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与异丙酚联合地佐辛在无痛人流麻醉过程中的临床有效性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研究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与异丙酚联合地佐辛在无痛人流麻醉过程中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16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82例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B组79例患者给予异丙酚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时间指标、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麻醉前2 min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生命体征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 min,A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苏醒后2 min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与麻醉前2 min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苏醒后2 min的SBP和DBP与麻醉前2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评分、恢复意识时间以及出院时间都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睁眼时间和恢复行走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共35例(42.68%)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显著低于B组的47例(59.49%),χ2=4.5499, P=0.0329。

结论

对于无痛人流患者,给予依托咪酯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的效果好,VAS评分低、恢复意识时间和出院时间短、不良反应率低,对生命体征影响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经皮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PRFA治疗,对照组单用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肿瘤完全坏死率、不完全坏死率、部分坏死率、复发率、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5%、85.0%、7.5%、7.5%、1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减轻切口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76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采用肋间神经冷冻法。统计对比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程度(VAS)、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管紧张素、皮质醇、β-内啡肽)、肺功能[呼气峰流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A、B、C组,每组30例,每组均给予泼尼松口服1 mg/(kg·d),氯苯拉敏8 mg(每日3次),静脉注射维生素C 4~6 g及葡萄糖酸钙10 ml/d。此外,A、B两组分别采用一般剂量的来氟米特和雷公藤多甙口服,C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口服。观察三组患者过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组(I组)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依托咪酯2.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喉罩置入后分别实行常规IPPV(I组)模式和SIMV(S组)模式控制/辅助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和(5-FU)对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8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FU"(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片。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82.50%
目的应用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 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方法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40例,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23例。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1周内及术后1~2个月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行99Tcm-MIBI SPECT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及硝酸甘油介
目的分析医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在小儿包皮环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80例行包皮环切除术的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术后对照组采用普通凡士林纱条包扎,研究组采用无菌氯化钠注射液打湿后的纳米银抗菌敷料包扎,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3、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特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共81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史、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及危险因素等。结果DILI相关性药物中位居前三的分别为:中草药、抗生素和化疗药。有饮酒史的DILI倾向于胆汁淤积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峰值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探讨输注红细胞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MDS患者30例,分析输血前后外周血CD3+CD4+、CD3+CD8+及CD4+CD25+细胞比例。结果MDS患者输血后1周CD3+CD4+T细胞上调,2周后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当;CD3+CD8+T细胞则在输血后1周较输血前未见明显变化,但2周后上调并高于输血前水平;输血1周后CD4/CD8比例上调,但2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不同麻醉深度对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术中每组患者维持不同BIS水平:A组(BIS值50~59)、B组(BIS值30~39)。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相同,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15 μg/(kg·min)和丙泊酚泵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通过调整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在设定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