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能“好学”、“乐学”。巧妙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的美,以美启真,以美添趣。引导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
  二、在大胆质疑和猜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都指出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但是让学生经过主动思考,自主地提出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在疑问处提出问题,这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有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循规蹈矩的人是不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严格执行教材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教材教参,敢于挑战教师,勇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个人见解。
  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来包容学生的质疑与发难,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要对学生质疑问难中闪现的创新火花加以助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次课上我正在按照教材讲解着新知,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我认为书上的这个方法不是很好。他的发言打破了课堂的沉寂,也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但是我并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鼓励他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在我的激励与引导下这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说出来了。我们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最后我对这位学生的意见表示了肯定。这样的一个课堂教学细节给了学生质疑与创新的动力,学生勇于挑战,勇于质疑的意识得以增强。在鼓励学生质疑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要注意甄别与引导,要对其中有价值的见解展开讨论。切忌不要为了鼓励学生质疑而将学生提出的一些没有价值、纯属无稽之谈的意见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我让学生三次小组合作:①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空白钟面,先让学生各自在空白的钟面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接着在组内交流——自我介绍自己所画的钟面,说说它属于哪一类(整数的、几时几刻的、几时几分的),然后互相评价——画得怎么样(画错的予以改正),最后把组内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班交流。②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拨一拨,说一说,来弄清时针、分针、秒针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格与小格的关系,时与分的关系。③设计未来时钟——让学生在组内友好往来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设计未来的钟。在这三次合作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学生乐于创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和潜能。
  四、体验创新的趣味,使学生爱创新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组织这种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中,以“小卖部”为基础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让学生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让“顾客”“店主”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全部得到参与,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的结果,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五、结论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有长期的打算。要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融入到每次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时而闪现的创新火花,加以积极诱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增强,创新思维得以展现,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际法的兴起,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传播,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法在教学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在我国,甚至有人把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归结于语法学得太多,因而也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其实在外语教学中,语法是培养语言实践能力的拐杖。事实上,语法必教是百余年来语言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得出的共识。而新课程标准只是要求改变语言教学的方式,而不是要求教师放弃语法教学。  一、
期刊
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是记忆单词。尽管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单词,可总是记不住!原因何在呢?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这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  一、改进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把以往静态教学法改为现在的动态教学法,既"互动"教学法,用它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改 教学实践 全面互动  近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其他力量无法取代的。目前,幼儿、 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一直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致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既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又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入手,强调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浅要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家
期刊
  本文通过对“长寿”老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DQ基因多态性、自身抗体(ANA)的研究,探讨HLA、长寿及自身免疫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必要所在。  关键词:化学教学 运用实验 观察能力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期刊
摘要:考生的差异要求教师应根据考生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指导,提出不同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分层指导。在语文课上,我充分利用充盈的心灵教育材料,抓住时机,在教学环节中渗透相应的心理指导,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别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在复习迎考中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  关键词:个性心理 认识
期刊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深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创新 新课程标准 教育目标 物理实验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
期刊
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并称为世界三大传染性疾病病。至今疟疾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WHO 2014年报道,2013年全球有584000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而这其中平均每天有1446个年轻
摘要:随着全新的改革浪潮荡涤着人们的思想,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和谐"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更新鲜的养分。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唯有积极进取,共同开拓,构建和谐课堂,才能让愉悦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课堂 民主平等 体现人性  语文作为一门感性较强的学科,它与生活的距离最近,如果我们用热爱生活的热情去热爱它,就会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