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中的文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坚定人的意志,启迪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博古通今,穿越历史,畅想未来。可是每当读书课上看到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对着一本书翻来翻去,还有的却在那里东张西望,面对这样的表现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愛上读书就像迷恋网络游戏一样呢?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我觉得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恰当选择,符合规律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众所周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虽然都懂得这一道理,但现在的家长由于对孩子教育重视的过度,让他们进入了一个教育的盲区,急于求成,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精灵,不落人后,就违背规律过早过多的强行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导致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那天去妹妹家串门,看见她正在对四岁的小外甥生拉更拽的要求被“三字经”。我问其原因,妹妹振振有词的说:“邻居家的孩子都会被了,这一天就知道玩,一点也不听话。”妹妹不仅强行的要求外甥被诵三字经,还要让他那稚嫩的小手写上两篇数字,两篇汉语拼音,和几行汉字。看到她这样的教育,我找到了孩子不爱读书的原因。都是被强行压制错误引导造成的逆反结果。
其实年龄特点束缚着孩子的读书类型,对于婴幼儿时期,父母就该为孩子选择带有图片的单幅图的生活用品教给孩子看,幼儿时期图文结合的简单的故事书籍讲给孩子听,并能让孩子学会简单复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入学后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有了一定的识记能力,开始有了自主读书的能力,应注重开始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书的种类从作文指导、儿童读物、自然科学、文学诗歌、历史探案、中外名著等等,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总爱在大人面前表现的聪明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增多,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的表扬争取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二、结合活动,激发兴趣
一切事情的开始皆因兴趣而起。要想让学生爱上读书必先引起读书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从书中学来更多的不是老师教的知识。当“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召开后,各个班级都成了“书香班级”,可是真正读书时,学生的表现却不是令人满意。课下看到一名同学桌上有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针对主人公开学第一天那些好奇的表现,后来又被学校开除,最后她是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和作家的呢?我饶有兴趣的举着这本书向大家介绍。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有机会我们一起交流。开个PK赛读书交流会,第二天许多同学都带来了这本书,读书课上他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完全改变了昨天的情况。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我心里窃喜。这样引导性的读书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漫无目的的让学生读,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也没有什么乐趣,有指导有推荐的读书,目的性更明确。这样的读书不是被逼迫的而是他们喜爱的,还何愁他们不会爱上读书呢?
三、指导方法,创设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读书方法就是人生成功的敲门砖,学成能力就是事业成功的铺路石,语文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说话,学会运用,学会写作。因此在班级中我开展“日有所读,日有所说,日有所记”的活动。
1.出声读书,正确流利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默读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默读会让他们读得累,读不懂,因此要恰当的指导学生朗读,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朗读,在指读的过程中为了排除学生朗读偷懒的问题,我采用点读,随时叫停然后请另一名学生读,为了自尊心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段训练后发现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学生都能将一句话或一段话读通读顺。也对故事情节产生了兴趣,被故事情节吸引,关心主人公的命运如何,想知道结局怎样,这样就会顺理成章的喜爱上读书了。
2.消除恐惧,乐于交流
高年级教师常会遇到无论你怎样精心设计的教案,上课提问学生总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举手,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不愿意表达。为了锻炼学生敢于表达消除恐惧,针对声音小的同学,在口语表达课上我会训练他们同桌两人面对面站好,把老师事先布置的题目准备好后,讲给同桌听,然后小组四人讲,评出选手到班级前面交流,人员不定,按时轮换,告诉她们老师就喜欢大声说话,并及时表扬,终于让他们有了大声说话的勇气,就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我班级的学生都消除了心理的恐惧,他们乐于将读书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做到了读后听与说的训练。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自己没读过的感兴趣的书籍内容,课下他们开始互相借阅,这又何尝不是让他们爱上读书的好办法呢?
