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后”省部级干部是我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年轻、务实、充满个人魅力,一举一动都备受各界关注。
  截至2008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中共有“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71人。其中,女性7人(均为省部级副职),约占10%;少数民族10人,约占1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约占16%;省部级正职5人,约占7%。
  
  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
  “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中分布较为均衡。71人中,中央政府各部委局中共有15人,省级政府中共有56人。中央政府分布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监察部、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体育总局、邮政局和保密局,除国防科工委和环境保护部各有2名“60后”外,其余部门各有1名。
  “60后”还广泛地分布在除甘肃省以外的其余30个省份中,分布最多的省级政府是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是5人。其次是西藏自治区有4名“60后”副主席。再次是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和青海省各有3名“60后”副市长或副省长。另有9个省级政府中(山西、广西、江西、江苏、贵州、辽宁、山东、重庆和内蒙古)各有2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其余14个省级政府各有1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
  这种均衡分布状态,不仅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年轻化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的精密安排。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实现领导干部“四化”和破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两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要求以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就从未停止。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说与领导干部年轻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传统的“工程师治国”局面正在改变
  在71名“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100%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9人,约占27%;获得硕士学位的36人,约占50%(其中获得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的15人,约占36人的42%,说明党校学历教育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学士学位的13人,约占18%;专科学历的3人,约占4%。
  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学历约占77%)是“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突出特点。在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干部中,逾2/3是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说明“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取得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强烈欲望,同时说明他们是学习型的一代高级领导干部。在68个学士学位中,文科学位获得者31人,约占46%;理工农医学位获得者37人,约占54%。
  


  这两个比例说明传统的“工程师治国”的局面正在改变,将来治国安邦的高级领导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毕业生。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已知确切入党时间的49名中共党员的年龄入党平均为22.05岁,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60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同龄人更早地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也间接地说明“60后”从政愿望在青年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
  
  “60后”的平均任职年龄
  及晋升时间间隔
  从职务晋升的速度来看,“60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60后”担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3.8岁,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担任副部级职务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1岁(比43.8岁降低了2.8岁,说明他们的晋升速度更快),他们担任省部级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5.2岁。“60后”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晋升到副部级职务的平均年限为18.2年(比21.3年缩短了3.1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按照干部职务晋升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初任职务为科员,晋升副科、副处、副厅和副部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3年以上,晋升正科、正处和正厅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2年以上。根据逐级晋升规定,本科毕业晋升至副部级职务最短时间要求18年以上,年龄最小应在40岁以上。
  从21位“60后”的详细晋升资料分析,他们由副科晋升到正科平均年限为2.4年,正科到副处为3.4年,副处到正处为2.7年,正处到副厅为3.2年,副厅到正厅为3.7年,正厅到副部为5.1年。这说明在同一层次职务中“副”升“正”时限较短、较易,但由下一职务层次中的“正”升到上一职务层次中的“副”时限较长、较难。
  平均来看,“60后”的各级职务晋升时限大体上与前述职务晋升规定相符,但其中不乏破格(破格规定年限)记录。破格次数占职务晋升次数的24.7%,几乎每位“60后”(占总数的80%)都有破格经历,科、处、厅的六个职务层次上都有不同比例的破格晋升者,说明“60后”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工作阶段都有优异的工作表现,并得到组织人事部门或者上级领导的赏识。
  
