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模型与方法原理——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的新思路、新方法

来源 :石油实验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The authors propose to broaden the concept of “petroleum system” to fit the entire sequence of petroleum-bearing geologic units, to be recognized by the petroleum geologi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science, to be integrated with abstract models and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New geological entity. “Oil and gas system” is essentially a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Its research method should be a systematic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the current basin modeling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ing are ubiquitous Defect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system dynamic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ydrocarbon system dynamics, described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initially established a method system of hydrocarbon system dynamics.
其他文献
新厂房落成促生产量提升一倍2010年完成A股上市庄文阳: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10月27日,领军性民族日化企业丁家宜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落成典礼在苏州举行,即日第四届丁家宜生
以礼河第二、三兩极水电站的建筑工程,1957年在交通条件及材料、设备和生活供应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胜利地完成了年度計划。第二级水槽子电站的大坝混凝土澆筑工程,1957年已
一、绪论草土混合壩是我国劳动人民几百年流傳下来的遺产,早在1761年以前巳在宁夏省引黄灌区各个渠口上普遍应用,特别是在汉渠、秦渠、唐徠渠上春修堵口工程,应用的更多,但
水尺安設是水文站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同时亦是水文站经常遇到的一項工作,安設的要求是設得直,設得牢,若歪斜不正,安設不牢,不但有碍整齐,更重要的是影响成果的精度,甚至在 T
对研制重负荷工业齿轮油的基础油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油品的极压抗磨性、抗氧化安定性、防锈抗腐性,指出了油品中保持恰当的硫、磷比值是平衡各种添加剂协合性的关键。使用大
采用尽可能接近工业生产条件的实验方法,利用燕炼现有资源进行了强化大庆原油蒸馏过程的实验室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业实验和工业应用。结果在生产装置工艺操作条件及产品
听力作为高级口译考试笔试部分中的重点,很多考生都抱怨太难,这其实是因为考生在听力考试中不得要领。针对这一问题,考生不妨参照以下的三大策略: Hearing As the focus of
在内蒙古赤峰北部双井及其附近地区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于西拉木伦河北岸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地质资料:双井古陆及其物质组成;早二叠世早期复理石建造;石炭纪一早二叠世早期的蛇绿岩及
本文从准同生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成岩环境演化等方面探讨了成岩作用与海平面升降、层序地层学的关系。研究指出,准同生期成岩作用反映海平面升降、层序界面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