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图”系列研究之四:五味化合规律的数理分析

来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液经法图”是以五脏虚实和五味补泻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五味之间的化合关系,包括酸辛化甘,苦咸化酸,辛甘化苦,咸酸化辛,甘苦化咸。本研究采用2种不同的数学方法,论证这种化合规律的特定唯一性,解释酸辛化甘而不化苦的疑惑。其一,采用二维矩阵作为五味化合关系的数学表达,通过穷举法寻找满足基本条件的其他矩阵,证明其唯一性。其二,借鉴图论“一笔画”原理,通过寻找具有五行属性关系的五角星图形的“一笔画”途经并分析其相邻顶点的排列顺序,证明五味化合规律的唯一性。综上,对五味化合理论蕴含的
其他文献
环状RNA(circRNA)是最近发现的由mRNA前体产生的单链共价闭合RNA形式,circRNAs作为新的非编码RNA家族成员,已成为基因表达调控复杂网络中的重要参与者,但关于circRNAs的特征、生物发生以及功能等尚未完全探明。此次,本文将以circRNAs为切入点对近些年来circRNAs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或帮助。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参与细胞器周转和蛋白质质量控制的细胞成分降解和再循环的调节机制。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一种机制,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可以通过自噬选择性地被识别和移除。线粒体通过PINK1/Parkin、Bnip3、Bnip3L/Nix、FUNDC1和HUMMR等相关蛋白调控自噬,以适应外界环境。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过程有密切联系,但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介绍了线粒体自噬相关调节蛋白,并就线粒体自噬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藏药二十五味肺病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分析及机制探讨.方法 基于课题组藏药大复方的研究经验,通过文献调研,筛选出二十五
摘 要 助力医药企业在项目研发阶段的效率,探索与其更合适的孵化要素和模式,不断强化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通过研究孵化器成功的必要因素、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国内的市场需求,分析现阶段医药企业的实际孵化案例,对医药企业的孵化新生态和孵化模式提出想法。  关键词 医药孵化 科创生态 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5-0050-03  N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方法探索“化湿败毒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个在线中药数据库检索化湿败毒方中14味中药的归经、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化湿败毒方药物靶标和疾病靶标之间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Circos Tableviewer、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归经网络、药物-靶点网络和药物靶向蛋白-疾病蛋白(PPI)等网络的构建。接着通过Fun Rich和DAVID数据库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各期各型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地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防治方案,通过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分别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预防期:高频药物为金银花、黄芪、防风等;核心药对有“防风-黄芪”等;聚类后可分为3类。(2)治疗期:寒湿型高频药物有麻黄、杏仁等;核心药对有“茯苓-炙甘草”等;聚类后可分为4类。湿热型高频药物为杏仁、黄芩等;核心药对有“薏苡仁-杏仁”;聚类后可分为5类。湿毒型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能否通过影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5组,分别是:假手术
目的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在血脂异常治疗中的组成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药复方治疗血脂异常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方法分析,研究防治血脂异常方药组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研究高频核心药物的生物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共计786篇文
目的:考察小豆蔻明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小豆蔻明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组,分别予以相应浓度药物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NBDG法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PCR法检测细胞葡萄糖转运体(GLUT)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LUT蛋白表达。皮下接种MDA-MB-231细胞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小豆蔻明(0.3、1.0、3.0 mg/kg)腹腔注射给药4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风险评估,并运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1905位受试者。Meta分析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总有效率(OR=4.12,95%CI[3.24,5.24],P=0.000<0.05)、正中神经运