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新生教育的趋同管理探究

来源 :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教育对于增强留学生适应性指导和思想教育具有关键作用,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新生教育面临着目标定位不清、特征把握不准、育人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加强趋同管理,推动交流融合,对提升新生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应加快观念转变,从教育时长、教育内容、交流平台、管理服务等四个维度进行趋同,不断创新留学生新生教育体系,大力培养知华友华的留学生人才.
其他文献
“三全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遵循.目前,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在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等各个层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应从协调三组关系、抓实“三季育人”、统筹“三方”场域、落实“三个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全员协同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联动、全面保障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推动导师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生能力、育人主体、路径载体、创新形式、长效机制等八个维度进行专业引导的探索,点面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专业间的优化配置,切实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离不开对其定位的准确把握、对其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对其策略的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位中创新发展.当前的高校资助育人实践出现了意识发展不平衡、重点强化不突出、合力运用不健全、方式创新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在强化合力育人意识、提升分层育人能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实践育人成效上进行积极探索.
模因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学习过程实质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预制语块是文化复制因子且具有模因性,具备准确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在O2O互动教学平台的辅助下,根据语言模因的传播周期制定教学环节,将英语视听说教学主题与预制语块类别相结合构建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视听说语块互动立体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实际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慢就业”现象,而农业等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其自身特征,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农业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由学校、家庭及个人等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农业高校应从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优化“全方位”就业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效率,降低“慢就业”消极影响.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梳理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剖析价值意蕴,阐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解析核心要素,将时代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探索路径,汇聚个人、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在现实中找准着力点,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
为跟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步伐,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化环境发生了新的转向,由信息化衍生而来的数字鸿沟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如何平衡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这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新数字鸿沟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核心要素;其次,阐述弥合新数字鸿沟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以三种鸿沟为主线,提出六条相关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弥合新数字鸿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全球趋势与社会发展呼唤深度学习,教师更应该成为深度学习者.根据脑科学、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关于“深度学习”的已有研究,设计“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现状调研问卷”.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情况并不理想;移动终端的使用有弱化教师深度学习的倾向;高学历、教龄长的教师及城区教师在深度学习上表现更为优秀;教师对“深度学习”支持的需求更倾向于以案例、同伴分享的方式进行.基于“泛在”学习的新趋势,在“认识层面”,教师要认识到“深度学习”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层面”,学校要为教师“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前提之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之一.我们的国家战略要落地,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2016年8月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就指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期刊
从苏格兰中学和巴顿西格雷夫小学开展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或编程活动等相关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英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信息素养为核心,以人本主义为基准;虽然政策措施完善,课程设置科学,但也存在师资不足的短板.借鉴英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启示及建议:完善优良的支持环境,实现权力适度下放;设置灵活的课程内容,完善评价多元体系;建立充足的师资队伍,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培养负责的教育理念,注重道德伦理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