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皮肤病治疗的浅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320-01
  1 皮肤病的生理病理学说
  有关皮肤疾病的论述,早在《内经》中有不少记载。《素问·痹论》中指出了人体卫气“其性漂疾,不能入于脉也,故循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说明卫气作用在皮肤腠理,其功能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强调了卫气功能正常,皮肤腠理才能健康缜密,有似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皮肤粘膜屏障作用。卫气靠肺气的正常宣发才能散布到皮肤,发挥卫气作用,故谓肺合皮毛。《素问·皮部论》亦提出了十二皮部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在体表皮肤的反映区。在《诸病源侯论》中,对各种皮肤病的病因、病理过程及症状也作了论述,指出与风、湿、热等因素有关。如:风瘙身体隐轸误(注:瘙痒症、寻麻疹之类),邪气客于皮肤,复蓬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轸。头面身体诸疮误,夫风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生疮。对各类经久不愈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常认为存在气血虚或肤腠虚的因素。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注意到存在过敏素质,指出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对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病也有冻烂肿疮误、汤火疮误等记载。如:“对传染性皮肤病,如疥疮已了解到好发部位及其接触性传染的病因指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对皮肤病的诊治,中医认为把局部改变同整体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的改变联系起来,既重内治,又重外治。《外科精要》一书中指出原夫疮疡之生,皆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认为外症虽生于肌表,而其根源则与脏腑气血改变有关,诊治应结合全身辨证,用药根据经络虚实,不可拘泥于热毒之说而过用寒凉克伐之剂。《太平圣惠方》对于痈疽,不仅注意它的局部症状,而且结合全身辨证,提出“五善七恶”的观察方法。《外科全生集》把外症分为阴阳两类,主张用“阳和瞬理、温补气血”的原则治疗阳症,彼有独道之处。目前用阳和汤治疗结核性脓疡、硬皮病等有一定疗效。《外科正宗》主张内治与外治并重。外治除外用药外,善用腐蚀药或刀针放脓去腐;内治总结各医家及自身经验,应用“消、托、补”三法的辨证施治,使治疗原则与方法日趋完善。《理论骄文》中把辨证论治原则应用于外治法,使外治理论得到发展,他注意到外治比内治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有“殊途同归之妙”。他主要用膏药外治,也用类似水疗、热疗、泥疗、蜡疗及局部发鲍等疗法。强调外用药物要分辨阴阳,辨证选药,提出了外用药与内服药存在不同的特点。另外,由于各医家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各有偏见。如《医林改错》中,用活血化癖方剂治疗头发脱落、糟鼻、白瘫风、紫瘫风、紫印脸等。而刘河间创制的防风通圣散,兼治风热疮疥隐疹等,用药过于寒凉,彼有创见。
  2 治疗思路
  2.1 病作当以祛邪为主,药须分部求因论治 病毒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在于时愈时发,无所休止。其作虽与疲劳、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抑或有感冒、发热等诱因可询。但治当以祛邪为主,可从其发病部位辨属为何邪为主罹患以指导临床治疗。“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间即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因此,在病毒性皮肤病的辨治过程中,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便可确立一个总的治疗原则。这种辨证思路不仅便捷,而且征之临床颇多效应 。例如:对于发于上部的热疮(单纯疱疹)治当清热疏风为主,药用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发于中部的蛇串疮(带状疱疹)则当清肝疏解郁火,药用龙胆草、山栀、夏枯草、黄芩等;而对于发于下部的瘙疣(尖锐湿疣)治宜清热利湿为先,药用土茯苓、生薏苡仁、车前子、苦参等。
  2.2 或疹或疣或痘迥异,治风治瘀治湿有别 病毒性皮肤病若从病变形态上加以区分,则分别以疹、疣、痘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医传统意义上的疹与西医的斑疹、丘疹相似;痘则与疱疹、脓疱相类;而疣则无甚差别。从病毒性皮肤病局部辨证的角度来看,疹之发,其位浅、其来速、变化快,与风邪特点相近;痘类病变则以疱中积液为着,其液始清、继则浊或脓,与水湿同类;而疣类病变则以形甚为长,或坚、或韧,不外浊痰、瘀滞为患。及其治则,疹类病变为主者当以祛风为要但风为百病之长,易与热、寒、湿之邪相兼;药用荆芥、防风、蝉衣、浮萍等,若兼热、湿、寒等为患则另当别治,病久未已则还需从血论治,即血行风自灭之谓;痘类病变为主者则以祛除水湿为务,或淡渗,或清利,或芳化,药用茯苓、虎杖、藿香、防己等。兼夹者可与解毒、托疮并施,错综者更需与健脾、温肾等同行;疣类病变为主者,病初宜化痰泄浊、软坚散结,久则须并入化瘀之品,药用半夏、白芥子、海藻、地鳖虫等。