  “60后”的六大从政路径
  “60后”的从政路径根据他们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之前的主要任职经历为标准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是机关路径,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由科员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经由机关路径而晋升的“60后”25人,占35.2%。机关路径又分两种情况,即高层机关路径和基层机关路径。高层机关路径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工作。如原人事部副部长唐军,1983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劳动人事部,历经科级、处级和司级领导干部,一路走来,2007年担任人事部副部长。高层机关路径缺少基层从政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弥补缺陷的组织手段就是挂职锻炼。唐军任人事部副司长期间,曾挂职于银川市副市长一职。基层机关路径指大学毕业后从基层政府工作做起,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
  第二类是共青团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共青团工作,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共青团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的是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胡伟。胡伟从1984年任浙江省德清县团县委书记开始,主要供职于“团口”,除1986年至1994年的8年担任浙江省安吉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外,几乎一直任职“团口”,2001升至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005年调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
  第三类是国有企业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国有企业工作,并逐步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国有企业(主要是央企)路径晋升“60后”13人,约占18.3%。最典型者就是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从事飞机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晋升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的位置,后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四类是大学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大学路径晋升的“60后”16人,约占22.5%。最典型的莫过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陈章良于198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95年升任北大副校长,2002年升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2008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第五类是研究机构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科研机构的高层管理职位,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科研机构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者是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2年升任法学研究所所长,后于2004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升任国家保密局局长。
  第六类为其他路径,包括从新闻媒体单位、作家协会和军队各晋升1人,约占4.2%。
  这些路径既是对“60后”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也是中央多渠道选拔培养高级领导干部制度的真实写照。
  机关成长道路虽在比例上占第一位,但也仅占1/3强。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熟悉政府机关决策程序,人脉较好,对政府工作驾轻就熟。
  排在第二位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比例上占到近1/4,但若连同科研机构成长道路一起计算,比例上接近机关成长道路,也占1/3。这个数字说明有大量专家学者进入党和国家高层机关中。这条途径既实现了专业化和知识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给高层决策带来更多的理论指导,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程度逐步提高。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进入政府排在第三位,比例上占到近1/4。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他们的经济头脑和市场视野给政府带来的冲击是其他途径无法取代的,在经济导向的政府决策中,这些“60后”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身于“团口”的“60后”在比例上仅占7%,没有印证某些港澳媒体认为“团口”干部占高层领导干部1/3的观点。“团口”出身的“60后”,对党内决策过程更为熟悉,与党内高层领导关系更为密切,这是他们的优点。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摘自《人民论坛》2008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和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但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社会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虚拟交往方式、多元的文化交叉,使当代大学生“权威”意识淡化、信仰变化、价值选择复杂化,科学地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观教育的必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扩展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高校的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将知识管理应用在高校中,推动图书馆的转变,促使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知识管理的内涵及作用,并相应地提出高校进行知识管
期刊
【摘要】文章从建设和谐学校、和谐社会的角度简述了做好新时期高校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从提高对高校离退休工作的认识、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实际困难和丰富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三个方面,落实离退休政治和生活待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离退休工作;管理服务  引言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离退休工作是社会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离退休工作是高校干部人事工作的重
期刊
【摘要】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推进了高校教务管理改革的进程。URP高校信息化建设理论的目的是将大学的各种信息系统与资源集成起来,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普及过程中,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也经历了由单机版到网络版的过渡,并且URP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成为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  【关键词】URP;教务管理系统;二级学院;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从历史上看,现阶段不是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但是仍没有真正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稳定问题突出,底层抗争政治运动频发,“气”成为底层民众抗争政治的重要手段和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气”的视域下,研究底层抗争政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底层政治;气;抗争政治;维稳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的一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今天,人事制度改革也正在推进之中。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考验,但也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用全新的人事制度去弥补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口,是促进企业加强员工控制力度的重要方法。分析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实施有效的策略,才能保证人事档案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人事制度;档案管理;改革;影响
期刊
【摘要】“两会”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通过“两会”可以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和整理,传达给党中央,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主张也可以通过“两会”更好地传达给人民群众。《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以其独特地位,全面地报道和解读“两会”,成为了“两会”报道的排头兵,以此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言而喻。从《人民日报》对“两会”报道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时代的
期刊
在珠三角这轮产业转移大潮中,阳西园区成为重要的承接地。在交锋频频的市场规律和行政规制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广东“双转移”道路的曲折与坎坷。    7月2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中山火炬产业转移工业园(阳西园区),这是他近日连续走访的多个产业转移园区之一。   阳西园区由广东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与阳江市阳西县合作开发,以公司代替“管委会”开发与管理,提出按“市场规律”办事,被称为“阳西模式”。     转移
期刊
缺工,缺电,缺地!油价涨,原料涨,工资涨!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后继乏力,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风生水起……  跨入“高成本时代”的东南沿海地区,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的部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加快了转移的步伐。从东向西,从沿海到内陆,中国区域经济版图正发生着重大变化。  产业升级和转移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最大,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制造业聚集区,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是塑造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内容,所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效能意义重大且深远。德育答辩作为一个校验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指导下,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实现其效能提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德育答辩;效能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