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抗病毒IgM检测的意义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aojunbaob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抗HCV IgM间接ELISA方法,并用之检测HCV不同感染人群。抗HCV IgM在不同感染人群中的检出率变化很大。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检出率可高达93.8%,而正常献血员中可低至0.68%。比较抗HCV IgM和抗IgG阳性中HCV RNA的检测结果发现,抗IgM阳性者中,不同HCV感染人群的HCV RNA检出率很高(93.0%~100%);而IgG阳性者中HCV RNA的检出率变化很大(37.5%~93.8%)。在43例血液透析者中抗IgM与HCV RNA检测的一致性为83.7%;抗IgM与抗IgG检测的一致性为88.4%。结果提示:(1)抗HCV IgM与HCV活跃复制有关,(2)抗HCV IgM与抗HCV IgG检出不完全一致。因此,临床检测抗HCV IgM有其特殊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中,用PCR方法扩增了受体相关蛋白基因第633~957碱基cDNA片段。将编码成熟分子量为44×103受体相关蛋白和羧基端108氨基酸多肽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内,限制性图谱分析测定了插入子的方向并用DNA序列分析加以证实。带有质粒pGEX-R93(包含完全RAP cDNA 957碱基)的重组菌过度表达了分子量为65×103融合蛋白,其含量占总蛋白的39.4%。带有质粒p
期刊
期刊
本文报道建立了一种基于PCR-RFLP技术的HLA-DPB1分型方法。经计算机分析而选出10个限制性内切酶,在31个DPB1等位基因组成的496个DPB1基因型中,可唯一性分辨484个。用于确定DPB1基因型的33个多态性酶切片段有29个在8种纯合/杂合子分型细胞DNA的DPB1分型中得到验证。经研究来自十个家系23人的DPB1等位基因分布,证实在等位基因和杂合性多态片段的分布上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律
在国内首次借助PCR/SSP技术对52例湖北汉族人SLE患者进行了HLA-DRB1基因型别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HLA-DRB1 * 0301基因频率为24%,表型频率为44.2%,RR=4.76,X2=21.2,P<0.01;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该结果提示HLA-DRB1 * 0301基因与SLE有关联。
在PCR/SSO分型的基础上,用一对PCR引物扩增DPB1基因后作SSCP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确定那些用PCR/SSO方法只检出一个等位基因的样本为纯合基因型或是含一个空白基因的杂合子,9个用PCR/SSO方法只检出一个DPB1等位基因的湖南汉族人样本中,用PCR-SSCP方法发现1个样本表现为杂合子。用银染的方法使得SSCP更快速、可靠和没有同位素污染,并为探测新的HLA等位基因提供了可能性。也
本文作者首次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大肠杆菌16+23S rRNA基因探针分析中国莱姆病螺旋体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45株中国菌株和6株国外菌株(美国B31,297;法国20047;瑞士VS461;德国LW2和俄罗斯菌株IP2l)用于实验,选用EcoR V和Hind Ⅲ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菌株遗传差异性较大,分属三个基因种,即Genospecies Ⅰ(B. burgdorferi Se
期刊
期刊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分节段扩增汉坦病毒A9株M基因片段cDNA,并克隆入pGEMT载体中,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直接测定序列。结果表明,A9株M片段cDNA由3618个碱基组成,编码113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及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76/118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33%和97.80%,说明汉坦病毒A9株与76/118株在糖蛋白的结构上高度保守。同76/118株比较,在3′末端非编码区变异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