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游思妄想”到“奇思妙想”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下中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于各学科的具体课程来承担。依据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语文课程价值之所在。在本篇文章我想要研究一下通过提高儿童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以想象作文为依托,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儿童想象力:思维训练,为想象打下“根基”;经验对接,为想象提供“温床”;音境创设,为想象插上“翅膀”;学科融合,为想象搭建“桥梁”,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关键词】
  想象作文 想象力 语文核心素养
  一、思维训练,为想象打下“根基”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更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可见看图写作可以作为提高儿童想象力的一个思维训练点,在上面做些文章,儿童的想象力的根基就会更加稳固。看图写作非常富有年段特点,低年级比较注重于对于图片内容的推前想后,中年级比较注重看清楚图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从一幅图过渡到另一幅图,并且要做到详略得当。接下来我要举的课例,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看图编写童诗,以下几个训练点为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范文引路
  边存金老师在评价这节课时曾说,在编写童诗时,选取好的例子作为范本尤为重要,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执教者并未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去创编童诗,而是以三首童诗引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第一层训练。《作业机》的内容一步一步出示,每出示一步,便与学生互动一次,你想象的作业机什么样,和作者的想象一样么?9+4等于几呢,诗中的答案又是什么呢?在猜想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不学写字有坏处》,如果你是小虫你会写什么,小蚂蚁呢?在情境创设中,感受作者充满趣味的语言。《如果狗儿能自由奔跑》,在品读中,感受想象其实是来自生活。
  2.口语表达
  由头脑中的想象,变为真真正正的语言,需要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加工。教师提出对话大自然的要求,除了一杯水和柠檬片,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切的一切,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如果现在你与他们对话,你想怎样与他们打招呼,怎样与他们交流。
  3.图片想象
  如那句众所周知的莎士比亚名言所说:“一万个读者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认为对于一部书的想象远远不如对于一张图片的想象来的有创意。诗图的转化对“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经验对接,为想象提供“温床”
  “情以物兴”,文是为了表情达意,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而童话故事的创编也不外如此。根据题目或材料所提供的写作空间,借助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之展开合理合情的想象和推理,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
  1.与直接经验对接
  想象不是凭空幻想,不是无本之木,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来源于从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須,跟说话完全一个样。”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为想象力提供发芽开花结果的温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2.与间接经验对接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的阅读量也有了显著的上涨,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了非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了更多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知识面越来越宽,语文素养越来越高,从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可以为我们的童话故事写作服务。
  三、音境创设,为想象插上“翅膀”
  所谓音响作文,就是听音响编故事。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当成媒介,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展开想象,谋篇布局,因此音响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境性。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以富有意蕴的直观情景,触发儿童的联想,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想象,此时的他们就像是一台移动的摄像机,从不通的角度,创造性地观察、想象、描述。接着以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在之前生活情境再现的基础上,构建情境链,渲染出广远的意境,营造一种广阔的想象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创作空间,可以创设出有故事的音境、有意境的音境。我以《有声音的故事》和《噼里啪啦》两节音响作文课为例。
  音境的创设在想象作文的各种题材中都适用,都对学生的想象力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在语文实践当中去检验,而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生成习惯且打破习惯,在此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这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在面对将来未知的语文实践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科融合,为想象搭建“桥梁”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在2016全国两会上建议在全国的普通高中推广“STEM+”课程,打破原有的高中单一课程教授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拓展和竞升。我们学校也在研究这一课程上下了很多功夫,在小学阶段也可以开展类似于“STEM+”的课程。
  1.与科学融合:科学幻想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人蚁穴 ……”这一切一切的想象,单单靠语文一门学科是不够的,我们要去挖掘各学科之间的融通之处,为儿童搭建想象的桥梁。
  2.与美术融合:艺术想象
  美术具有直观的艺术美感,文字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将两者合二为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艺术想象。多学科融通的课程,正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中收获成长和经验,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学科之间是可以融通的,知识是没有界限的。学科间的融合越来越成为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李吉林.想象习作的设计及其策略【J】.语文世界,2012(5)
  【3】李树和.小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J】.读与写,2013(6)
  【4】王明霞.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2(02)
  【5】徐丽.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J】.新教育(吉林),2010(2)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是一种指向高阶思维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在《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中说道,“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是互利的关系,任何一方都能够带来另一方的实现。”不管是什么学段的学生,能够提出真实问题,特别是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深度学习。那么深度学习在我们语文学科中应该以什么形式来呈现?我想那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个体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智慧的表达。  一、问题导学:让思维真实展现  “学起于
期刊
【摘 要】  决定文章能否真正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在于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引起人的关注以及共鸣,只有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细节描写意识,才能够让学生把握写作关键点,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辅助学生完成动人文章的创作。小学生通常缺少写作方法与技巧,尤其是在细节描写方面不具备较高的技能。针对这一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要着重加强对学生细节描写的指导,让学生创作的文章拥有闪亮的细节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关键
期刊
【摘 要】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可以在可感真实的故事情境中,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对话,体悟他们的感知,从而借助感性体验的方式更好地浸润在故事情境下,自然而然地体悟故事所蕴藏的内蕴,修缮自己的言行。为此,作为低年级班主任,就可以借助微故事的形式,积极选择、构建良好的认知平台,进行“微故事”德育班本课程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把握特征,在还原多样
期刊
【摘 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有效课外阅读是我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们根据小学课外阅读目标,创设课外阅读环境,运用多元活动,利用多维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方法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深入开展活动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能力训练和活动效果评价。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活动 提质增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通过师生之間有效的互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的方法,充分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快乐写作,让学生享受作文带来的乐趣,让小学生面对作文不再头疼。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由趣而情 文为心声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更是难点内容,小学生在面对作文的时候总是感觉困难,认为不知道从何入手,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写
期刊
【摘 要】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大语文视角下的作文指导,离不开生活中的作文课,无论是语文教师,或是其他教师,甚至每一个家长,都可以成为作文指导的最好施教者。如何上好生活中的作文课?首先要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其次要创设情境,善于引导,在调动创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完整成篇,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  【关键词】  生活作文课 情境创设 创作冲动  将作文课的外延扩展到日常的生活中,这是作为一个家长、一个语
期刊
《呐喊》中有14篇文章,细细读来各有各的思想,特别是渗透了各种人文思想,其中一些都成为经典,如《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本质,《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而我每次读完《呐喊》,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总是——《明天》。光看题目,会以为这是一篇给人带来希望的文章,“明天”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可是看完文章,才发现《明天》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单四嫂子在绝望中无助地挣扎。  《明天》为我们讲诉了发生
期刊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怎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怎样上课才能高效?……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索,一直在探寻,努力找到一条适合包钢实验二小的育人之道。循着教育的本质,包钢实验二小提出了“身心健康,向善向上”的育人目标。心灵的美好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所以我们秉承着育人先育心,养人先养德的理念提出了我校的“内驱力下的主动教育思想”。  一、秉承立德树人,培养“向上向善”品质  育人先养德,立德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人生之基,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及品质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教育教学中的良好契机和细节,找到孩子喜欢的方式唤醒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学生 行为习惯 品质培养  很多老师或家长都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由于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等各方面都还没适应,所以让他们自觉按要求去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