谈到思政课这个重大问题,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2年前,在人民大会堂,总书记亲自
期刊
摘要:英语课外阅读融合了思考、分析、实践等一系列意义建构过程,是正式学习的有益补充。针对当前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时长有限的现状,教师有必要从阅读管理、策略使用、思维模式、语法强化以及材料选择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应增强阅读能动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自主阅读;非正式学习理论;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多数发生在课堂之外,与课堂内结构化教学不同,在时间、空间、工具、心理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幼儿园实践结合,建设“双导师”制度,才能有力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不断致力于为我国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员,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普及,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将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方便教职工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效果的确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就现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说仍然存在诸多的潜在的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如何建设与创新提出相应对策,望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