  2.3 病息当需扶正托毒,治病求本是图清源 病毒性皮肤病的证治难点在于多数疾病很难彻底根治,每易于感冒、发热以及体质状况不佳时发作。从其发病机理析缘,在病毒不能完全清除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而达到疾病少发、不发是我们可以追求的目标。虽然扶正的治则在疾病发作时即可与祛邪法同施,但取其恒效且赖其久者则非疾病康复期莫属。扶正之治有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之异,但普遍用之者以补气固表为上,药用生(炙)黄芪、炒白术、防风、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等,旨在益气固表,缜密肌腠 。分而析之,则疹类疾患益气之外,尚需养血润肤,常配炒白芍、当归、丹皮、仙鹤草等;痘类疾患需合健脾利湿之治,常配炒薏苡仁、陈皮、苍术、赤小豆等;疣类疾患宜佐活血养血之法,常配紫草、丹皮、红花、水牛角片等。扶正之初虑其病愈邪恋之实,故扶正之时仍须少佐数味以清其余邪;扶正而久,意在巩固则可择丸缓以图之。
  2.4 悉心调理饮食起居,预防护理当需并提 病毒性皮肤病既然有久治难愈或易于复发的特点,从中医“治未病”的境界要求则当追求未病时杜绝复作、已病时尽早痊愈。因此,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预防护理及饮食起居的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从预防护理的角度来看,未病时减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与引起复发的诱因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既病之后,加强病变局部及心理情志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的病变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愈病能力。从饮食起居角度分析,病变之初辛辣、炙、油腻、鱼羊牛肉等甘肥发物则当所忌以免加重局部病理损害;及其病中、愈后,则多无所忌,但仍以清淡而富含营养者为上。以冀脾胃康健,气血来充,诸疾不染。此亦明~陈实功“疮家全赖脾土”之谓。起居之处,当避风、远湿,适寒温日常生活尚应劳逸结合,动静有度,并防皮肤伤损之害。
  参考文献
  [1] 秦万章 . 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J] . 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
  [2] 又璐 . 17味中药对培养的表皮细胞增生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
  [3] 黄田文 . 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
  [4] 吴喜光 8种中药影响淋病奈瑟菌粘附的体外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
其他文献
下述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包括社会激励对管理的影响,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专家们对美国及亚洲管理的一些看法。
【正】VOD是英文VIDEO ONDEMAND的缩写,意思是按用户要求播放视频节目,这种“选择权在用户”的双向视频信息系统,又称之为交互式电视系统,是利用有线电视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通
从收录数量;学科、文种、级别;文献格式;收录年限;利用方式;利用条件6个方面,对我国开放存取电子期刊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湖南 长沙 410002)摘要: 延伸护理服务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及要求之一,现阶段还有待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现阶段的其本情况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可以接受到护士专业护理,通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健康讲座能让病人学习和自身疾病有关的各种护理常识,增强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但在短期有限的住院阶段,大部分病人无法准确掌握自我照顾的技巧。出院后的疾病康复过程由谁来保驾
以粤北山区典型区的连州市为例,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07年耕地地力调查样点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年以来,连州市耕地表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有所增加,分别从1982年的16.3 g·kg-1、40.88 t·hm-2上升到2007年的17.37 g·kg-1、43.31 t·hm-2。土壤有机碳随土壤类型的
患者蔡××,女,25岁,农民,因停经63天两次吸空要求于我站作“人工流产”。询问病史:21岁初婚,22岁往××卫生院臀位牵引术,娩出一男婴,3岁,健在。无流产史,
我市是1983年撤县复市的省辖市,总人口为9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5.61%。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当时乡级有计划生育技术人员47人,其中获得助理职称的只有5人,员级职称的却
我国自50年代后期应用宫内节育器(IUD)以来,迄今已逾30年,当时放置IUD者如今已逐渐步入更年期或绝经期,致使90年代取器人数逐渐增多。笔者近年在对绝经者取器工作中,遇到诸多
曾祥芹是当代的文章学研究专家又是阅读学研究专家,其阅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文章学视角来研究阅读学。区别文章阅读与文学阅读的差异,明确文章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是曾先生文
为确定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对西江水体进行了两次水柱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样品中15种优控的PAHs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