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患者对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运用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8.57%,对照组22.86%,且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患者通过运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率,并更好地维护患者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集束化护理;躁动;不良事件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中的常见急症,患者起病急且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在广大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此类患者治疗期间躁动情况比较显著,同时其依从性较差,也进一步增加了护理难度,且护理期间不可预料性事件增多,不利于改善护理质量。与其他普通患者相比更易出现各类护理不良事件,诸如管道滑落、坠床等。集束化护理是临床中的先进护理模式,是指将一系列具有循证依据的医护措施进行集中来处理某种疾患,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医护服务[1]。本文将着重探究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躁动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方法
  1.1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我院70例高血压脑出血躁动病例,以其就诊顺序为标准分组,观察组(35例):性别比,男∶女=18∶17;就诊时年龄49~82岁,均值(62.5±0.3)岁。对照组(35例):性别比,男∶女=19∶16;就诊时年龄50~80岁,均值(6.6±0.5)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提供常规护理,即做好患者的交接班并密切病情监测,加强基础护理以及专科护理,同时进行保护性约束;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运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1)首先需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动态化观察,同时每班需要对其发生躁动的原因进行评估;(2)约束性保护:依据躁动分级开展患者的保护性约束,进行胃管留置者有效的四肢和胸部约束,而对于尿管留置者则需对四肢及双上肢进行约束,同时还需注意为了避免皮肤抓伤,可佩戴棉质手套。同时,在对噪动者约束过程中,避免采取强行约束,防止患者过度挣扎而造成颅内压升高以及能量消耗。尽可能通过护理措施去除其诱发躁动的相关因素,同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来减少患者躁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充分尊重其知情权和同意权,在运用相关保护性约束措施以前,需要针对轻型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已征得其配合。而对于意识不清者,则需要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同时取得其同意,进而降低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每班需要对约束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观察两次,对约束部位皮肤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其安全性;(3)输液管理:患者可采取静脉留置针,并利用敷贴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包扎的过紧或者过松防止患者拔针,同时避免留置针暴露在病人视线内;(4)心理护理: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开展科学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帮助其消除恐惧、烦躁等心理。
  1.3评估指标
  统计两组主要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标准差以(

)描述,行t、χ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8.57%,对照组22.86%,且P<0.05。
  3讨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且存在躁动情况的患者来说,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各类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性[2]-[3]。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护理过程的科学管理,同时也体现出过程评估及过程管理的科学理念,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从而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水平[4]-[5]。从本次的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患者来说,通过积极开展集束化护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价值以及维护其安全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患者,通过运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类护理不良事件率,并更好地维护患者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慧.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35-136.
  [2]黄敏,吴群英,党晓微.综合性护理用于高血壓脑出血患者中的预防作用探讨[J].健康之友,2019,46(6):181.
  [3]王艳.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26):143-145.
  [4]苏秀芬.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92-93.
  [5]曹艺,陈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镇静镇痛的治疗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3):365-366,37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41)、对照组(n=40),分别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特色护理;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至我院老年科就诊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记录护理阶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案例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老年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评估,生活指导等内容。  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8年6月中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患作为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2例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5.24%,显效率为50.00%;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5.71%,但显效率进为38.10%。结论:临床上使用人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与人文关怀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人文关怀护理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的的护理效果。结论: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人文关怀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人的因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中抽取90例,随机将其中45例作为实验组,实施常规+针对性护理,另外4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肺功能(FVC)优于对照组患儿,其体征(体温、咳嗽)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纳入患儿经实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提高,且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c2=4.100,P=0.043)。结论 予以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口腔冲洗护理在整形修复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整形修复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口腔冲洗护理,分析口腔冲洗护理的价值,对比两组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7.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对早期护理干预作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对其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和恢复情况进行探索,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是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持续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疗效,即应用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本院收治的58例病毒性心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实验组与参照组,具体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9月,两组展开的护理模式分别为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6.37±4.23)、护理满意度(93.10%)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0.63±3.43)、护理满意度(68.96%)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护理干预对患者口腔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口腔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口腔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