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低迷殃及华人产业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四成中药店倒闭
  奥斯本大臣表示,英国经济走出困境比原先想象的更加艰难。因此,英国华人目前面临着很多困难。中医业曾经是英国华人仅次于餐饮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04年至2007年高峰时,中药店遍及英伦三岛的每个城镇,达2000多家。但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英国中药业开始滑坡,药店纷纷关门。到2012年底,已有近四成的中药店打烊走人。眼下英国中药店总数不超过400家。英国中医药联合会一位负责人以“溃不成军”来形容目前的中医行业现状。
  赫伯医药曾名列英国中医十大公司行列,拥有百家中药分店,是当年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但到去年12月,赫伯医药只剩下8家店。目前剩下的药店屈指可数,大多从购物中心撤退。
  5年前,英国任何一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都能见到一两间中药店,现在昔日光辉不在,至今仍在这类商业中心经营的中药店不到原先的一成,而且绝大多数门面都在大幅缩减。
  随着中药店纷纷停业,原先供应中成药和中草药的几大批发公司也在去年纷纷结束了十多年的打拼。有的业主退休返回了中国,也有的改行从事其它买卖。尽管目前英国中药店在数量上仍有数百家之多,但经营风格与以往已完全不同。看病、出售中药已不再是主业:针灸、按摩和推拿反而成为业主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中餐馆转手此起彼伏
  中餐历来是大多数海外华人生存的依靠,英国有近2/3的华人直接或间接服务于餐饮行业。可去年,英国中餐业同样面临着艰难窘境,最大的问题是食客减少、原材料涨价和互相间的恶性竞争。与中药店纷纷倒闭不同,中餐馆和外卖店的转让十分盛行。据估计,伦敦唐人街在过去12个月里,至少有8家餐馆转手,中华楼、佛笑楼、新龙凤等纷纷转让。曼城唐人街去年一年也有至少4家餐馆换了主人,其它城镇的中餐馆、外卖店出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
  在伦敦唐人街做了20多年餐馆的王女士说:“近两年食客明显减少,周日至周四生意清淡,周五和周六还能勉强维持。眼下大环境的经济不景气,人们不敢放开吃,贵的菜不点,好的酒也不要了,餐馆收入少了二三成。”
  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
  中餐业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原材料价格、电煤费用的增幅太快。新的菜单刚印好,物价又上去了,五年来煤气费涨了50%,房租地税涨了15%。一酒店老板表示,原材料涨,煤气、相金上去了,本来不是大问题,水涨船高,这是通常的商业惯例,但很多华人店家不按常理出牌,自己扛着上涨的成本降低质量,这样就适得其反,食客本来就少,如此下去只会越搞越糟。
  当然,最令人烦恼的是华人同行间的恶性竞争。五六年前伦敦唐人街内没有自助餐,眼下却有五六间。如果从唐人街往外多走几分钟,卖自助餐的店家更多。3年前自助餐每人收费贵的12.99英镑,最便宜的也要8.99英镑。但现在一家比一家便宜,最低价位5.95英镑。
  日前,几位唐人街老前辈呼吁唐人街商会要对这种局面进行协调,华人业主不应互相倾轧,恶性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其他文献
铁汉米提克  米提克在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历史上绝对算是一个超重量级的人物,在1945年4月3日红星队成立不久后,米提克就成为了球队队长。作为一名前锋兼队长,他在服役的14个赛季中带领球队赢得的荣誉无数,在退役后又成为俱乐部的经理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