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植物对话,在心中盛开一朵花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里藏着世界,叶中深埋智慧,这是我们对植物最友好的情怀。大概,没有人是不喜欢花草植物的吧,它们强韧有力、娇艳欲滴,它们生机蓬勃,温柔暖心。总之,它们是治愈系。若躁动的心渴望宁静,渴望蜷缩在属于自己的角落去感知遥远的世界,去吧,在文字里和植物对话吧。
  《植物忆旧集》:岁月里摇曳着花草年华
  作者康素爱萝是个典型的清新派,她用回忆的笔调,温婉的语气讲出了那些在童年里与我们不期而遇的植物的美好。紫花地丁、蒲公英、毛樱桃、酢浆草、狗尾草、野茉莉、苍耳……这是一则则令人回味的植物抒情笔记,满带着温情和清新。
  有美好的文字,当然要配上美好的插图才更完美。《植物忆旧集》作品里还配有精美的插图,以及植物的食用、用植物完成的小游戏、植物趣考等可爱的小知识,非常值得一读。
  还记得曾被我们唤作毛毛狗儿的植物有很多种玩法吗?还记得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嚼灌浆的小麦与采洋槐花的日子吗?还有可以搞恶作剧的苍耳和呜呜吹响的柳笛……
  如今,我们越来越远离那些曾带来快乐和喜悦的小小植物,却不知道这是成长还是无奈。其实我们的童心并末泯灭,只是被忙碌的生活裹得越来越厚。春天来了,当我们试着留意身边那片开满蒲公英的草地时,是否又唤起那些飘散着青草气息的回忆?有些东西注定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又重回我们身边,就像那些在岁月里摇曳的花草年华。
  春天的蒲公英,盛夏的太阳花,秋天的一年蓬,冬天的冰窗花,那么多知道名字、不知道名字的美丽生灵,陪着你慢慢长大,那么多小小的花梦草尘树影,陪伴着人生道路的起伏跌宕,在回忆里渐渐生动,在心底里默默感动……
  虽然我们也许和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书中的大部分植物还是能勾起你童年的记忆——蒲公英、狗尾巴草、野茉莉、草黍子、凤仙花等,还有很多现在才知道名字的植物。物质匮乏的童年,也就是这些美好的植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不是看到这本《植物忆旧集》,很多童年的记忆也许就永远随时光沉寂了。
  不错,翻看这样的书籍,好像童年在乡间山上的回忆都会扑面而来,书中写的植物大多是我们小时候的玩伴,可惜现在住在林立的钢筋水泥里的我们再也没有这种快乐的体会。不禁令人在遗憾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向往。当然,也许书中的有些植物你是没见过也没听过的,牵出的情绪是各种羡慕,羡慕那陌上的童年。
  能令人因为小小的植物而牵出各种淡淡情绪,这要归功于作者清新的文笔和温婉怀旧的情感。有人说怀旧是独属于个人的情绪,每个人的怀旧都是不同的体验,但你一定想不到,这本《植物忆旧集》却唤醒了如此多人的共同记忆,仿佛我们都是同样的花朵。
  《一日一花》:插花是对大地的祝福
  在日本,花道的书并不少见,而“自然野趣流”的当家大师川濑敏郎这本《一日一花》却格外打动人,或许是因为那一句“插花的根本是对大地的祝福”。
  日本花道起源于佛教供花,立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祈愿的过程。川濑大师遭遇了大地震之后有生以来第一次无法触摸鲜花,交之生死悲恸,他用花草来治愈,一日一花,用一些古老、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做花器,这些花器收纳的是历史,供出的是空寂。依据时节到山野里找最当令的花叶,融入花器中。心怀祈愿、日日慈悲。
  后来便有了这本《一日一花》。
  他对生命没有偏颇或陋见。鸟啄虫蛀,濒临枯萎的花也可以比美丽绽放的花更加引人入胜。所有小花,全是生命的礼赞。425种山野花草就是和425个生命的相遇。有枯叶一枚独自精彩,有草似思绪恣意展开,两枝绿藤一枝花,婀娜多态细如腰,或者只是一枚果实,几片竹叶。
  小小瓶口,兜不住她们的自由之态。静寂和枯荣,自然的脉搏就在这一日一花里延续跳动。這些花,新鲜而朴素,不是供给盛事的华丽姿态,而是贴近自然的素颜真心。在这一页页禅定般的画面里,四季已流转,时间已被记取,祈愿已被呈现。治愈呢,在每一眼的流连中也一定到达了你的心。
  作者在书中信奉“最高的技巧是没有技巧”,所有的作品都追求“素”的极致之美,少一分嫌少,多一分嫌多,一切都要恰到好处。自然、空灵、朴素的禅宗美学观,减少、否定、净化的生活理念,用感官上的简约干净,获得生活最本质的元素。
