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探讨其与UC的关系.方法 UC患者180例,在直肠(距肛缘10?15 cm)取病变黏膜组织4块为UC组,在升结肠(距回盲部≤5 cm)取正常黏膜组织4块为UC对照组;结直肠癌筛查中肠镜检查正常者180例,其直肠正常黏膜组织4块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黏膜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3组黏膜组织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Ⅴ活性.结果 UC组肠黏膜组织ATP含量[(1.22±0.37)μmol/g]和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0.57±0.21)μmol/(min·mg)]明显低于UC对照组[(1.75±0.41)μmol/g、(1.37±0.18)μmol/(min ? mg)]和正常对照组[(1.95±0.44)μmol/g、(1.31±0.24)μmol/(min ? mg)](P<0.05),UC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黏膜组织呼吸链酶复合体Ⅱ、Ⅲ、Ⅳ、Ⅴ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组织ATP 含量[(1.23±0.35)、(1.28±0.23)、(1.17±0.38)μmol/g]和复合体Ⅰ 活性[(0.52±0.31)、(0.58±0.16)、(0.49±0.35)μmol/(min ? 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肠黏膜组织ATP含量与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呈正相关(r=0.890,P=0.017).结论 UC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ATP含量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平行重叠吻合法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6例女性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甲氨蝶呤同步会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0例.2组均行肿
晚期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终末阶段,强化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症状,运动耐量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5年病死率高.目前临床对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
颈动脉体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是全身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临床较罕见,以颈部下颌角下方出现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生长缓慢,但局部侵袭性强,可包绕邻近血管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动态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