3.记录积累,学会运用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读书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自己所读书名,积累的名言,美词佳句,或是读书感悟。正如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的多了,运用才会灵活自如,写作课上才不会出现只咬笔头,下笔无言的情景。
总之,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小学)
一、恰当选择,符合规律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众所周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虽然都懂得这一道理,但现在的家长由于对孩子教育重视的过度,让他们进入了一个教育的盲区,急于求成,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精灵,不落人后,就违背规律过早过多的强行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导致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那天去妹妹家串门,看见她正在对四岁的小外甥生拉更拽的要求被“三字经”。我问其原因,妹妹振振有词的说:“邻居家的孩子都会被了,这一天就知道玩,一点也不听话。”妹妹不仅强行的要求外甥被诵三字经,还要让他那稚嫩的小手写上两篇数字,两篇汉语拼音,和几行汉字。看到她这样的教育,我找到了孩子不爱读书的原因。都是被强行压制错误引导造成的逆反结果。
其实年龄特点束缚着孩子的读书类型,对于婴幼儿时期,父母就该为孩子选择带有图片的单幅图的生活用品教给孩子看,幼儿时期图文结合的简单的故事书籍讲给孩子听,并能让孩子学会简单复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入学后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有了一定的识记能力,开始有了自主读书的能力,应注重开始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书的种类从作文指导、儿童读物、自然科学、文学诗歌、历史探案、中外名著等等,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总爱在大人面前表现的聪明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增多,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的表扬争取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二、结合活动,激发兴趣
一切事情的开始皆因兴趣而起。要想让学生爱上读书必先引起读书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从书中学来更多的不是老师教的知识。当“书香校园”活动在我校召开后,各个班级都成了“书香班级”,可是真正读书时,学生的表现却不是令人满意。课下看到一名同学桌上有一本《窗边的小豆豆》,针对主人公开学第一天那些好奇的表现,后来又被学校开除,最后她是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和作家的呢?我饶有兴趣的举着这本书向大家介绍。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有机会我们一起交流。开个PK赛读书交流会,第二天许多同学都带来了这本书,读书课上他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完全改变了昨天的情况。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我心里窃喜。这样引导性的读书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漫无目的的让学生读,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也没有什么乐趣,有指导有推荐的读书,目的性更明确。这样的读书不是被逼迫的而是他们喜爱的,还何愁他们不会爱上读书呢?
三、指导方法,创设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读书方法就是人生成功的敲门砖,学成能力就是事业成功的铺路石,语文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说话,学会运用,学会写作。因此在班级中我开展“日有所读,日有所说,日有所记”的活动。
1.出声读书,正确流利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默读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默读会让他们读得累,读不懂,因此要恰当的指导学生朗读,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朗读,在指读的过程中为了排除学生朗读偷懒的问题,我采用点读,随时叫停然后请另一名学生读,为了自尊心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段训练后发现学生有了很大进步,学生都能将一句话或一段话读通读顺。也对故事情节产生了兴趣,被故事情节吸引,关心主人公的命运如何,想知道结局怎样,这样就会顺理成章的喜爱上读书了。
2.消除恐惧,乐于交流
高年级教师常会遇到无论你怎样精心设计的教案,上课提问学生总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举手,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不愿意表达。为了锻炼学生敢于表达消除恐惧,针对声音小的同学,在口语表达课上我会训练他们同桌两人面对面站好,把老师事先布置的题目准备好后,讲给同桌听,然后小组四人讲,评出选手到班级前面交流,人员不定,按时轮换,告诉她们老师就喜欢大声说话,并及时表扬,终于让他们有了大声说话的勇气,就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我班级的学生都消除了心理的恐惧,他们乐于将读书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做到了读后听与说的训练。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自己没读过的感兴趣的书籍内容,课下他们开始互相借阅,这又何尝不是让他们爱上读书的好办法呢?
3.记录积累,学会运用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读书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自己所读书名,积累的名言,美词佳句,或是读书感悟。正如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的多了,运用才会灵活自如,写作课上才不会出现只咬笔头,下笔无言的情景。
总之,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