  但简约不代表简单:“择花如友,取器比邻,品花有节,赏花有德,沐花有候。”
  当你合上书,有一个问题便在心中盘旋,我们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生活了。
  《植物记》:所有植物都是一盏灯
  《植物记》是一部人文随笔。作者以植物为对象,从新疆到海南,讲述了对温带、寒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认知和爱。人和植物的相遇相知,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沉淀在文字中,读来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诗性。
  这本书里谈到那么多可爱的植物,每种植物的习性和脾气,都那样自然美好,让人觉得亲切。它没有教科书的枯燥,读来心里似乎也有一朵美丽的花在静静盛开。书中的图片都是作者安歌自己拍摄的,精致的图片点缀于精美的文字中,让这份惬意的阅读享受美得恰到好处。文章轻盈发散,才思倒在其次,最可贵的是没有造作的矫情,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卖弄,完全清新、无邪,就像植物般充满自然的灵气。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不长,每篇写一种植物,从新疆写到海南,适量的科普知识,自然而然的抒情,天真烂漫的幻想,和谐美妙又天然地融合在作者的笔下。本书被定性为科学人文随笔,很准确,算不上学术,算不上文学,只是天然的一段情趣。看得出,在作者的生活里,植物们反客为主,和人一样敏感聪慧,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它们的形象如同老朋友般跃然纸上,神气活现。洋葱、苹果、葡萄、石榴、胡麻……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梦,多么可爱!当植物像人一样聪明,当人像植物一样单纯,那才叫可爱。
  书看完那一瞬间,你会突然很理解《这个杀手不太冷》里一身绝技的里昂为何如此宝贝他那株万年青。因为植物的感情简单,没有人类的复杂,它们不会背叛,不会伤害,也不会离开。里昂的经历和职业决定了他无法对人好,那么他只有对他的万年青好。他自己就像一棵树一样,在现代都市的混凝土森林里,觅得缝隙,朝向阳光,顽强生长。
  朱耳·勒纳尔说:植物是我们真正的亲人,树和树之间从来不发生口角,它们之间只有一片柔和的细语。雨果说:所有的植物都是一盏灯,香味就是它们的光。既然所有的植物都可以是一盏灯,那么,日常生活中,你为何不做一棵秋天的树,像张雨生唱的那样: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我很有耐心不与命运追逐。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安安静静守着小疆土;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其他文献
在美国,我有一点特别不适应——以为自己在逛着老少咸宜的户外用品市场呢,一转身,眼前赫然是齐刷刷的好几排猎枪。  不过观察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枪支,其实也颇有意思。要是看新闻,我来美不过8个月,与形形色色的枪击案“擦肩而过”已经不止一回了:我所租住的公寓楼下自助加油站在某一天凌晨两点发生过一起持枪抢劫案,几个小贼抢了一辆英菲尼迪汽车;去年亚特兰大郊外发生过一起还挺有名的抢劫案,三个毛贼想去一户华裔商人
期刊
7月的天蒙蒙亮,16岁的江夏和很多孩子一起上了一辆大巴,從老家苏北丰县的一个小村子,开始了朝爸妈所在的苏州的“迁徙”之旅。因为这样的迁徙,江夏他们被称为“小候鸟”。  班车上大多是10岁以下的孩子。江夏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只“小候鸟”,也是一只“新候鸟”。那些孩子大多都熟悉了这条漫长的路途,常常“迁徙”,只有江夏是第一次出远门。  江夏3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开家去了苏州,把他留给了奶奶。这些年他对爸妈
