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在护理实习生思政素养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

来源 :中华护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实习生共情能力在思政素养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27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生命意义量表、思政素养现状调查量表和Jefferson共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生命意义感条目均分为(5.67±1.06)分,思政素养条目均分为(4.19±0.74)分,共情条目均分为(4.79±1.20)分。护理实习生思政素养与生命意义感、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705、0.405,P<0.001),共情能力和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608,P<0.001),共情能力在思政素养与生命意义感间存在中介效应(0.155),占总效应的22.02%。结论 护理实习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尚可,思政素养不仅直接影响护理实习生的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共情对生命意义感产生间接影响。
其他文献
研究河流枯水位及极低水位变化对河流安全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枯水位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游河段枯水位出现累计性下降,其中以荆江河段最为显著。2019年宜昌以下长江干流段更是出现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最为严重的极低水位情况。成因分析表明,枯水位累积性下降主要与枯水河槽冲刷有关,而极低水位出现主要是受枯水
期刊
生物炭是量大价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为探明不同原料生物炭与石灰-沸石复配对土壤镉钝化与作物可食部镉含量的影响,用7种量大易得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并采用南方典型镉中度污染温室菜地土壤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7种生物炭的微观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存在显著(P<0.05)差异,但与无机钝化剂复配后有助于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降低土壤
期刊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 ‘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等。结果表明:渍水处理仅增加植
期刊
三峡水库库区大小支流众多,水库蓄水后,原有天然河道及其近旁的坡面被淹没,形成了较为宽广的人工湖泊,降雨径流规律必然会发生变化。为研究三峡水库水位变化对库区产汇流的影响,采用MIKE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库区洪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库蓄水和不同运行水位变化都对库区产汇流过程产生影响,库水位升高对洪峰流量起一定增益效果,并加快了产汇流过程;尽管水位变化影响库区水文和水力特征,但影响作用有限,
期刊
为探究生物炭长期施入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比较短期(1个月)施用生物炭(BF)和生物炭施入3年(BA)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相比不施生物炭(CK),土壤POC、EOC、LFOC和MBC分别增加了97.5%~241.
期刊
高中数学概念的编写一般遵循螺旋上升、逐级递进的规律,这样的编排是为了顺应学生表征系统发展顺序和认知发展规律,因此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抓住教材螺旋编排的特点,顺应学生发展规律,借助三种表征系统,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
期刊
为明确稻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基于水稻种植的盆栽试验,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析方法(BBP法),分析了生物炭在不施加(CK)、施加一年(B1)和两年(B2)条件下,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土壤中可溶性磷(CaCl2-P)、易被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易被有机酸活化释放的磷(Citrate-P)和潜在无机磷(HCl-P)等4个组分磷与全磷(TP)、有效磷(Bray
期刊
针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不稳定易降解的问题,研究生物炭添加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殖酸形成的影响。一共设置两个处理(CK,不添加生物炭;BC,按照堆体干质量添加5%生物炭),整个堆肥周期持续15 d。堆肥结束时,BC的还原糖、氨基酸、多酚分别为2.05、1.57、2.25 mg/g,分别比CK低1.97、0.68、0.43 mg/g; BC的胡敏酸(HA)、HA/富里酸(FA)(质量比)分别为17.04
期刊
为研究生物炭对生物滤池强化作用及其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量与去除效果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以秸秆生物炭强化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在中温环境(25~30℃)下,探究了生物炭强化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时间、处理能力、稳定性以及日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滤池的挂膜时长为14 d;当水力负荷和进水流量分别为0.045m~3/(m~2·h)和0.9 m~3/d时,系统的最佳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化学需氧量、氨氮、
期刊
为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施加生物炭对稻田土壤氮素淋失规律的影响,设置3个生物炭施加水平(B0:不施生物炭;B1:炭土比2%;B2:炭土比4%)和3种水分管理模式(W1:常规水分管理;W2:轻度水分亏缺;W3:重度水分亏缺),通过3年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氮素的淋失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稻田土壤NH4+浓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在分蘖结束后的第35天达到最大值;相同生物炭施加水平下,水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