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善教育的引领下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圳市德兴小学以“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和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和善”文化为载体,坚持“人本、实践、发展”三原则,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让全校师生浸润文化氛围,共享“和善”生命成长,取得了丰硕成绩。在挂职学习期间,我深受感染,决定以此为契机,回去以后对我所在的学校进行改革,大力推行“和善教育”办学理念,以促进我校更好更快地向城市化发展。
  【关键词】和善教育;引领;农村教育改革发展
  
  和善教育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学校以“和善”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和”的综合素质,教导学生以“善”为准绳,做到“善心、善行”。在培养学生“和谐”的综合素质上,突出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不同”的个性,通过教育引导、培养训练,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至善”的个体,为终身发展奠基。
  结合农村小学的办学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实施,从而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及发展。
  一、规范文明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确立新的行为准则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基本的规范要求。规范行为必须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反复磨练长期积淀才得以形成学校文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学校文化形成中关注细节环节的文化效应,学校将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中界完小学生一日常规》《中界完小学生文明礼仪十不准》等行为规则。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中界完小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手册》等,旨在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务必要在“小、细、实、严”上下功夫。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精神。 目前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如下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广播站、文学社、田径队 、乒乓球队、合唱团 、舞蹈队、鼓乐队、书画小组、趣味数学小组、演讲与主持小组等。
  2、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书画协会;文学业余创作社团;舞蹈队;工会俱乐部;教工男子篮球队等。
  3、以展示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扫墓、风华四月读书活动、“五、二八”艺术节、祖国在我心中红歌演唱赛、冬季运动会以及两年一届的重走长征路大型体验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师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一个中小人的个性,追求“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至高境界,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三、大力开发“科研文化”
  1、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将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和善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集思广益编印校本课程教材,规范校本课程管理。
  2、申报研究课题,升华研究成果。
  为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引导学校进入变革的状态,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课题如期完成。我校將实施《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长”、“课题组副组长”和“课题组核心成员”;规定课题管理的办法;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机制。我们将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确定研究课题,努力开展校本研究活动。
  3、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
  深入开展学科课题研究,重视在实践中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教学向纵向发展,力争做好课题研究的“三结合”,突出教科研的实效性。
  四、打造专业成长的“师资文化”
  1、建设教师队伍。
  学校将更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重视继续教育工作,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奉献型、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形成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一靠“狠抓”作督促,二靠“制度”作保障,三靠“练功”作手段,通过课堂大练兵比武、说课比赛、论文评比与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同时,学校每年将派选大量教师外出学习,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思想转变,观念更新,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创设教研组特色。
   教研组要创建一个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刻苦钻研各课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的风气,要发扬合作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营造团结互助、积极探索,注重实效、争创精品的氛围。
  3、强化班主任队伍。
  学校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可靠,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班主任队伍。具体要求:政治思想上,要求班主任具有敬业奉献、不怕吃苦的境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关爱问题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在语言、行为、情操、品德和礼仪等方面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理能力上,要求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队伍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体。
  五、构筑浓郁的“书香文化”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在读书中汲取精神营养的习惯,学校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1、以教育教学改革着手,全面发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文化读本及唐诗、宋词等系列教材,倡导朝诵、午读的读书方式,深入开展大阅读、读书月等系列活动,营造读书氛围。
  2、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精选师生行规、学习、成长、励志等内容,制作牌匾,全面改造学校墙刊文化。
  3、挖掘教室布置的文化内涵,引导各班在统一的大背景下保持班级的个性。
  4、以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师生层面的 “读书笔记展览”、“我读名著”“作家进校园”等活动;开展教师层面的“读书沙龙”、“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学生层面的“中华经典诵读”、“名著片段表演”、“我为名著画插图”等活动。
  总之,经过近两个月来的学习,回去之后,我们将在“和而不同,止于至善”的和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教科研研究,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将时代精神与学校文化有机渗透,彰显校园文化的张力,浸润师生之生命“和善”历程。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少教师对如何处理传统教学经验与新课程中新的价值取向,缺乏辩证的态度,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与混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但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现实教学中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教学改革,将传统中的优势与现代教学理念有机整合起来,回归数学本色,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居身于三尺讲坛,以自身浅薄的知识何足于传授宽容无忌的心扉,不敢做为鲜花浇开水者,于是,“吾一日三省吾身”,于烈日炎炎下,于冰冻三九之日,于工作闲暇之余,不断捧起圣贤之训,先哲之经验,长者之铭语,以苛自而求真,诚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自身亦无奢求,只求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以自身颇高的素养,较多的见识,不辜负学子家长殷切的期望,学子渴望求真的眼神,则我之愿足矣!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学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美术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美术教育不但是最富创造性的活动,它对完善人的素质发展过程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面临如此机遇和挑战的当代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美术学院派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专业权威,多少年来持着对艺术近乎相同的论调和理解语言,再不断的灌输给学生,这种一成不变的延续,是艺术文化的继承,但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了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种种弊端。在学生眼里,艺术殿堂高不可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活思维、拓展思维、提升思维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问题情境 思维 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开启思维闸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
【摘要】职高计算机实训课由于其学科特点、特有的教学环境等因素,向课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和挑战。如何提高计算机实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在计算机教学中是值得探讨的。本文将从教师、学生、硬件方面对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课 课堂管理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召唤。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职高生源综合素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了解了评价在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评价语言使用得当,能为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有利于教师创造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的活起来。在课
【摘要】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是教师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据此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个体差异;多样化;学习需求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一个老师非常努力授课,却有不少的学生趴在课桌上?为什么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堂里,也会存在一定数量成绩欠佳的学生?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对这些问题未必能够说的清楚。在日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依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 , 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 正确引导 , 循序渐进 ,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是思品课应该具备的一项功能。思品课承担着育人功能。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当然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这点在思品课教材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抓住热点;利用故事;漫画;角色扮演;榜样影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是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呢?现在结合课
几千年来,“东施效颦”这一典故比喻效仿者的愚蠢可笑。其实,我们换个角度看,东施本性也是向善向美的,她何尝不想成为一代美女。东施遭人嘲讽,爱美之心被扼杀。推而广之,我们的育人环境中,这样的事也是屡屡可见的。  有学生热爱班级,关心同学,为班级做好事,为同学奉献爱心,偏偏有人说他爱表现,挣表扬,招来讥笑嘲讽;有学生想多学知识,求取进步,却偏有人说他三分钟热情,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丑小鸭想成白天鹅,招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