期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重地在漫长的时光中几易其名。那么让我们开展这项“地名改动”的大盘点,欢乐吐槽历史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地名改动吧!  一、忍无可忍级  1.汝南-驻马店  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汝南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试想一下改名之后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真是毫无气魄感!  2.常山-石家庄  赵云的故乡,常山赵子龙以后介绍自
期刊
没有震撼特效,没有漂亮脸蛋的大特写,仅靠极为普通的开场就能吸引各年龄段观众的影视作品,那一定不普通。这种不普通的剧,今年当属《人民的名义》了。在影视作品泛滥的今天,全家人追一部剧的情况已不多见,然而像《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不靠偶像不靠炒作只拼精良制作和演技的正剧,却让很多人都惊呼:全家都爱看,连95后也不例外!这部号称“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开播首日就冲入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前三,豆瓣的评分高达9.1
期刊
暑假的一天,小哲找到了槐树街。  虽然街名是“槐树”,路的两旁却全是紫薇,正逢花季,大大小小的紫薇树全都骄傲地擎着或紫或粉的花朵,将整条街布置成了童话的世界。  小哲嗅着这股浅淡的香味儿,一路慢慢找寻着“杨记伞坊”。  想要送六月一把油纸伞是春天时就有的想法。那时,六月刚搬来,一袭碎花棉布裙,外罩一件月白色薄开衫毛衣,两只眼睛水灵灵的,仿佛有蝴蝶栖息在她的眼睑,只要她轻轻一眨,它们便会扑闪着翅膀飞
期刊
关于胖子,我记忆里面常有这样一幅画面天空是一片绛紫色,胖子一如既往地站在我家附近街边的便利店门口,他头发大概有五公分,发梢焦黄。牛仔裤油腻锃亮,两边的膝盖都鼓着小包。身上的毛衣松松散散,上身胖得就像层层叠叠的九层铁塔,偏偏小腿却很细,脚也很小。但是由于他上半身的重度肥胖,让我也分不清他是真的脚小还是上身庞大。总之他的体型,看起来就像一个倒放的燃烧瓶,头重脚轻。他总是吃着一包怪味豆,显得红光满面。倒
期刊
编辑部到底有没有故事?当然有!影视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编舟记》等都可以作证。可我们怎么会落伍到去编一期《新编辑部的故事》或者《校对女孩其二》之类的内容?这完全不符合本刊青春朝气有个性的定位啊!作为高中生的好伙伴,小编们虽然暂时没有get到永葆青春面貌的神技,但内心深处,我们的目标是永远18岁,做个像风一样的少年,与文字缠斗,与读者交心。所以,本刊編辑部不讲故事,我们只想带你来感受满满的元气。
期刊
青春期血泪史  我的青春期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初中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男生,数学很好,眼神犀利。他是标准的“毒舌男”,每天,我跟他的交流方式就是互相攻击和互相羞辱。他骄傲、自负,看不起全人类,但我就喜欢他那种“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好吧,说实话,我喜欢他就是因为他长得帅。我的肤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从来没有奢望过他会喜欢我。让我安心的是,他也不会喜欢别人。因为他谁也看不上啊。  
期刊
季棠最讨厌吃芹菜。妈妈辛苦包好的芹菜肉饺子,她把碗推老远。妈妈虎着脸说:吃掉。她捏着鼻子吃了一口,然后吐了。  上学的路上,季棠遇见了汪欧。  “你哭什么呀?”汪欧从来没见过季棠哭。因为在学校里,她是个十足的女汉子。每天课间玩游戏玩得满头大汗,老师骂也只是嘿嘿一笑。他还见过她用砖块砸破过一个男生的头。  “关你什么事?”季棠因为妈妈不懂她的心而生气,对汪欧没好气。  下午第一节课结束后,坐在季棠后
期刊
T·S·艾略特在他的《荒原》里写道:  四月最残忍  从死了的  土地滋生丁香  混杂着  回忆和欲望  让春雨  挑动着呆钝的根  乍看之下还真是惊世骇俗,彻底颠覆人们对四月的美好想象,也正是这样的噱头,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该怎样理解一派生机背后的残酷呢?  我想,大概是新的生命拼命破土发芽,以盲目的、生猛的生命力不顾一切的生长和绽放,它们迅速席卷了整个旧世界,然后替代了整个旧世界,而陈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